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isty

斯里蘭卡,一個位于印度洋上的島國,舊稱錫蘭。Ceylon,在古語里就是茶葉的意思。斯里蘭卡是個熱帶島國,形如印度半島的一滴眼淚,鑲嵌在廣闊的印度洋海面上。中國古代曾經稱其為獅子國、師子國、僧伽羅。“斯里蘭卡”在僧伽羅語中意為“樂土”或“光明富庶的土地”,有“寶石王國”“印度洋上的明珠”的美稱,被馬可·波羅認為是最美麗的島嶼,因為它有美麗絕倫的海濱,神秘莫測的古城,豐富的自然遺產,以及獨特迷人的歷史與文化。斯里蘭卡的經濟以農業為主,而該國最重要的出口產品是錫蘭紅茶。
在斯里蘭卡所有酒店中,名氣最大的莫過于坎達拉馬遺產酒店(Heritance Kandalama)了。它位于Kandalama湖畔,在坎達拉瑪湖畔的中心地帶,任誰也想不到,會有這樣一間酒店建在這看似原始的山頂上。它距離Sigiriya獅子巖僅30分鐘路程,距離另一座世界遺產丹不拉金寺Golden temple of Dambulla也只需要20分鐘車程,曾被美國國家地理雜志推薦為“世界最好的五十家酒店之一”。

坎達拉瑪遺產酒店是斯里蘭卡最多產、最具影響力的國寶級建筑師杰弗里·巴瓦(Geoffrey Bawa)的作品。杰弗里·巴瓦被譽為“斯里蘭卡之光”,是2001年阿卡汗建筑獎終身成就大獎的獲得者,他的作品充滿濃濃的熱帶現代主義風格,可以說,巴瓦的建筑,在斯里蘭卡是一道不可錯過的風景。而坎達拉瑪遺產酒店,無疑是最能代表巴瓦設計精髓的酒店之一。
坎達拉瑪遺產酒店酒店大堂建在近山頂的位置,形似石窟。走過接待廳,在外設的露臺上,巨石、巖壁,滿眼的綠色和時常出沒的猴子,還有獅子巖、坎達拉瑪湖,都可盡收眼底,仿佛是一處看風景的營地。
清晨,在陽臺上遠眺山間的晨霧,云霧繚繞,就像身處仙境。深吸一口氣,滿腔都是新鮮的負氧離子。晚上還能在超大玻璃幕墻的浴室里享受悠閑的泡澡時光。在浴缸里,目光穿過玻璃,就能看到遠處朦朧的湖。平靜的湖面上,仿佛在閃爍著點點星光。
即使趕上雨季,炎熱與潮濕也在坎達拉瑪遺產酒店前黯然散去,地處雨林的酒店,因為建筑外墻布滿植被形成天然的屏障,同時酒店奇妙的設計,利用山風來循環空氣,讓人進入酒店就感覺自然涼爽,愜意無比。
當然,一定要去的還有坎達拉瑪遺產酒店那個與崖壁連成一體的三角形泳池。從遠處看,山頂無邊泳池仿佛和遠處的坎達拉瑪湖連成一片,人在水中,又在“湖”中。在這如夢似幻的山水之間,斟一杯醇厚的錫蘭紅茶,再合適不過了。
斯里蘭卡的錫蘭紅茶,聞名于世。1867年,蘇格蘭人James Taylor在這里的土地上種植茶樹,經過不斷的試驗與吸取北印度種茶的經驗,Taylor的茶葉終于上市了。1873年,上好的“錫蘭紅茶”已經可以在倫敦買到,由于他的成功經驗政府開始大力推廣,茶葉成為斯里蘭卡的主要經濟作物。

得益于英國人的苦心經營,1965年錫蘭紅茶成為世界最大紅茶生產國和出口國,并保持世界第一的位置至上世紀90年代。同時,錫蘭紅茶與中國的祁門紅茶、印度的阿薩姆紅茶及大吉嶺紅茶,被評為世界四大名紅茶;錫蘭紅茶中的烏瓦(Uva)紅茶與祁門紅茶、大吉嶺紅茶并列世界三大高香紅茶。烏瓦紅茶特有的橙紅湯色和渾厚口感,深受各國消費者的推崇,被譽為是“獻給世界的禮物”,是做各種調味茶拼配茶的首選。

2008年,斯里蘭卡取代了肯尼亞,成為世界第二大重要的茶葉生產國,年產量達330,000噸,占世界茶葉總產量的11%。由于錫蘭紅茶的金字招牌,質量上乘,安全可靠,錫蘭紅茶的拍賣價比其它主要競爭對手、包括印度紅茶高出50%之多,但仍供需二旺。目前,錫蘭紅茶90%左右通過英國人遺傳的茶葉拍賣行制度用于出口,國內銷售僅10%的低等級或等外級碎紅茶。

