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晏 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點評王國維先生有一句名言:“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其中,“衣帶漸寬終不悔”出自柳永,“眾里尋他千百度”出自辛棄疾,而“昨夜西風凋碧樹”的主人則是最近熱播的歷史劇《清平樂》里的晏殊。
在《清平樂》里,晏殊、范仲淹、歐陽修、司馬光、蘇軾等文學大佬一一亮相,被網(wǎng)友戲稱為“背誦全文天團”。其中晏殊作為當時的文壇領袖,不僅開創(chuàng)了北宋婉約詞風,還親手提拔了范仲淹、歐陽修、宋祁等一大批有才華的文人、學士,是推動北宋文壇走向頂峰的關鍵人物。他7歲能屬文,14歲就以“神童”之名被推薦給朝廷,15歲參加由皇帝主持的殿試,被宋真宗賜予同進士出身,相當于不經(jīng)考試就直接保送上清華、北大,當公務員。晏殊一生沒有太大波折,他生活在北宋最繁盛昌明的真、仁兩朝,一路做到宰相,位極人臣、享盡富貴,因此有“太平宰相”之稱。他的詞就和他的人生一樣,平衡、和諧、優(yōu)雅、圓融,而又不失真淳厚味。
這首《蝶戀花》寫的雖然是一種傷高懷遠的離愁別緒,但“哀而不傷”,同柳永的“為伊消得人憔悴”完全是兩種風格。這首詞里的主人公,你把T A想成女子也可,想成男子也可,那種惆悵情緒都是共通的。而這首詞的主題,說是愛情仳離也好,說是友情暌違也罷,甚至說成是理想境界之難以企及,都似乎說得通。可以說,這首詞有非常大的解讀空間,不止有兒女情長,亦蘊含哲理,有深厚的人生況味。因此,王國維把它比作詞中的《蒹葭》,認為《詩經(jīng)·蒹葭》“最得風人深致”,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意味頗近《蒹葭》,只不過前者“灑落”,后者“悲壯”。(文/常小仙,你有什么想要推薦的名句,請在新浪微博上@常小仙清華,小仙會盡量滿足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