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 乜蓉峰 董仁龍 華北理工大學護理與康復學院
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中指出:“互聯網越來越成為人們學習、工作和生活的新空間,越來越成為獲取公共服務的新平臺。”由此可見,當代高校大學生的大部分學習、生活均來自網絡環境。在這一社會大背景下,如何高效地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助力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從而促進大學生的不斷健康成長,已然成為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工作之一。
網絡時代深深地額影響著高校醫學生的思想、學習以及生活,潛移默化的改變著高校醫學生的思維方式、學習方式以及交往方式,網絡傳播能夠很輕易的促使大學生擺脫現實社會的諸多人倫、道德的約束、忽略社會責任、輕視自己的行為,進而當代的高校醫學生很容易呈現出一種道德弱化和思想自由的趨勢。醫學生,是未來的白衣天使,是人們的守護者,是一個民族的未來,因此,高校醫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緊跟社會發展的步伐,并能夠進行積極的創新,進而獲得新的發展。
網絡傳播時代的到來,對于學生甚至是全社會來說都產生了不可忽視的重要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以及學習方式的轉變,為整個民族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新的挑戰。大學生逐漸呈現的思想自由化、學習多元化、交往虛擬化甚至是語言粗俗化的趨勢,對于落實高校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來說,都是亟須解決的難題。
網絡傳播為高校醫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種類繁多的社交軟件、網站等網絡工具不斷地提高了信息傳播的速率,能夠帶給學生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讓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的全面。
網絡傳播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整合信息,形成教育合力。毋庸置疑的網絡傳播具有自身的優勢,其可以迅速的完成信息分享的工作,讓學生能夠按照自身的需求快速、有效的將相關信息結合起來,通過資源的利用,已達到信息整合的目的,這對于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網絡傳播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醫學生提升自我。網絡信息的多元化,能夠讓學生按照自身的需求,從自身出發有效的獲取相關信息并進行合理的學習安排,這種能夠自由選擇學習內容的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學生的學習負擔,消除學生的逆反心理,讓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加人性化,切實的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網絡傳播影響醫學生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方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目標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觀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網絡傳播下學生可以通過不同的社交軟件及應用進行學習工作,而在學生進行學習工作的同時,不乏會接觸到眾多的“垃圾信息”,這些不利于學生健康發展的“垃圾信息”,虎仔潛移默化中改變學生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方式。
網絡傳播弱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各個民族、國家以及地區的文化差異,導致了網絡道德存在多元化的現象,且道德標準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其中難免出現一些新媒體以某種目的為由,利用網絡道德的差異性進行惡意炒作、理論宣傳,這一現象足以導致學生三觀的改變,逐漸的弱化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誘發網癮。不可忽視的是網絡傳播作為一種新媒體,其自身具有很強的娛樂性,學生在享受這種新媒體帶來的新奇感的同時,難免會有一部分學生由于自身的自制能力不強,從而沉迷于網絡,例如:網絡游戲、網購以及交流等。
當前的高校醫學生正處于醫療事業的發展與變革的重要時期,而高校醫學生的思想觀念以及職業素養對于醫療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對于高校醫學生來的思想教育工作來說,必須要緊跟社會發展的步伐和醫學事業發展的需求。由此可見,促進高校醫學生的全面發展,需要摒棄傳統教學理念的弊端,不斷地改革并完善教學模式,高校醫學生的學習不僅僅要包括學生專專業技能的培養,還應涉獵心理學、文化學、社會倫理學以及哲學等眾多領域。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醫德教育時,能夠通過發達的網絡系統,積極地將醫療事業中正面和反面的額相關實力,準確的呈現給醫學生,讓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理解以及分析,主觀的發現作為一名醫療工作者應該具備的美德。
以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這種心理問題若不能夠及時的解決,會對醫學生的健康發展帶來重要的影響,目前有很多學生羞于面對面表達自身的心理問題,于此,高校應該開展網絡心理咨詢課程,向學生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識,讓學生參與討論,切實的了解學生的需求,從根本上解決學生面臨的心理問題,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高校醫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單單是一個簡單的話題,需要切實的落到實處,在網絡傳播下,社會以及高職院校都應該不斷的提高重視程度,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全高素質、高技能的全面發展的醫療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