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燎原 吉林省柳河縣審計局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生活質量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不斷對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的同時也造成了對環境的破壞、自然資源浪費的惡劣情況,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矛盾日益明顯[1],解決資源環境問題是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最佳方式。隨著國家越來越重視資源環境的保護,資源環境審計工作已經成為國家治理的主抓部分。
資源環境審計是從資源開發利用和環境保護角度開展的審計,其指導思想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促進貫徹落實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基本國策為目標。積極開展資源環境審計,維護國家資源環境利益,防范資源環境風險,保障國家資源環境安全,充分發揮審計在促進資源開發利用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中的:“免疫系統”功能。
資源環境審計的主要工作是利用監督的方法對當前的資源環境展開強有力的限制和治理,保證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現,推進社會、經濟、環境的共同發展[2]。此外,資源環境審計還起到監督的作用,幫助人類實現生態文明并走向經濟持續向上發展的道路。
資源環境審計的初衷是實現人類在經濟和環境共同可持續發展,其中涵蓋的專業和內容較為復雜和煩瑣:集監督和管理為一體,融合了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審計等交叉的綜合性學科[3]。審計人員利用監督、控制、評分等方式,幫助相關的職能部門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盡可能的保護所管理地區的資源環境并促進可持續環境發展。
提升環境質量的前提是解決當前在生態環境調查匯總結果里出現的嚴重問題,應當重視綠色發展的宣傳和概念,提高對環境保護的措施,打破利用破壞環境而達到提升經濟發展的惡劣模式[4],大力推廣綠色經濟的創新,培養出全新的增長點,加強環境治理的處理效率,幫助百姓產出更多健康的“綠色生態產物”。作為國家的管理部門,環境審計應當在治理過程中秉承著客觀、公正的態度展開監督和評分,從而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推進與保護。
近年來,國家在環境治理的宣傳方面做了很多的功夫,老百姓也逐漸意識到了環境保護對于人類的重要性。但由于宣傳工作起步較晚,我國的群眾意識相較于發達國家還存在著較遠的距離,大多數人還停留在事不關己的狀態中;另一方面因為審計工作對于人員的專業性要求非常高,需要掌握審計、金融、會計等相關的知識,還要對環境、生態、地理等有一定的認識,而我國現階段的審計人員綜合能力并不強,相對來說掌握的專業也較為單一,尤其是對環境專業內容了解的很少,缺乏充分的理論知識,在實際過程中不能滿足審計工作的需要。
當前我國的審計工作應當從實際工作中出發,將審計內容和審計規模進行統一擴大,并在此基礎上增加環保項目的資金預算,監督企業在資源方面的合理運用,嚴格控制企業的環境管理[5],預防并加強項目的審計。審計署統一組織開展“以審代訓”的資源環境審計項目,幫助地方審計機關在審計實踐中培養資源環境審計人才,拓展審計的范圍區域,對周邊的環境也進行審計,提升審計效果并致力于把環境宣傳活動覆蓋到每一面,從而體現環境審計的真正目的。
目前我國開展資源環境審計的工作時間并不長,在資源環境審計方面的經驗并不是十分豐富,且很多審計人員的專業性不夠強,缺乏專業的理論知識內容,(特別是縣級審計部門在專業人才的配備上和現代化審計方式的利用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差距,例如在互聯網、大數據的利用方面亟待解決和提高)。想要做好資源環境審計工作應當對審計隊伍人員進行高強度的專業教學,利用評測的方式判斷是否符合審計人員標準,面對一些實踐中可能會遇到的工作情況,應當聘請專業人士展開培訓與學習,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達到符合專業人才的標準。
當前我國在環境保護的宣傳上雖然加大了力度,但并沒有達到預期目標的效果,群眾的環境保護意識普遍不夠高,面對環保概念更是模糊不清,審計人員應當通過理論描述結合實際生活中已經出現的事實案例展開宣傳,利用當前大數據的強大優勢,在互聯網和媒體上進行大力推廣宣傳,尤其是學校也要加強宣傳,讓學生在啟蒙階段就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由此來讓社會群眾意識到環境保護的必要性、迫切性。
當前國家經濟仍在不斷的發展,在經濟和環境中尋找平衡,增強可持續發展是目前的審計目標。由于我國的資源環境審計工作起步較晚,在未來還會面對許多未知的挑戰和困難,資源審計人員應當把提升國家治理環境的水平,改變當前的資源環境當成終身目標去不斷努力,通過不斷的研究和探索,未來我國的資源環境審計必然會踏上專業的道路,為我國的環境保護及經濟發展推波助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