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楊斐 北京工商大學
創新活動可以推動企業改善生產經營狀況,提升核心競爭力。企業創新的前提是各種資源要素組合的變化,目標是提升創新效率。企業集團作為一種組織形式,在我國經濟發展中至關重要。企業集團在內部生產和外部運營方面擁有獨特優勢,會影響企業行為。集團化經營是否促進了企業創新活動,這種作用是如何實現的?
首先,集團化經營能夠形成內部資本市場功能,降低創新活動的融資難度與成本,緩解融資約束。創新活動信息不對稱程度較高,且具有長周期、高風險等特點,往往面對較高的融資成本,甚至難以獲取融資。一方面,企業集團可以向存在資金需求的集團成員提供短期借款和長期貸款,在集團成員之間進行內部資金調配(Jia et al.,2013;蔡衛星等,2015)。同時,在獲取資金時,企業集團成員之間可以相互擔保,從而緩解融資約束。另一方面,集團財務公司是集團化經營整合、管理內部資金的重要方式,可以實現集團內部資金的有效流動,從而發揮其優勢。與其他金融機構相比,集團財務公司在信息獲取上具有優勢地位,同時也能夠對集團成員的資金實行有效的監督,這能夠降低集團成員創新活動的信息不對稱程度,從而緩解收益不確定帶來的融資約束、減少代理問題(Hall,2002;張杰等,2012),推動企業進行創新。
其次,集團化經營可以形成內部知識市場,對創新活動起到知識共享與指導作用。創新活動具有前沿性、高保密性的特點,往往難以從外部獲取專業技術與知識。Claessens and Fan(2003)認為,在勞動力市場不完善、合同履約率有限及其他體制缺陷的狀況下,企業集團可以為集團成員提供公共產品,發揮其內部人才市場、內部產品市場等作用。內部知識市場不僅體現在集團技術知識的內部共享,還體現為集團技術人才的內部調配。集團化經營所帶來的內部知識市場,一方面為企業創新活動提供指導,企業投入同樣的研發費用能夠獲得更高的創新產出。另一方面,內部知識市場存在知識溢出,集團成員能夠從其他成員的創新技術與知識當中獲益,推動創新活動。
再次,集團化經營能夠充分發揮企業集團內部產品市場功能,為創新活動提供可觀的經濟回報,激勵管理者進行創新活動。與一般的投資活動相比,創新活動具有較大的失敗風險,因此管理者的創新意愿往往較低,從而實現良好的業績評價與聲譽,避免自身能力被誤判。企業集團有動機也有能力去激勵管理者進行創新活動。一方面,與外部投資者相比,在利用內部資本市場融資時,集團總部擁有剩余控制權,比外部投資者擁有更強烈的激勵動機去提高內部資本市場的配置效率。另一方面,企業集團擁有范圍經濟和規模經濟,能夠將創新產出在集團內部實現廣泛地配置和使用,為創新產出提供豐富的應用市場,從而提高創新活動的收益,有利于解決創新活動對管理者的激勵不足這一問題,激勵管理者進行創新活動。
最后,企業集團的資源整合能力較強(黃俊和張天舒,2010),能夠憑借著對專業技術、知識與行業前沿的理解,在集團的內部實現創新資源的優化配置,減少低效率創新決策所帶來的創新資源浪費,有利于實現單位創新投入產出效率的最大化,推動企業創新效率的提升。
綜上所述,本文認為,集團化經營會推動企業做出創新決策,提升創新效率。
本文分析了集團化經營影響創新活動的路徑。集團化經營能夠通過形成內部資本市場緩解創新的融資約束,通過形成內部知識市場對創新活動進行指導,通過形成內部產品市場激勵管理者創新,通過資源整合提升創新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