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蔚 江蘇第二師范學院
通過審計部門的監督和管理,高校內部各種經濟活動相關的規章制度日益完善,每一筆資金的來源和使用一旦被明確的標注,就會讓很多可能出現的問題被扼殺在萌芽狀態,也能使高校內的經費使用更加合理化。鑒于內部審計的重要性,如何能夠不斷提升內部審計的質量是目前高校面臨的重要挑戰,只有積極的發現現階段內部審計當中存在的問題,根據問題提出具體的整改方案,不斷完善管理制度,才能讓內部審計更好地發揮出相應的職能。
許多高校都是采用審計處與紀檢監察處合署辦公的模式,會存在審計處負責人并不具備審計、會計相關背景的專業人員,沒有相關審計業務經驗和能力。開展審計工作時,外行人指揮內行人的現象一旦出現,既定的審計目標就很難實現。近些年來紀檢監察工作受到中央重視,地位逐步上升,已經原先的參與過程性監督中脫離出來,成功實現三轉,審計處也從與紀檢監察處合署辦公中獨立出來。但是多數部門或者教職工還是無法區分審計和紀檢監察的區別,在開展具體任務時也會存在慣性思維,把不屬于紀檢監察的工作轉嫁由審計部門去開展。面對校內招標價格談判、物資設備驗收、工程竣工驗收、隱蔽工程現場見證等事項的參與會要求審計參與或發表意見,讓審計又做“運動員”,又做“裁判員”,最終影響審計角色定位,獨立性也受到很大影響。
審計整改是內部審計項目完結后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審計結果應用中最重要的一種形式,也是發揮審計職能的一項重要措施。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很多高校對審計整改并不是十分重視,導致審計發現的問題總是不能進行實質性整改,達不到根本性整改的效果,屢改屢犯現象突出。職能部門往往在提交審計整改結果報告后認為此項工作全部完結,缺乏主動研究問題根源的積極性,不進行歸納總結舉一反三的后續工作,對審計發現的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問題也未從內控制度上進行規范。另外,高校內部審計部門尚未建立或健全審計整改制度和機制,未能及時跟蹤和監督審計整改工作,難以促進審計整改落到實處。因此,高校內部審計整改往往流于形式。
目前我國高校內部的審計工作主要針對的是財務方面的收支審計、處級領導干部任職期間經濟責任方面的審計、基建項目或者修繕維修項目方面的審計,而在內部控制方面的審計、風險管理方面的審計以及效益審計方面的審計資源投入卻很少。大多審計工作的重心依然會放在事后審計上,事前和事中幾乎不占用審計資源,這種審計方法導致很多審計資源被浪費,審計效率大幅度降低。現階段,我國對高校內部的審計工作十分重視,因此審計工作的范圍也逐步在擴大,改變了以往出現問題才開展審計的工作方式,在事前就實施嚴格的管理制度。在事項開展過程中做到審計部門事前提前介入,事中動態監督,事后嚴格審查的審計基調,盡量避免問題的出現,將問題消滅在萌芽階段,真正意義上實現審計的監管功能。
在經濟新常態下高校需要發現經濟業務活動蘊藏的風險,同時應該對風險進行合理的評估。考慮到風險會根據不同環境及作用對象發生改變,因此需要做好業務領域風險預防工作,針對業務活動涉及的財務收支會日益增多的現象,需要根據財務收支活動的運行狀態合理地制定應對方案,針對特定經費來源渠道多樣靈活所附帶的風險,加強相關方面的管控工作,可以有效地防止經營舞弊的問題出現。在新常態下掌握內部審計方法,根據內部審計防控需求,使用事前、事中、事后審計作業模式替換原有作業方法,對業務活動運行的各個階段進行風險分析,掌握活動存在的風險因素,完成風險評估,不斷修正風險評估方案,掌握業務活動的運行狀態以及各階段活動的實施情況,采用全過程動態控制的方法,以此防止業務活動在運行期間出現問題。
高校內部審計人員質量和數量上的問題,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內部審計工作的質量,導致上級主管部門和學校對內審工作的任務安排難以完成。高校內審部門要利用好各種渠道和途徑,大力培養原有審計人員,通過各種學習、培訓以及繼續教育,對其開展專業技術和信息技術的培訓,提升內審人員的業務素質、工作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在審計工作信息化的機遇和挑戰下,要積極引進高端復合型審計人才,通過學校的招聘機制,引進既具備審計、經濟、法律等專業技能,又擅長信息技術技能的審計人才。培養人才和引進人才的優化組合,將會改善現有審計人員結構不合理的現象,提升高校內部審計人才的實力,打造出一支政治素質過硬、知識結構完整、業務能力精湛的內部審計專業隊伍。
高校內部的審計質量控制應遵照一系列原則,通過對各個環節的審計工作加強規范管理來保證高校經濟活動的有序正常運行。本文從實際情況出發,對高校的內部審計工作現狀加以研究,找出內部審計所存在的問題,通過深入的分析給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促進高校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水平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