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新華,宋斌,邵緒威
(張家界航空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張家界 427000)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號)、《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湖南省建設教育強省規劃綱要(2010-2020)》等國家和省政策文件都強調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打造一批高水平實訓基地、加快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指出:加大政策引導力度,充分調動各方面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的積極性,帶動各級政府、企業和職業院校建設一批資源共享,集實踐教學、社會培訓、企業真實生產和社會技術服務于一體的高水平職業教育實訓基地。
現代職教體系下的產教深度融合,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根本途徑。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為了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急需建設大批實用高效的航空實訓基地。因此,本文具有極其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隨著我國航空事業的發展、多種新機型的開發研制、中國大飛機項目的實施、湖南航空城的建設,以及航空零部件的加工難度越來越大,數控機床的操作、編程、維護維修、模具制造等人才已成為制約航空企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航空企業的發展迫切需要大量的掌握數控及模具技術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先進裝備制造業是我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優勢產業,我省裝備制造業已經形成門類齊全、規模較大、優勢明顯的產業體系,總量居全省工業行業之首。先進裝備制造業需要依靠數控機床來提升產品的質量和生產效率,將對數控機床操作和編程人員保持旺盛的需求。
武陵山片區國家扶貧攻堅示范區發展的主要目標是以旅游產業為先導,統籌協調區域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社會事業發展與特色產業布局,促進武陵山片區經濟建設發展。旅游產品的生產、農產品的深加工,節能環保設備的研發與生產對加工設備及技術的自動化、智能化要求越來越高,數控設備、數控技術、模具技術將得到廣泛使用,需要一大批數控與模具技術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我院數控技術、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是為適應航空產業的發展而開設的,是湖南省職業院校中開辦最早的專業,一直與航空企業和地方先進制造企業保持密切聯系,常年聘請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參與學院的專業建設,積極與企業開展訂單培養、員工培訓、技術服務等多種形式的校企合作,并與120多家企業合作建立了院外實習實訓基地和畢業生就業基地。多年來,我院為航空和地方企業輸送了大量的高素質人才,已成為數控技術、模具等制造類專業高素質人才培養基地。
我院航空制造專業群2016年立項為湖南省示范性特色專業群,現有數控技術、飛行器制造技術、航空發動機制造技術和模具設計與制造等4個專業,其中,數控技術為核心專業。專業群對接航空制造產業,培養面向飛機機載設備零件數控加工、飛機結構件數控加工、飛機鈑金成形、飛機鈑鉚裝配、航空零件、工模具設計與制造、航空發動機零件數控加工、航空發動機零件特種加工和航空發動機裝配等生產一線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數控技術、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是為適應航空產業的發展而開設的,是湖南省職業院校中開辦最早的專業,一直與航空企業和地方先進制造企業保持密切聯系,常年聘請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參與學院的專業建設,積極與企業開展訂單培養、員工培訓、技術服務等多種形式的校企合作,并與多家企業合作建立了院外實習實訓基地和畢業生就業基地。多年來,我院為航空和地方企業輸送了大量的高素質人才,已成為數控技術、模具等制造類專業高素質人才培養基地。
以學院為主體,以數控技術、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及所屬航空制造專業群為依托,通過“引企入校”“筑巢引鳳”“來料加工”“技術推廣”等模式建設校企合作先進制造實習實訓基地。由學院提供生產場地、設備,由合作企業提供技術人員、技術、產品,分別成立天成葉輪制造部、飛機起落架零件制造部、青島風動工具制造部;采用“來料加工”模式,成立外協生產部,承接區域內中小型企業產品零件的加工;采用“技術推廣”模式,聘請企業高級技術人員擔任技術大師,成立CAD/CAM工作室、逆向與精密測量工作室。校企雙方簽署校企合作協議,明確資源配置、成本核算、收益分配、財產管理、師生實訓等方面的責權利,并共同制定生產經營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形成以“契約”為保障的利益共享機制。
學院成立校企合作處,校內企業、先進制造有限公司成立相應董事會,學校與相關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共同參與基地的建設與管理。實施學院統一管理下的“專業(群)+基地”運作模式,按企業實際生產環境進行布局,形式上強調工位性,運作上講求職業性,實現教學環境與生產環境、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有機融合,形成“校企聯動、合作育人、協作生產、共同研發”的運行機制,統籌發揮基地的教學、生產、培訓、鑒定和技術服務功能。
學院與張航長興模具制造有限公司進行深度合作,給企業提供廠房,在原有數控銑床4臺、特種加工機床4臺,三坐標測量儀1臺及普通機械加工設備4臺的基礎上,投入資金添置數控設備6臺。公司在精密模具制造過程中,能給學院學生提供生產性實訓項目3~4個,實習實訓工位15個,每日可容納60名學生進行生產實習實訓。
實踐教學過程中采用分組教學、現場教學、案例教學和項目教學等多種教學手段,所有實踐教學項目都以企業真實產品為載體,按企業生產流程組織實訓。
采用過程考核和產品評價相結合,綜合評定學生的實習實訓成績。積極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與鑒定,畢業生獲得數控操作中級工及以上職業資格證書的比例達到98%,并有45%的學生取得數控工藝員、數控程序員或制圖員(UG、Pro/E)等中級職業資格證書,20%的學生獲得相關工種的高級職業資格證書。
實訓基地成為張家界市機械工程研究中心,有CAD/CAM工作室、精密檢測和逆向工程工作室,以工作室為平臺,充分發揮基地設備資源和人力資源優勢,加強技術服務團隊的建設,深化校企合作,積極開展應用項目研究、科技成果推廣、生產技術服務等科技工作及社會服務活動,每年開展省市級科技項目研究3項以上、橫向課題3項以上、科技成果推廣1項以上,每年為企業解決生產技術難題、參與技改項目或推廣新技術應用2項以上。
實訓基地建設模式具有示范作用,生產性的校內企業、先進的實訓設備、真實的實訓環境、模塊化的實訓體系、企業化的管理方式,使先進制造生產性實訓基地成為校企共建的典范,起到了較強的示范作用。
能有效服務航空與區域經濟產業,實訓基地將為航空工業及湖南省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和武陵山片區經濟建設輸送一大批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為企業提供產品開發、工藝革新、技術推廣服務,有效提升企業的制造能力和勞動生產率;能對企業員工進行崗前培訓、轉崗培訓和提升培訓,提高員工素質和技術水平,促進先進裝備制造產業的發展和武陵山片區的經濟建設。實訓基地先進的實訓設備、真實的職業環境、模塊化的教學體系和高素質的指導教師團隊,能面向區域內職業院校的教師和學生開展培訓,也可接納學生來基地進行實習實訓,成為職業院校師生知識更新、訓練技能的最好場所。同時,基地的數字化實踐教學網絡資源也可為職業院校師生自主學習提供最好的服務。
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既提高了教師的技術水平,也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同時,也提高了學院的辦學水平,為航空企業輸送高質量技能人才,贏得了企業高度認可。加強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既是高職教育內涵建設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客觀要求,更是我國現代職業教育發展,推進校企合作、深化產教融合的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