2009年,錫蘭紅茶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通過“ISO 茶葉技術獎”食品質量認證的茶葉,殺蟲劑和殘留評估合格,因此被稱為世界上最干凈的茶葉。
斯里蘭卡共有7個產茶區,按產地的海拔高度分低山茶(海拔600米以下)、中山茶(海拔600-1300米)和高山茶(1200米以上),茶葉質量因地而異。地理上,海拔高度每增加1000米,氣溫下降6度。所以購買錫蘭紅茶時,盡量選購中山茶和高山茶,原因是因海拔高導致氣溫相對低,加上常年每周一次或更頻繁的采摘周期,中山茶和高山茶幾乎不存在病蟲害問題,因而幾乎不需要噴施農藥。因而中山茶和高山茶得以沒有農殘超標之慮,因而更安全放心。
中山茶和高山茶因天然優勢缺少病蟲害而不需使用農藥,也是斯里蘭卡紅茶能成為世界上最干凈的茶、相對更低農殘或零農殘、更安全放心的主要原因。
選購錫蘭紅茶,首先要了解茶葉的產地。錫蘭茶分高地茶、中地茶和低地茶三種。香味濃重,口感醇厚的的烏瓦茶最受青睞,也最適合泡制奶茶。努瓦勒埃利耶茶則屬高山茶,色清,味香,適合泡沏清茶。康提茶生長在中海拔地區,口感不如烏瓦茶濃厚,比較淡一些。
前往斯里蘭卡,與藍鯨來一次親密接觸可謂是許多人最大的心愿,這里也是全世界最好的觀鯨地之一。由于成年的藍鯨體長可達33米,近200噸的體重可以稱得上是海上巨無霸,想要一睹成年藍鯨的風采,一般需要前往遠離海岸、深入大洋,水深超過1000米的海域。而斯里蘭卡卻是個大陸架極窄的島嶼,駛離海岸線20公多里就到了深海區。在斯里蘭卡,你能在離海岸最近的地方,看世界上最大的鯨魚。
在斯里蘭卡,最容易看到鯨魚的地方有三個,分別是西海岸的卡皮提亞、南海岸的加勒、美蕊莎以及東海岸的亭可馬里。受季風風向變化和鯨魚巡游路線變化影響,每個地方適宜觀鯨的時間也不一樣:每年的11月到次年4月期間,西海岸的卡皮提亞和南海岸的美蕊莎有鯨魚出沒;而從6月到9月,東海岸的亭可馬里附近海域則成為最佳觀鯨點。

每年6-9月是斯里蘭卡最炎熱的季節,在此時前往東海岸的亭可馬里出海觀鯨,一定要做好防曬措施。而到了11月-4月,西海岸就成為斯里蘭卡最好的觀鯨地,此時西海岸的氣溫及降雨都高于南海岸,觀鯨成功率高達98%。從科倫坡出發,前往加勒的這段鐵路依海邊而建,離海岸最近處只有3米。在這段最著名的“海上火車”沿西南海岸飛馳而去,別有一番風味。車廂兩邊一面是郁郁蔥蔥的森林和稻田,一面是浮光躍金的印度洋。并且斯里蘭卡的火車永遠不關門,這方便你換一個姿勢看海——掛火車。當然,這需要技巧與力量,還需要一點冒險精神。
斯里蘭卡的寶石資源十分豐富,藍寶石、紅寶石等儲量豐富,質量上乘,被譽為“寶石王國”。在斯里蘭卡的眾多寶藏中,藍寶石的美麗無以倫比,也最為著名。藍寶石也稱“青玉”,英文叫做“Sapphire”,它的由來有各種說法。有的說源自于梵語“Sauriratna”(魔玉的寶石),有的說是源自阿拉伯海上一個島嶼的名字——Sapphirine。藍寶石以其晶瑩剔透的美麗顏色,被古代人們蒙上神秘的超自然的色彩,被視為吉祥之物。
斯里蘭卡盛產寶石與其地質構成有關,整個島嶼除西北部狹窄海岸被鈣質砂巖、中新世灰巖覆蓋之外,其余地區主要是由富含各類寶石的前寒武紀變質巖組成。根據巖性和構造時代,當地的前寒武紀變質巖又可分為高蘭巖系(Highland Series)、西南群(Southweat Group)和維賈揚巖系(Vijayan Series), 其中以西南群和高蘭巖系寶石含量高,因此斯里蘭卡當地的寶石開采也主要集中在中南部一帶。

在位于首都科倫坡東南64公里的崇山峻嶺之中的拉特納普勒,是著名的寶石城。在僧加羅語Ratnapura中,“拉特”是“寶石”的意思,“普勒”就是“城市”,合起來就是“寶石城”。在拉特納普勒一分為二的卡魯河的古河床孕育了這個國家三分之一的寶石,也使它成為亞洲最大的寶石礦區。這個地區的寶石不僅產量大得驚人,質量也好得出奇。這個世界上最富足的寶石礦床歷盡千百年來的歷史長河,如今穩立南亞寶石業中心的位置。
目前,斯里蘭卡藍寶石是世界上品質最好的藍寶石之一,儲量位居世界第二。不過,你千萬不要被“斯里蘭卡藍寶石”的名字誤導,斯里蘭卡藍寶石的顏色可不僅僅只有藍色,除了我們常見的藍色,還有粉色、紫色、黃色、綠色、無色、變色的斯里蘭卡藍寶石,不同的品種有著不同的價值,尤其是那些異色的斯里蘭卡藍寶石更是有著不凡的收藏價值,價格遠遠要高于普通的斯里蘭卡藍寶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