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偉澤
(閩南理工學院,福建 石獅 362700)
裝配式建筑主要是通過預制部件在工地裝配的建筑,此種建筑不但能夠降低污染、節約資源,而且可大大提升施工效率與安全性,能夠使信息化工業與建筑業進行有效的結合,并在此基礎上培育新產業,使我國建筑行業得到較好轉型,這對我國經濟長期發展具有較大促進作用。但是,裝配式建筑的實施的過程中由于成本相對比較高,裝配式建筑方式使用范圍較小,這就需要對裝配式建筑成本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同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全面優化。
裝配式建筑主要是把預制構件生產運輸到施工現場,使用專業設備與技術把不同預制構件有效連接在一起,以此具備完整功能的建筑。該建筑與傳統建筑有較大區別,預制構件主要是在工廠進行加工再運輸到施工現場,這就對構件精確度與運輸質量有較大要求,這在較大程度上避免了一些環節由于質量原因無法滿足建筑性能。
裝配式建筑特點:(1)預制件是由工程完成生產,種類比較多,比如預制柱、預制內外墻板以及預制疊合板等;(2)因預制件在工程完成,大大減少了施工現場工作量,使施工周期大大縮短;(3)現場施工量在減少的過程中,符合我國環保要求,比如噪聲小、垃圾少以及大氣污染少等;(4)構件在設計期間具有較高的信息化與管理化,能夠有效提升施工效率,并且使性價比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
從裝配式建筑成本進行分析,建筑成本主要有材料費、管理費以及人工費等,本文從生產成本、運輸成本以及安裝成本因素入手進行逐層分析。在分析過程中發現,不同構建生產成本各有差異,并且不同預制率項目中相同單位生產成本也不相同。在對預構件生產成本控制時,可從構件廠規模、標準化程度以及生產能力等作為評價指標。在實際運輸中,運輸方式與距離選取不合理,會對建筑成本產生較大影響。預制件在安裝期間,主要選擇項目管理者、人工費以及施工人員自身水平等作為評價指標。
3.2.1 建立層次模型
評價體系主要分為準則層、目標層以及指標層,其中目標層是裝配式建筑成本評價指標體系A;準則層B 有預制構件運輸成本影響因素、生產成本影響因素以及安裝成本影響因素;指標層包括C1-C15 等。
3.2.2 構造判斷矩陣
在實施層次分析方法的過程中,需要對矩陣構造實施有效判斷,對不同具有從業經驗管理者、施工人員以及專家等人進行全面問卷調查,對不同層判斷矩陣進行整理,以預制件生產因素判斷矩陣為例構建表格,具體數據間下表:

表1 預制件生產因素判斷
3.2.3 權重指標結果
通過表2能夠看出,不同矩陣均滿足檢驗,并且在此基礎上符合相關條件。對不同矩陣得到的最大特征值對應的特征向量做歸一化處理為層次單排序的權重值,以此求得不同指標權重。

表2 矩陣最大特征值、特征向量以及一致性檢驗結果判斷
根據表格得出影響裝配式成本主要因素是:B1 預制件生產質量(0.6438),因此控制預制件生產質量是降低裝配式建筑成本的關鍵。
由此可得,根據層次分析方法得出影響成本的因素是預制件生產質量,以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裝配式建筑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對傳統觀念進行有效的改變,把裝配式建筑零件構造實現產業化生產,并在此基礎上使所需建筑人才實行專業化培養,以此構建完善的產業推進體系,從而有效解決建筑中的一些不足。
裝配式建筑在發展期間,進行監管制度的完善尤為重要,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對監管體制進行有效的完善。在實施的過程中,需要提高生產管理質量,其中零配件質量對后續安裝有較大影響,這也是組裝工作的前提條件[1]。此外,建筑質量檢測體現在建筑施工中的不同檢測,在記錄廠家的同時與計算機系統實施有效結合,增加對零配件營銷、生產以及工程驗收等進行有效的監督,以此為降低施工成本奠定良好的基礎。
隨著我國綠色建筑實施以來,各個地區積極響應綠色建筑口號,并取得了較好的發展,使裝配式建筑得到一定發展,這對我國建筑的未來具有較大促進作用。但是,裝配式建筑目前依然面臨一些制約,其中影響最大的便是施工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施工企業效益。這就需要在施工的過程中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施工成本,這為裝配式建筑的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