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淳

“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奠定堅實基礎。
一個暖洋洋的上午,已是耄耋之年的劉婆婆坐在椅子上曬起太陽。
眼前植被繁密,歐式建筑高大氣派,讓人心曠神怡。這頗具詩情畫意的地方就是位于北碚區縉云山麓的優侍高齡社。
劉婆婆患有哮喘、高血壓、糖尿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等疾病,遇到季節變化時,常需要住院治療。
2018年7月,劉婆婆入住優侍高齡社。
經過醫生、護士的細心健康管理,針對性調理用藥,兩年內,劉婆婆的身體狀況有了起色,住院次數明顯減少,精神狀態好了很多,性格也變得開朗起來。
“這里不僅有護工照顧我的生活,還有醫生、護士照顧我的身體。”劉婆婆笑著說。
正如劉婆婆所說,優侍高齡社并不是單純的養老機構,而是將養老與醫療進行了深度融合。
從2016年開始,四聯集團聯合重慶醫藥集團等單位,成立了四聯優侍科技養老有限公司,創辦了優侍高齡社。
“我們將顛覆傳統養老模式,實現養老產業由‘物理組合向‘化學反應的轉變。”公司負責人羅明亮稱,隨著我國老年人口的持續增長,護工行業將面臨較大缺口。屆時,傳統養老的“人海戰術”將很難繼續維持。
那么,該以怎樣的方式開啟養老服務業的未來?
“十三五”期間,重慶市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趨勢,把智慧元素加速融入養老服務業發展中,勾勒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全域養老“同心圓”。
四聯優侍就選擇了這條路徑——智慧康養。
經過幾年自主研發,“e優侍360”智慧康養平臺、“老還小”科技集成系統應運而生。
“例如,當老人在睡覺的過程中出現心跳加速、大腦供氧量不足等意外情況時,終端會立即作出反應,通過‘e優侍360智慧康養平臺告知醫務人員,最遲5秒就能收到反饋。”羅明亮介紹。
而“老還小”科技集成系統則是根據中國養老產業的現狀以及老年人生理和心理需求,將智能養老科技系統、智能終端設備、移動穿戴設備等進行優化整合。
如今,這些智能科技在優侍高齡社隨處可見:對于大小便失禁的老年人,“潔身機器人”可替代人工,實現自動清洗、消毒、烘干等功能;“電子尿不濕”的智能報警功能,在減輕照護人員工作強度的同時,也實現了失能老人的尊嚴養老……
事實上,優侍高齡社只是重慶市推進醫養結合、打造養老新模式的一個縮影。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隨叫隨到、觸手可及的智慧養老已經悄然走進人們生活,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
“養老方式不斷變化,離不開我們國家的發展、國家實力的增強,我們老百姓的生活也越過越好了。”作為近幾年養老服務不斷升級的親歷者,優侍高齡社工作人員信心倍增。
“我不會用手機,行動也不便,但能時刻感受到國家對我的關心!”劉婆婆的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