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燕
(黃河水利委員會,河南 鄭州 450003)
40年前,受水利部委托,黃委創辦了《中國水土保持》雜志,這是對黃委的極大信任,也是黃委莫大的榮幸!
40年來,黃委在人力、財力、物力、辦公場所、刊社運營等方面對辦刊工作給予了大力支持!對出版管理、單位發展、隊伍建設、黨建廉政等方面加強領導,對品牌建設、合作辦刊、傳播推廣等工作傾力指導,保證了刊社的正常運轉和雜志的健康發展。
40年來,《中國水土保持》從一顆幼苗,經過幾代辦刊人的辛勤澆灌、精心培育,已經長成參天大樹;從一本內部資料,經過幾代辦刊人的探索實踐、精心打造,已經成為我國水土保持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專業性期刊,形成了融政策性、技術性、實用性、知識性和資料性為一體的風格,為我國水土保持事業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黃河是一條復雜難治的河流,其癥結是泥沙,而黃土高原嚴重的水土流失特別是多沙粗沙區是黃河泥沙的主要源地。因此,治理水土流失始終是黃河治理開發保護的重要內容,水土保持是治理黃河的根本性措施。新中國成立以來,黃河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巨大成就,黃土高原實現了由黃變綠的嬗變。截至2018年,黃河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4.4萬km2,水利水保措施平均每年減少入黃泥沙4.35億t。隨著黃河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入推進,黃河中下游水沙調控體系的不斷完善,水土保持在黃河治理開發中的戰略地位顯得越來越重要。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的重要講話,充分肯定黃河流域“水土流失綜合防治成效顯著,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中游黃土高原蓄水保土能力顯著增強”;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黃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了明確要求,強調黃河“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有條件的地方要大力建設旱作梯田、淤地壩等”,深刻指出,“水土保持不是簡單挖幾個坑種幾棵樹,黃土高原降雨量少,能不能種樹,種什么樹合適,要搞清楚再干”“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要緊緊抓住水沙關系調節這個‘牛鼻子’,完善水沙調控機制”等,為新時代水土保持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學指南,同時也為水土保持在調節水沙關系中發揮作用提出了新課題。2020年10月5日正式印發的《規劃綱要》,提出要加大中游水土保持、加大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力度,并對水土保持總體布局以及塬面保護、小流域綜合治理、淤地壩建設、坡耕地綜合整治等重點工程作出了頂層設計,這是新時代黃河流域治理保護的綱領性文件,也為流域水土保持各項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確立了“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頂層設計,制定了嚴格的法律法規制度體系,全面加快了生態文明建設進程。水土保持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必然選擇,是建設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的基礎環節。因此,水土保持發展迎來長期向好的政策環境和有利條件。從水利行業看,無論是貫徹落實“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還是落實“監管強手段、治理補短板”的水土保持工作要求,加強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盯緊人為水土流失防治,加強生產建設項目監管都是時代的客觀要求。
水土保持事業的大發展離不開宣傳工作,加強水土保持業務交流,開展水土保持工作探討,促進水土保持工作提質增效仍然需要雜志這一嚴謹、專業和科學的平臺。靜下來,沉下心,多思考,深閱讀,長見識,講科學,學技術,學知識,仍然是推動水土保持業務工作、提升隊伍素質的重要手段。因此,《中國水土保持》作為業務宣傳的重要陣地應該更好地發揮作用,作為主管主辦單位要從公益、引領的角度,不遺余力地推動雜志的傳播和推廣,要主動地開拓陣地,占領陣地,匯聚力量,凝聚共識,加快發展。當前,新媒體的迅猛發展,讀者閱讀方式的變化,給傳統的辦刊帶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這次會議的目的就是在總結辦刊經驗、肯定辦刊成績的同時,希望各位編委、代表從各自流域、區域的水土保持工作需要出發,作為雜志的主要讀者對象,對刊物的發展出謀劃策、提出對策。我們將認真聽取、研究、消化、吸收,理清思路,及時調整,使《中國水土保持》跟上時代步伐,不斷滿足水土保持工作者的新需求,適應水土保持工作的新需要。特別是在新媒體沖擊下,如何讓雜志持續健康地辦下去,需要發揮各位編委、代表的智慧,積極建言獻策,鼎力支持雜志的發展,讓雜志更有生命力,對水土保持工作繼續發揮更大的作用。
在新形勢下,為了推動《中國水土保持》不斷發展、行穩致遠,黃委將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新聞宣傳出版中心繼續辦好《中國水土保持》:一是扮演好雜志主辦者的角色,扛牢守護陣地的第一責任。二是深入持久地宣傳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規劃綱要》的新要求,充分反映流域水土保持新格局。三是加強對雜志的領導和管理,不斷提高刊物質量。四是按照這次會議的精神,加快改革步伐,充實隊伍,積極創新,進一步提高辦刊水平。
同時,為了改善辦刊的外部環境,增強雜志的發展動力,形成協作辦刊的合力,提出以下建議:
(1)請水土保持司繼續在政策引導、項目支持、重大宣傳需求、高層專家智力支持等方面,加強對雜志的指導和利用,為維護雜志作為行業的基本宣傳陣地發揮導向、旗幟作用,更加凸顯主管單位的地位和優勢。
(2)請擔任編委會常務委員以上的重要技術支撐單位有關領導同志履行辦刊重要職責,在重大課題研究、成果推廣,重大技術問題探討、重要專業會議交流、行業重要業務活動、科普活動開展等方面,注重使用《中國水土保持》這一水土保持領域交流平臺,做大品牌,提升刊物的影響力。
(3)請擔任編委會委員的單位有關領導同志履行不同層次職責,發揮各層次作用,從專題宣傳、帶頭撰稿、發行推廣、合作辦刊等方面關心支持自身行業的宣傳平臺,為《中國水土保持》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我們堅信,只要大家各盡其責,勠力同心,與時俱進,抓好落實,就一定能夠辦好《中國水土保持》,使其更好地服務于我國水土保持事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