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瓊 羅丹程 沈陽工業大學經濟學院
隨著上市企業再融資新規的出臺,以及我國對定向增發的條款限制,上市企業愈加傾向于利用可轉換債券的融資方式。目前,我國上市企業發行可轉化債券規模都較大,伴隨著新的時代背景,越來越多的上市商業銀行選擇可轉換債券融資方式對資本進行補充。
一是融資政策的引導。2017年,我國也在頒布了再融資新規。與其他融資方式相比較而言,可轉債具有比較優勢,即沒有發行時間間隔的條件限制優勢、發行成本較低。通過分析數據,X企業2016年、2017年、2018年的凈資產利潤率分別為15.68%、15.73%、17.21%,連續三年高于盈利標準。
二是融資規模較大,債券定價靈活。X企業在2016-2018年期間,開展了三次融資活動。由于債券的后期轉換價格與其經營情況相關,并且調整轉換價格需經過三分之二以上股東的同意,使得可轉換債券的定價更具有靈活性。
三是融資成本偏低,資金補充直接。X企業2016-2018年的三次融資行為中,X企業向未轉股的持有者支付的利息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同時,可轉換債券可以在轉換為股票后直接補充核心一級資本,一方面,可轉換債券給投資者賦予了更多選擇,另一方面,可轉換債券對內部核心資本可直接補充,但是對核心資本的補充是個緩慢的過程,需要結合轉股價格以及持有者的偏好來決定。
本文借鑒郭秋雯(2020)的做法,利用事件分析法對X企業發行可轉換債券短期市場成效進行分析。
在發行可轉債之前,X企業超額收益率的波動頻率呈現出較低的態勢。然而,在可轉債發行之后,X企業超額收益進而出現了較大的波動,累計超額收益率也呈現出下降的趨勢,這表明X企業發行可轉債對銀行本身具有短期的負面影響。但是,在事件發生日5天以后,X企業的超額收益率以及累積超額收益率都有所回轉。這也說明負面影響是短期的,隨著市場對X企業經營規模及盈利能力的逐漸認可而不斷好轉。
X企業發行可轉債的長期財務效果分析從兩個方面分析,一是對資產負債率的影響,二是對資產收益率的影響。在資產負債率影響方面,X企業發行百億元的可轉債促使資產負債率上升至新高,與行業均值相1.38個百分點。X企業發行可轉換債券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財務杠桿的風險,防控銀行負債的風險,減緩了銀行的償債壓力。在資產收益率影響方面,受2015-2016 年金融資產投資及中間業務快速增長的影響,X企業的資產收益率呈上升趨勢。X企業發行可轉債間接地影響了公司的經營績效,增加了銀行對資本的使用效率。
2019年1月18日,X企業大面積回售后,轉債未轉股部分的面值總額為2400萬元,根據相關規定,由于未轉股部分面值低于3000萬人民幣,X企業轉債停止交易。
一是X企業核心資本不足。X企業面臨的第一大問題便是核心資本不足問題。2018年,X企業發布了關于“X企業轉債”回售的公告,回售資金占發行規模的近
90%。
二是X企業市場定位模糊。X企業成立之初時市場定位是營業務包括投資公共基礎設施行業、水質量處理、水質監測、水表計量檢測、技術咨詢、供水工程設計等,是一家地方性國有企業。然而現實發展中,X企業存在著市場定位模糊的問題,“壘大戶”現象層出不窮。
三是X企業資產配置錯位。X企業的資產業務包括傳統的基礎設施業務以及水質處理與檢測業務。近年來,在市場流動性周期性收緊背景下,X企業資產配置大量轉向同業及債券投資業務。
與其他融資方式相比較,可轉債融資確實具有諸多優勢。但是,不能僅僅因為可轉債具備的諸多優勢而輕易盲目選擇融資工具。在此背景下,應充分分析當前形勢下企業所處的經濟環境或者經濟形勢,結合自身企業的特點和組織架構,多維度地對比不同融資工具間的融資成本,實事求是地合理選擇融資方式。
另外,企業在選擇可轉債發行時,要綜合考慮當時所處的發行環境,合理選擇可轉債的發行時機,所選擇的發行時機要有利于后期轉股的順利進行。同時,企業在選擇發行可轉債時,務必做好條款的合理設計,此時,在設計條款時應綜合考慮發行方和投資者的利益,力爭體現合作共贏的思想和最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