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成友
人才匱乏,是現代農業發展、鄉村振興的瓶頸。
筆者到基層調研,聽到反映最多的問題就是“缺人才”。在鄉鎮機關,反映最多的是缺少能夠寫出一手好文章的人才;在村和社區,反映最多的是缺少能夠擔當起治理重任、領頭發展的人才,缺少掌握先進技術的人才……
其實,目前農村最缺的,是既懂市場,又懂農業,還懂政策、懂管理,而且能夠在市場經濟中沖鋒陷陣的“將才”。
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農業農村部等發布的新職業中,農業經理人作為一種新型職業,正式進入“三百六十行”中。
顧名思義,農業經理人的職責,就是對現代農業進行經營管理。國家相關部門正是基于現代農業對生產經營管理活動專業化的要求,制定并頒布了農業經理人要達到的標準。
而農業經理人,就是現代農業發展、鄉村振興中的“將才”。
其實,農業經理人這一“將才”,在一些地方早已引起重視。早在前兩年,就有一些地方對農業經理人進行重點培育。
沙坪壩區中梁鎮有一個農場。兩年前,這座農場的經營者李偉,就被沙坪壩區作為農業經理人進行培養。
農業經理人與其他農村人才有何不同?我們不妨從這位農業經理人的具體實踐中來看一看。
大學畢業后,李偉辭了城里的工作,與人合伙,加入到現代農業發展中。這些年來,從最開始流轉土地做農場,到在幾百畝土地上發展起智慧農業和農旅融合的旅游產業,再延伸到為城市居民和單位進行農產品配送,李偉把現代農業經營發展成了從生產到餐桌、從第一產業到第三產業、從農業到旅游業融合的現代農業產業鏈。在這條產業鏈形成的過程中,展現的不僅是這位農業經理人的經營管理能力,更是全方位的綜合管理能力。
從李偉的實踐中,我們可以看到,農業經理人是真正的復合型人才。要真正做好農業經理人的工作,最起碼需要在四個方面有較強的能力。
首先,要有懂農業農村發展政策和相關法律法規,并善于運用政策法規的能力。在農業經營中,運用好國家的相關政策,依法依規進行經營,是至關重要的。李偉在發展和經營農場的過程中,就充分利用了國家發展現代農業、鄉村旅游、智慧農業的諸多扶持政策。
其次,要有真正懂農業、經營農業的能力。這里所說的農業,并不只是以種植和養殖為主的傳統農業,而是指“種養加、產供銷”一體化的現代農業,是融入了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智慧農業,是以市場為先導的市場農業。
再次,要有懂市場、駕馭市場的能力。農業經理人,不僅要組織好高質量的農產品生產,更重要的是要使所生產的農產品能夠成為有市場的商品,并順利銷售出去。因此,作為經營管理者,需要懂得市場規律,按照市場需求來組織生產。
最后,要有懂管理、善于管理的能力。現代農業,是適度規模經營的農業,是要獲得效益的農業。因此,現代化的管理極為重要。農業經理人如果不懂管理,必然經營不好農產品,其經營的產業項目,也很難有好的效益。
在現代農業發展和鄉村振興中,當前最缺的就是這種復合型的“將才”。
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之一。在人才振興方面,尤其應加大對農業經理人這類“將才”的培育,切實補齊鄉村振興中的“人才短板”。
“將才”的培育,自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更不是靠發號召、拿點錢就能突擊出來的。關鍵在于要創造一個適宜“將才”成長的大環境,出臺激發“將才”內生動力的好措施,持續穩定地讓“將才”扎根農村,經營好現代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