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 210204197708131397
財務風險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財務風險主要是指企業在其運營管理活動中因籌資管理不善而產生的償債壓力和流動性不足等風險,廣義的財務風險則主要是指企業在運營管理活動中受多種難以控制或預測因素的影響,造成實際財務收益與預期產生較大偏離而出現經濟損失的可能性。考慮到企業在并購過程中涉及的因素較多,本文以廣義的財務風險為研究對象。
在并購過程中,并購定價是對并購標的進行價值評估之后作為雙方談判的一個重要依據和標準,因此,并購標的評估定價準確度將會對并購定價產生一定的財務風險,具體來說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信息不對稱造成價值評估偏差而產生財務風險,即在并購過程中,倘若并購方沒有對并購標的進行系統而全面的財務狀況調查,也就難以充分了解并購標的實際經營情況以及資產負債情況,從而導致信息不對稱問題產生,對并購標的價值評估產生不利影響,最終產生定價風險;另一方面則是評估方的單一性造成評估體系不夠完善和健全,容易產生并購標的定價過高的財務風險,即在對并購標的進行價值評估時,可以采用的評估方法有收益法和現金流量法等,在實務中,多數企業在進行價值評估時往往會采用一種評估方法,一旦某一種評估方法所依據的基礎數據信息存在問題,將會直接造成評估結果偏離實際,進而對評估價值產生影響,最終會使得并購企業的成本投入過高,經濟負擔增加,投資回報率較低。
支付環節是教育培訓行業并購業務中的重要內容,一旦支付方式選擇不當,不僅會使并購企業的償債能力、流動性等方面產生風險,還會帶來涉稅風險。在并購實踐中,可以選擇的支付方式有股權支付、貨幣支付、杠桿收購和融合了前三種方式的混合支付。單一選擇一種支付方式將會產生以下風險:選擇股權支付,一旦股權結構把握不好,將會造成并購后企業的股權被稀釋,給后續的財務管理帶來一定的困難和阻力;選擇貨幣支付,則容易使企業因并購而支付大量的現金,從而在短期內因資金短缺而出現流動性不足的風險;利用杠桿收購則可能給企業在并購成功之后的運營過程帶來較高的財務費用支出,增加償債壓力;選擇混合支付方式時,因為稅收法規中涉及“特殊性稅務處理”的免稅條款,一旦混合支付方式規劃不合理,不符合“特殊性稅務處理”的免稅條件,將會造成企業因并購而支付較高的稅費,增加了并購支付環節多繳稅的風險。
從上文分析中可以看到,在并購定價環節產生財務風險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對稱以及并購標的價值評估方法單一,因此,對于并購標的定價環節財務風險的防控也應從以下兩個角度入手:一是在并購之前要做好對并購標的經營和財務狀況相關信息的全面收集和分析,必要時引入專業的第三方服務機構,從而全面掌握并購標的資產負債情況、現金流情況以及償債能力情況等信息,防止因信息不對稱使得在對標的進行價值評估時產生評估風險;二是在對并購標的進行價值評估時,要綜合使用收益法和現金流量法,這樣既可以有效彌補兩種方法的不足,便于對評估結果進行比對分析,還可以提升價值評估的全面性和合理性,防止出現較大的評估偏差,有效規避因評估問題而出現的并購成本增加、投資回報率較低等風險問題。
如上文所述,不同的支付方式會給教育培訓行業的并購帶來不同的財務風險,因此,在并購過程中必須對支付方式進行合理規劃,從而有效規避這些潛在的財務風險。一是對并購資金量進行事前合理預計,并制定較為精密的資金預算;二是在資金需求量合理預計的基礎上,結合并購企業自身的實際財務情況制定混合支付方式的具體方案,這樣可以有效克服單一支付方式帶來的各種潛在財務風險因素,推進并購業務順利實施;三是在制定混合支付方式的具體方案時,相關人員不僅要充分了解并購業務的相關稅收法規及稅收優惠政策,并與企業主管稅務部門做好溝通工作,還要對混合支付方式進行合理籌劃,使并購業務能夠符合“特殊性稅務處理”的免稅條件或者實現延遲納稅,獲取稅金的資金時間價值,降低并購過程中的涉稅風險。
教育培訓行業在并購完成之后,要有效降低運營整合環節的財務風險,建議從剛性和柔性的視角對需要整合的內容進行區別處理,從而有效降低此環節的財務風險。
需要采用剛性策略的整合內容可以明確為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要對并購后的股權關系以及控制權進行明確,確保企業并購后對并購標的控制權;二是在財務組織結構以及財務負責人方面,不僅要及時對財務結構進行調整,采用財務負責人委派制,還要制定和采取一些較為強硬的措施,確保并購后的財務機構可以順暢運行;三是在財務審批權限分配、財務報告以及績效考評等方面要建立十分嚴格的管控制度和監督制度,確保整合后財務管理機制的統一。
本文以教育培訓行業在運營管理過程中的并購業務為主要研究對象,探討了教育培訓行業在并購業務中潛在的財務風險,并結合這些財務風險因素分別從并購標的定價環節、支付方式以及并購后運營整合三個視角提出了一些防控并購財務風險的有效應對策略,意在為教育培訓行業提高其并購業務財務管理水平、降低財務風險提供一定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