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慧 解芳 奚陽 臧廣輝



[摘? ? 要 ]合理的輸油泵進出油槽角度設計,可以有效地減少輸油泵的流量波動、泄漏量的波動幅度,減少葉片轉子的液力沖擊和扭矩波動,有效地消減輸油泵的震動。
[關鍵詞]葉片式輸油泵;流量;波動
[中圖分類號]E974.1[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6487(2020)08–00–03
The Influence of the Size of the Inlet and Outlet Tanks of the Vane-type
Oil Pump on the Flow and Pressure Fluctuation
Pan Hui, Xie Fang, Xi Yang, Zang Guang-hui
[Abstract]The reasonable design of the angle of the inlet and outlet of the oil transfer pump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flow fluctuation and leakage fluctuation range of the oil transfer pump, reduce the hydraulic impact and torque fluctuation of the blade rotor, an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vibration of the oil transfer pump.
[Keywords]vane pump; flow; fluctuation
1 工作原理
葉片式輸油泵結構如圖1所示,其中定子偏心環和轉子之間存在一定的偏心距。葉片裝在轉子的葉片槽內,葉片可以在槽內徑向移動。葉片根部的環槽與進出油槽相連,保證葉片在進油和出油區時葉片所受的液力合力始終沿徑向向外。此外在轉動過程中離心力和上述的液力合力始終沿轉子徑向向外,將葉片壓在定子偏心環的內輪廓表面,這樣由葉片/轉子/定子及襯板組成密封工作腔。隨轉子逆時針旋轉,葉片慢慢伸出,靠近進油區的密封區域的體積慢慢變大,到進油口開始吸油。靠近出油區的密封區域的體積慢慢變小,體積被壓縮,產生壓力,在出油口處將油排出。泵每轉一周,每個封閉腔體分別完成了2次進出油過程。
2 本文主要目的和內容
葉片泵傳統的設計方法有經驗設計方法,參數優化或兩者結合,通過設計經驗先給出首輪設計參數,然后建立對應的數學模型,根據模型建立對應的AMESIM模型,讓所有的設計參數組成一個動態模型,分析各種設計方案的差異,并從差異性中選擇最優的方案進行應用。本文通過使用AMESIM軟件搭建進出油槽的數學模型和體積變化率的數學模型,分析幾種設計方案的進出油槽角度對葉片輸油泵的動態流量及壓力波動的影響。給出相應的對比分析并給出最優的設計方案。
3 影響因素分析
(1)如圖2所示(以800 r/min和1500 r/min為例),800 rpm時的流量波動為1.516 L/min,1500 r/min時的流量波動為1.678 L/min,從中得出規律隨轉速升高,流量波動非線性增加。
(2)相鄰2個控制腔(B1和B2)的體積變化曲線,理想情況下,2條曲線應該只存在相位差的關系,但如圖3所示(以1500 r/min為例),體積峰值和谷值明顯存在峰峰差值和谷谷差值的點,這是由于葉片在進入高壓區時,葉片頂部和斷面存在間隙泄露,因此體積變化在這2個區域變緩。
(3)從圖4所示(以1500 r/min為例)的流量和泄漏量對應相位圖中可以看到,泄露量的峰值對應輸油泵流量曲線的谷值,因此也證明了輸油泵流量曲線的波動主要是由葉片的端面泄露造成的,因此流量的峰值與谷值出現的時間差應該是供油周期/葉片數量之比。
(4)泄露量的大小主要取決于輸油泵的出口壓力、葉片的厚度和寬度以及泄露間隙的大小。如圖5所示(以800 r/min為例),設定葉片與端面的間隙B1=0.01 mm,B2=0.02 mm。可以清楚地看到間隙不是越小越好,適當的泄漏量對葉片輸油泵的流量波動是有一定好處的。
(5)圖6為輸油泵葉片轉子的受力曲線,B1間隙為0.02 mm,B2間隙為0.01 mm,從圖中可以看出,轉子的峰值受力B1與B2相比有所下降,從而得出,適當的間隙可以有效地減少轉子葉片的液力沖擊。
(6)進油槽角度對流量波動的影響,以下面3個方案為例。
(1)方案F1(紅色):進油槽角度106°,出油槽角度95°。
(2)方案F2(藍色):進油槽角度100°,出油槽角度85°。
(3)方案F3(黃色):進油槽角度115°,出油槽角度100°。
如圖7所示(以800 rpm為例),可以明顯看出F3方案波動最大,F1方案波動次之,F2方案的進出油角度設計方案對流量波動的效果最好。
如圖8所示(以800rpm為例),第一腔泄漏量曲線差異,明顯看出F3方案由于油槽角度設計不合理,在工作區間發生了泄露,并且通過圖7的對比不難發現F2方案是舉例方案中最優的。
如圖9所示(以800rpm為例),從轉子葉片的受力曲線中可以明顯看出F3方案由于油槽角度設計不合理,在工作區間發生了液力沖擊,并且通過圖8的對比不難發現F2方案是舉例方案中最優的。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合理的輸油泵進出油槽角度設計,可以有效地減少輸油泵的流量波動、泄漏量的波動幅度,減少葉片轉子的液力沖擊和扭矩波動,有效地消減輸油泵的震動。
參考文獻
[1] 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葉片式輸油泵:CN201320009120.9[P].2013-07-31.
[2] 江蘇時創機械有限公司.一種多葉片式電液動通風蝶閥:CN201320221301.8[P].2013-09-11.
[3] 淄博邁特汽輪機有限公司.一種兩側排汽汽輪機:CN201620672194.4[P].2016-12-07.
[4] 南京創貝高速傳動機械有限公司.注回油泵、冷卻泵試驗臺:CN201420465928.2[P].2014-12-17.
[5] 潘統勤.葉片式泵:CN201820106630.0[P].2018-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