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理波 玉林市第二人民醫院
在全新社會環境和發展形勢下,全新制度要求公立醫院應該朝著更為智能化和科學化財務管理方向轉型。而醫院在改革財務管理模式過程中存在各種各樣的難題,從某種條件下,能夠體現出日常管理方面的缺陷。為了使醫院能夠更好適應新型財務管理模式,應該促進財務和內控管理的有機融合,實現互相促進。
隨著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醫院內部財務管理模式也不斷變化發展,醫院中的財務管理職能逐漸從最開始的簡單收支記賬管理朝著風險管理、運營管理和資本管理的方向發展。至于財務風險管理主要是進行財務管理工作的基礎條件,應該提高重視。內部控制屬于防范財務風險的有效措施,在醫院財務管理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形成科學細致的內控體系,能夠使公立醫院從原本的被動應對財務風險轉化為主動防范模式,提升財務管控能力,實現良性循環,促進醫院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1]。
基于全新財務管理模式下,最為重要的問題便是促進新舊會計制度之間的平穩過渡,促進數字化平臺和財務管理之間的順利銜接,做好資金管理和成本控制。想要實現上述目標,應該創建完善管理流程,補充優化財務管理各個節點,對相關審批機制進行合理設計,完善內控體系,促進財務管理和內控體系有機融合,并應用到各個環節管理當中,才能保障整個流程的順利實施。
新管理模式針對會計核算內容以及核算方法提出不同要求,而這些因素同樣會對醫院的運營管理體系產生一定影響。除了是對具有明確要求的平行記賬、預算管理和固定資產等會計核算方式變更,同時還會影響醫院中的成本管理系統、人力資源系統和資金收支系統等。醫院同樣納入財政預算管理當中,想要促進財務管理模式全面優化,應該在全局內部控制視角下,針對業務和財務流轉整個過程形成一種較為清晰的認知概念,哪部分環節為平行牽制關系,哪部分為上下約束關系等,只有在明確相關內容基礎上,才能進一步優化后續管理。除此之外,立足于財務人員自身層面分析,應該進一步提升員工內控意識,強化內部控制管理,同時對不同部門職責進行合理劃分,形成清晰職權框架,保證財務工作職權的有效分散分離,避免過于集中,提高人員管理工作效力,落實到位,不能一個人同時完成經辦和驗收等工作,形成層級審批機制,如此能夠有效減少人員因素所導致的資產流失問題,控制醫院運行風險。
醫院應該進一步形成完善的資產內控制度,針對內部資產進行合理配置,不論是保管或應用,還是對醫院內部資產進行合理處置,各種收入來源都需要進行科學管理與合理分類。為此,醫院應該針對現有資產相關數據信息進行全面探查和詳細清點,此外還需要形成相應的責任制度和臺賬,進行定期盤點與回溯。此外,新模式在界定資產類型的過程中也存在較大差異,為此應該充分對醫院以及各個機構進行全面掌握和跟進,了解其應收賬款、無形資產以及固定資產等實際狀況,注意新模式下的二級科目分類問題[2]。
想要全面實施預算管理,應該率先創建完善的預算管理體系,形成預算管理委員會,同時促進預算考核狀況和預算編制進行有效分離。相關預算編制部門同樣需要聯系醫院傳統經營狀況,形成新階段的發展計劃和發展戰略目標,針對新一年度,形成預算總目標。隨后相關預算管理部門還應該聯系醫院當下的資源狀況,結合業務部門以及職能部門的發展要求,針對原有資料資源進行科學規劃與合理分配,形成預算管理草案。編制預算管理計劃后,應該繼續交付到上級手中進行層層協調、審核,最終進行總結和歸納,針對全面預算管理合理編制報表,并下發到所有部門。后期執行預算過程中,應該針對下達預算進行剛性執行,一旦經營活動超出預算范圍,便應該聯系實際狀況、預算進度,結合嚴格審批手續進行實踐操作。激發出預算考核機制功能作用,預算考核除了是面向財務部門之外,還需要落實到各個預算執行部門當中,能夠對各個部門進行有效約束,配合實施預算管理,只有落實預算考核,才可以進一步調動不同部門積極性,為滿足預算目標不斷努力。
不管是哪種單位企業,在對財務工作和財務人員相關職責進行劃分和清晰區分基礎上,才能進一步提高財務管理效率,促進財務工作的有效落實。此外,審計工作屬于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影響企業中的內部財務管理質量。內部審計部門主要職責是對醫院內相關財務收支進行審核與監督,能夠幫助醫院合理調配內部資產,保障醫院效益和財產安全,促進醫院實現正常運轉。而審計工作主要是面向醫院內部,需要相關管理人員細致劃分各項工作,促進工作人員能夠各盡其職,促進整個審計工作更為深入、高效化。形成完善的審計標準和規范化審計體系,引導工作人員按照標準制度認真工作,從而才能夠發揮出審計功能和作用。此外,醫院還需要對審計部門進行有效管理與監督,為醫院的經營效益奠定良好保障,合理利用醫院資金,落實管理新模式。
綜上所述,醫院在現代化社會中,想要順利改革財務管理模式,需要提高自身內控意識,從多種層面入手,和全新財務管理模式進行有效融合,提高醫院整體內部管理水平,形成科學、完善的財務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