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開猛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北京 100094)
科學技術的進步使得電氣化設備在機械生產企業中應用水平不斷提升,大量新型設備的應用改善了生產環境,提升了生產效率,但是同時也對企業安全用電管理的標準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進一步探討企業安全用電管理的優化策略,現就企業安全用電管理的常見事故類型分析探討如下。
(1)受傷害方式。觸電事故的發生主要是指人體由于接觸帶電物體所遭受到的傷害,根據人體的受傷害方式,觸電可以劃分為如下兩種類型。其一,電擊。所謂電擊,其實就是電流對人體內部組織形成的傷害。實際上,超過85%的觸電死亡事件都是由于點擊導致的。一般來說,電擊對于人體的傷害很大,外部并不會出現明顯的痕跡,主要作用于人體的俄內部,包括心臟節律受到影響、呼吸停止等等。由于電擊的致命電流不高,一旦停留較長時間,會直接危機生命;其二,電傷。電傷主要以人體遭受電流各種效應帶來的損傷為基本特征。實際上,化學效應、熱效應以及機械效應都會給人體帶來損害。其中,電流會產生較大的熱效應,導致人體被灼傷,這種灼傷可以根據電流類型劃分為電弧以及電流灼傷兩種情況。由于電弧灼傷會直接在人體之間傳遞,經過人體后出現高溫以及金屬濺射液體,導致人體受到傷害。
(2)觸電事故類型。其一,單相觸電。當人體位于地面,身體某一個部位接觸一相帶電體,此時電流經過人體又
回到大地,稱之為單相觸電。作為生活中最為常見的觸電類型,也是企業安全生產管理中需要特別關注的觸電類型。我國的工業用電標準為380V,單相觸電也具有一定的危害性,需要特別關注。其二,兩相觸電。兩相觸電是指人體同時接觸兩處帶電體,構成回路,隨后承受線電壓的事故。該事故發生時風險要顯著高于單相觸電,接觸超過2s就會導致死亡,也是最危險的觸電類型之一。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兩相觸電事故的發生多與企業安全用電管理不到位有關。
企業安全用電管理工作的順利與否往往關系到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同時也與企業的經濟效益穩定性密切相關,現就企業安全用電管理工作中的常見問題分析探討如下。
(1)設備運行時間過長。在企業生產過程中,電氣設備的周圍環境往往會對其產生一些影響,如果持續使用且不進行處理,往往會帶來嚴重的后果。在實際生產過程中,許多企業的企業安全用電管理不到位,過分關注眼前的經濟效益,導致大量的電氣設備長期處于運轉過程中,很容易出現超負荷工作的情況,進而出現設備的運行狀態下降,造成安全事故,嚴重影響企業的安全生產。設備工作過程中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火花問題,出現火花問題后如果不及時進行檢查處理,可能會導致出現更嚴重的問題,甚至也是引發火災事故的主要原因。
(2)設備檢查不到位。設備檢查不到位也是企業安全用電管理中常出現的問題。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電氣設備的應用水平不斷提升,先進的電氣設備提升了生產效率,但是卻出現設備維護跟不上的問題,導致一系列的安全問題。所以,在設備的檢測過程中需要盡可能避免電氣設備應用不到位的問題,提升安全管理的水平,避免出現復雜的安全問題。
(3)環境管理不到位。環境因素是企業安全用電管理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常出現問題的管理盲區。一般來說,周圍環境的濕度較高會導致金屬設備的腐蝕程度加劇,進而導致電氣設備當中故障頻發。
(4)安全意識匱乏。企業安全用電管理不到位,主要還是來源于安全意識的匱乏。盡管近些年來國家對于機械生產等領域提出了更高的安全標準化要求,但是依然無法完全控制企業安全用電問題的出現。從客觀上來看,大多數的事故發生都與工作人員的重視程度不足有關。企業關注企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培訓,才能夠真正意義上提升企業的綜合協調能力,滿足企業安全用電管理的實際需求。否則,就會由于安全意識匱乏,無法執行好各種企業安全用電管理制度與政策,最終出現安全事故。
