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佳木斯市委員會
佳木斯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緊跟中央部署和省委安排,全力以赴打贏脫貧攻堅戰,在全省扶貧任務重的市(地)中第一個全部完成貧困縣摘帽任務。“摘帽并不是脫貧攻堅的終點站”,市委堅持向“四個不摘”聚焦發力,持續推動中央和省委各項部署落到實處,確保脫貧攻堅決戰決勝。
堅決扛起政治責任,始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全市頭等大事、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不動搖,常抓不懈、一抓到底。一是堅持高位推動。2019年年初以來,先后組織召開6次市委常委會、3次政府常務會、5次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會、1次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擴大)調度會,深學篤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重要論述,深入貫徹落實全國、全省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密集安排調度脫貧攻堅各項工作。二是突出以上率下。建立完善四級書記抓扶貧的組織領導、責任落實體系,全面開展遍訪貧困對象行動。市委主要領導帶頭遍訪了扶貧任務較重的25個鄉鎮,并深入黨建聯系點聚焦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講專題黨課,全市7000余名基層黨員干部和農村群眾通過遠程系統參加培訓。各縣(市)區委書記遍訪貧困村達到100%。三是完善工作機制。根據機構改革情況,對領導小組成員單位作出調整。繼續按照貧困發生率,實行市委常委帶頭聯系有扶貧任務的縣(市)區工作制度,做到非貧困縣與貧困縣同督查、同考核、同加壓、同問責。市縣兩級“兩不愁三保障”部門的分管領導積極參戰脫貧攻堅,主動推進政策落實和問題整改,形成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全員參戰的攻堅格局。
堅持各項利民政策不因“摘帽”停止,在政策執行上保持穩定性,留出緩沖期,確保各類扶貧政策的可持續。一是延續產業發展政策促增收。始終把產業扶貧作為主攻方向,全市投入扶貧產業項目建設資金6.28億元,新建扶貧產業項目162個,帶動貧困戶2.2萬戶,形成了種植、養殖、光伏、電商、旅游“5+N”產業格局,全面提高了貧困戶增收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扎實推進金融扶貧,全市累計為13621戶貧困戶發放扶貧小額貸款6.35億元,設置產業指導員1053名,培育致富帶頭人1348個。二是鞏固三保障政策補短板。堅持以精準為要義,發放國家、省、市資助資金3300余萬元,所有貧困家庭學生全部享受相應政策;采用“送學上門”與“康復治療”相結合的方式,實現了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子女除身體原因外無輟學學生。將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納入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范圍,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病種由9種擴大到25種。2805戶四類重點對象危房改造工程項目全部竣工。投入資金7689.81萬元,解決了130個村屯飲水安全問題,受益人口11萬余人。三是強化兜底政策暖民心。積極在政策措施上搞好銜接、形成合力,出臺了《關于加強政策兜底建立扶貧防貧長效機制的意見》等3個具體落實文件,進一步織密了政策保障體系。將重病重殘對象作為“單人保”納入相應救助范圍,建檔立卡貧困戶納入低保29032人、納入特困供養2460人;全市共有18.6萬人次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享受到了醫療保障待遇,基本醫療報銷1.48億元、大病保險報銷714萬元、醫療救助2438萬元;貧困人口參保繳費由財政全額資助,參保率100%。

堅持扶貧干部在“摘帽”之后堅守崗位,保持工作連續性,繼續完成剩余貧困人口脫貧任務,實現已脫貧人口的穩定脫貧。一是強化扶貧隊伍保障。全市共有1.5萬名幫扶干部、278個駐村工作隊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2019年,輪換駐村扶貧干部168人,并與老隊員共同工作一個月,實現“扶上馬、送一程”。堅持有為有位,提拔任用10名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長到副處級崗位;留任38名省、市、縣選派駐村干部,有5人經省市推薦獲得全省脫貧攻堅獎。二是強化教育培訓保障。召開了全市駐村工作經驗交流現場會,對全市278名工作隊長進行了全員輪訓,全市累計開展扶貧領域干部培訓230余次、培訓近3萬人次。在同江、湯原承辦召開了省東部片區扶貧干部駐村幫扶能力提升培訓班和問題整改及脫貧攻堅鞏固提升培訓班。我市教育培訓做法在中組部、國務院扶貧辦召開的“中部地區2019年脫貧攻堅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推進座談會”上作典型經驗交流發言。三是強化基層組織保障。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集中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118個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全部轉化。開展“清化收”工作,消除集體經濟空殼村371個,提前半年完成省定消除空殼村任務;全市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達到770個,占行政村總數80.2%,提前一年半完成省定“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的村超過60%以上”的任務。實施“能人強村工程”,鼓勵更多優秀人才特別是青年人到鄉村創新創業,先后選拔、掛職、回請各類能人2240名,建立50多個創業實踐基地,使“能人”真正成為脫貧攻堅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生力軍。

始終堅持問題導向,有效傳導壓力,圍繞重點工作、重要安排部署和重大風險點強化監管,堅決防止滑坡懈怠。一是圍繞防返貧抓監管。出臺了《關于加強政策兜底建立扶貧防貧長效機制的意見》,對已摘帽的縣(市)持續開展扶貧對象動態監測和預警,為脫貧人口構筑堅實的“防火墻”。認真開展脫貧攻堅“回頭看”,把各類影響脫貧質量的問題查擺出來,通過“大整改”解決到位。二是圍繞問題整改抓監管。出臺了《佳木斯市2018年國家脫貧攻堅成效考核發現問題整改工作方案》,進一步細化問題整改工作的具體舉措和完成時限,全部完成了對照2018年國家成效考核反饋和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指出問題自查的892個問題、中央第六巡視組反饋的4項問題、省委第二巡視組反饋的1項問題和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暗訪發現的115個問題的整改工作。三是緊盯扶貧資金抓監管。完善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分配、使用、監督、問責“四項機制”,開展經常性的督查檢查、部門聯合檢查、第三方抽查。加快資金撥付進度,監控資金結轉結余,堅決防止出現資金閑置、資金滯撥、收益率偏低等問題。2019年,我市扶貧資金專項檢查實現了5個國貧縣全覆蓋。四是圍繞作風轉變抓監管。對作風漂浮、紀律渙散、工作不實等問題堅決追責問責,共查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258個,處分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331人,其中處級1人、鄉科級80人、村干部250人,移送司法機關16人,形成強大懲戒和震懾氛圍,真正實現以作風攻堅推動脫貧攻堅。
(本文圖片由佳木斯市扶貧開發小組辦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