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徐工施維英機械有限公司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當前大部分的企業都開始在企業中應用信息化技術。數字化審計強調的是審計方式的變革。在眾多領域得到廣泛提升信息化說平的同時,企業的審計工作也面臨著考驗,傳統的審計方式、途徑以及思想都成為阻礙審計工作發展的阻礙。在信息化進程不斷加快的前提下,企業提升審計質量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的結果,降低審計成本,促進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數字化,可得企業得到更好的發展。這個方式變革是全方位的,包括業務、管理、組織、技術、方法、工具。要實現數字化審計的新要求,就必須勇于改變原有的作業方式,使用全新的生產力工具。
數字化審計是指以計算機信息系統和底層(貼源)數據為基礎,應用計算機技術和信息化手段方法,對電子數據進行采集、轉換和分析等操作以實現審計目標的一種重要手段,改變了傳統的組織方式,是對計算機輔助審計的創新發展。
隨著時代進步,企業的業務數據迅猛增長,傳統的審計方法很難實現對所有業務數據的檢查,由于樣本量不足,揭示的問題往往不能支撐內部控制缺陷等重要的審計結論,被審計單位或部門也會提出不宜用個別業務以偏概全等,影響審計評價的權威性。業務實踐中銀行資金流水、業務收費等數據在近年的數字化審計實踐中較多的使用。以任期經濟責任審計為例,項目中采集完整任職期間全部所屬單位的相關數據,多數都在百萬行以上。內部審計必須實現全量業務數據的審計才能應對新時代會內部審計提出的要求。隨著企業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企業內部審計越來越向“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方向發展。
時代背景對企業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管理理念已無法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信息化技術已成為當今企業發展的重要生產力之一。企業管理信息化建設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整個應用系統的使用效率和效果,因為審計數字化是在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基礎上建立的。審計工作中信息化的引入,縮短了審計信息的收集時間,簡化了計算環節,保證了審計結果的時效性與嚴謹性。
企業在信息化系統建設中,應統籌規劃,明確目標,把握原則,即遵循統一性原則、先進性原則、安全性原則、實用性原則、靈活性原則、適用性原則和可操作性原則。遵循這些原則,有助于企業提升信息系統的整體實施效果。另外,企業要有科學、有效的計劃,保證資金投入的時效,加快信息化系統建設進度,避免低水平建設,減少資金浪費。
信息化技術在企業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中的應用使企業的管理方式變為現代化。內部審計工作應以構建信息化系統為起點,通過審計信息化建設和數字化審計手段的應用,實現審計工作的規范化、科學化、現代化。審計實踐中一定規模的企業可統籌思考類似全業務數據中心的數據存儲方式,通過對企業財務、業務、人資等各類數據的大集約,為內部審計創造有利的技術環境,數據資源是企業未來的核心競爭力,也是內部審計創新的肥沃土壤。
企業在對于系統進行初步的開發階段,需要對于控制節點等問題進行充分的考慮,要深刻認知到信息化并不能解決一切問題。因此,企業在建設內部審計系統的開始,就需要制定一系列的預防性應對策略,以此來構建一個良好的信息化環境的控制體系。而應對策略可以從對于員工進行知識技能的培訓,加強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角度出發,并定期或者是不定期地對員工進行信息化和數字化知識考核,并根據考核結果來評價員工的能力。隨著信息化和大數據時代的發展,對企業審計工作要求逐漸提高,同樣,對審計人員的要求也相應提高,必須具備一定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才能更好勝任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工作。新時代工作人員要掌握審計和財務管理的相關理論知識,具有專業素質,更要快速適應信息化時代新的工作形式,深入了解企業內部審計系統,并能熟練操作。還要學習大數據時代的信息技術,能在審計工作中熟練運用計算機技術。企業可以在招聘時選擇高技術專業人才,也可以定期組織知識技能培訓,通過這些辦法,使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知識和能力得到提升,整體素質也得到提高。
在當今新時代背景下,企業要想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應該重視業務的信息化建設,重視數字化審計手段的應用,構建科學完善的內部審計制度,建設數據中心、信息化平臺等,不斷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綜合素質,增強企業自身競爭力,保障企業在未來發展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