曾雪 四川財經職業學院
2019 年1 月,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簡稱“職教20 條”),提出了啟動1+X 證書制度試點工作,進一步發揮好學歷證書作用,夯實學生可持續發展基礎,鼓勵職業院校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積極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拓展就業創業本領,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2019 年4 月,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印發了《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部署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簡稱“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深化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模式和評價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暢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通道,拓展就業創業本領。
財務共享服務模式是一種新的管理模式,能有效的推動財務管理從會計核算型轉向價值創造型,“集中、共享、服務、轉型”是財務共享模式的核心特征,同時財務共享模式對于高校的今后的人才培養方向和教育模式也是重要的機遇和挑戰。
“1+X”財務共享服務技能等級證書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三個層次。
財務共享服務(初級)職業技能等級要求:在社會財務共享中心、企業集團財務共享中心或一般企業的票據管理、數據采集、會計核算、會計稽核、外勤、稅務、運營支持等崗位,能夠從事票據整理、信息錄入、審核等基礎會計核算工作,或在中小微企業的出納、會計、稽核等崗位從事云會計核算、報表編制、會計檔案管理、財務共享中心業務對接,或從事企業設立、變更、注銷、社保公積金和資質證照辦理、稅務事項處理等工作。
財務共享服務(中級)職業技能等級要求:在社會財務共享中心、企業集團財務共享中心或一般企業的各業務流程核算崗、運營支持崗,能夠從事采購與付款、銷售與收款、費用報銷、薪酬核算,資金結算,業務流程設計與優化,智能財務工具設計需求整理等工作,或在企業財務部門從事會計核算、報表編制、納稅申報與管理、數據統計、財務共享中心業務對接等工作。
財務共享服務(高級)職業技能等級要求:在企業集團財務共享中心或一般企業的報表管理、財務分析、運營管理崗從事財務報表出具、報表數據分析、業務與經營績效分析,財務共享中心運營及績效管理,數字平臺搭建設計等工作,或在企業財務部門從事會計核算、報表出具、數據統計、財務分析、財務共享中心業務對接管理等工作。
根據會計類專業特點,引入財務云共享中心真實工作崗位和業務資源,利用國家級試點項目經驗,進行現代學徒模式人才培養,推動工學交替、育訓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建設在線教育教學平臺,打造智慧學習環境,廣泛開展基于“互聯網+”、現代教育理念和信息技術相結合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改革;建立以學生發展為核心,以會計人才成長規律和職業發展路徑為主線的人才職業能力評價方式,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積打下堅實基礎。
以財務共享服務引領的財務轉型為目標,涵蓋會計、財務管理、會計信息管理、審計專業,以管理會計、智能財務、智慧稅務和大數據審計等方向為特色,以技術創新為引領,以產教深度融合平臺為載體,重構會計類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完善專業動態調整、課程資源開發、師資團隊培育、實訓基地提升、教學質量診斷與改進等機制,打造由資源集成、管理集約、技術創新和技能積累支撐的會計專業群建設模式,實現會計專業集群化發展。
將“財務共享服務”職業技能等級標準體系,與會計類專業教學標準作對照,制定以管理會計為核心目標,以大智移云技術為支撐的會計類專業標準和“財務共享服務”職業技能等級標準“書證融通”的人才培養方案。根據“1+X”證書制度,“1”是基礎,“X”是“1”的強化、補充和拓展。強化的是職業技能、知識和素養等,補充的是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和新要求等,拓展的是職業領域和職業能力。
“1+X”財務共享服務職業技能培訓和會計專業教育培養可以有以下兩種融通方案:一是將“財務共享服務”相關內容作為學歷教育課程的實訓內容,形成融合課程,課證融通;二是將“財務共享服務”職業技能三個等級設置為三門課程,置換“會計崗位技能訓練”“納稅申報技能訓練”“會計綜合技能訓練”等,嵌入學歷教育課程體系。無論哪種方案,均能使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獲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增強核心競爭力。
“1+X”證書制度堅持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相結合,促進書證融通。通過在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建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依托集核算、報稅、管理、咨詢、協同于一體的“財務云共享中心平臺”,把企業真實動態業務引入院校,可以讓學生足不出校即可參加企業核心業務的處理工作,實現產教深度融合,打造專業特色,提升專業競爭力,值得探討和推廣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