企業安全用電管理工作需要遵從一定的基本原則,分別分析如下。
(1)安全距離。安全距離是企業安全用電管理中的重要技術標準與原則要求。正常情況下,我們以人體距離設備不會發生危險來定義安全距離。對于帶電的設備而言,一切非絕緣的物體也需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特別針對配電裝置工作時,更需要保持一定的距離來確保安全。
(2)絕緣管理。絕緣是設備運行的基礎,同時也是保障安全的前提。只有設備做到的了絕緣,人員安全與設備安全才能夠得到保障。一般來說,通過電流泄露值等信息都可以判斷出設備的絕緣水平。
(3)載流量。載流量是指在合理的范圍內能夠安全運行的電流水平,如果長期超過安全值,會導致員工被電傷,同時也有發生火災等事故的風險。需要特別做好設備載流量在合理的區間內,從而有效提升設備運行安全性。
實施企業安全用電管理過程中,應該重點做好設備的運行狀態檢測工作,避免出現人身事故發生。為了進一步強化企業安全用電管理,避免各種生產問題,需要特別強化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強化日常監督管理。進一步強化日常監督管理,針對電氣設備長期高負荷運行的問題進行控制,做好設備的定期檢查,及時反饋設備的工作狀態。為了滿足企業安全用電管理的要求,需要強化企業設備的管理制度,制定嚴格的管理計劃,避免出現人為破壞設備的情況,同時也可以盡可能降低設備運轉過程中帶來的各種問題,提升設備運行的穩定性。
(2)完善防火預警管理。采取科學的防火預警管理模式,在監督設備運轉的同時也可以試試科學定期檢查檢驗,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在設備工作的位置選擇方面也需要做好綜合評估,避免出現火花等問題導致易燃物燃燒引發火災。另外,通風裝置的配置要到位,盡可能采取空氣稀釋混合物的處理方式,有效降低室內混合物的濃度過高引發爆炸危險。易燃物存放過程中需要參考國家相關領域的技術標準,盡可能放在遠離工作區域的位置,確保防火預警管理的效果。
(3)做好工作前后的檢查。進一步強化工作前后的檢查檢驗工作,設備運行前后需要做好檢查,特別是針對導線做好科學管理,避免絕緣皮脫落等問題,并且應該關注接頭部位的狀態,避免出現火災風險。設備工作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設備的運行狀態,包括溫度、周圍濕度以及摩擦等問題,避免設備運行過程中異常發熱。在設備使用過程中還需要做好使用時間的管理,避免出現設備濫用的情況。長時間運行時,需要提前做好發熱管理,保持通風并減少太陽直射情況。針對一些特殊的設備,應該做好定期的保養,特別針對不同部件實施安全檢查,確保安全控制的效果。
(4)做好設備安全防護。強化設備安全防護管理,作為電力設施的保障機制,安全設施也是企業安全用電管理中必不可少的輔助工具。需要特別關注的是,隨著行業的快速發展,各種新型電氣設備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也需要及時對安全設備進行更新、調試,否則就會出現設備管理不到位,應用效果下降的問題,影響到最終的管理效果。
(5)避免間接觸電事故。間接觸電問題同樣是不容小視的問題,需要企業安全用電管理工作中重點關注。一般來說,可以通過強化防護措施的方式來降低間接觸電的發生率。比如說及時切斷電源,設備不需要工作的時候保持待機狀態等等,都可以有效降低間接觸電的發生率。
(6)及時做好設備檢修與設備更換。在日常管理過程中,需要特別關注一些老舊設備,這些設備長期使用,可能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設備的運行效率也會發生變化,如果不適應生產且具有一定的安全風險,則需要及時進行更換,確保設備運行的效果。
綜上所述,機械制造企業的設備比較多,遇到企業訂單較多時,設備開啟時間較長,企業用電較大,用電安全隱患較多,而企業安全用電管理對于企業安全生產而言至關重要,是保障員工生命安全的重要途徑。對于機械生產企業而言,采取合理的安全管理技術,不但可以降低用電風險,同時能夠保持設備的運行效率,取得良好的經濟效果。通過持續強化日常監督與管理,完善防火預警控制機制以及加強設備安全防護,能夠有效降低觸電事故的發生率,同時處理好設備檢修與更換工作,完善應急管理環節,為行業的穩定快速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