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根棚,劉小偉,黃俊歡,龔曙光,石芬芬,樊玲麗,葛佩琳,熊平珍,3,張利超,4
(1.修水縣水土保持局,江西 九江 332400;2.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學研究院 江西省土壤侵蝕與防治重點實驗室,江西 南昌 330029;3.江西省水土保持監督監測站,江西 南昌 330009;4.江西農業大學 國土資源與環境學院/江西省鄱陽湖流域農業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江西 南昌 330045)
修水縣是江西省土地面積最大的縣,也是水土流失面積最大、防治任務最重的縣。由于多方面原因,多年來修水縣水土流失總體好轉與局部惡化長期并存[1-2]的現象一直存在,成為制約修水縣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3-4]。因此,修水縣歷來是全省水土保持工作的重點區域之一,并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綜合治理工程的成功創建,使得“北看修水”成為江西省水土保持工作最為亮麗的名片之一。我們以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專項普查[5-8]、《江西省水土保持規劃(2016—2030年)》、《江西省水土保持區劃及防治布局研究》[9]等全省水土保持工作長期發展重要支撐成果,以及全省首部設區市水土保持規劃《九江市水土保持規劃(2016—2030年)》為指導,立足于修水縣水土流失現狀調查成果,全面總結了多年來修水縣水土保持工作的顯著成就,旨在為類似區域更好地進行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借鑒與參考。
通過衛星影像解譯和現場調查復核相結合的方法,獲得修水縣的水土流失現狀面積為1 071.86 km2,占土地總面積的23.81%[10],與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情況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規劃(2016—2030年)》與《九江市水土保持規劃(2016—2030年)》等成果相比較可以發現,近10年來該縣水土流失總面積持續減少,表明多年來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多年來,修水縣水土保持工作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建設富裕美麗幸福江西的戰略思路和“生態立省,綠色崛起”的發展戰略,以及“爭得龍頭地位、實現綠色崛起、全面建成小康”的全縣發展總體目標,認真執行“預防為主、保護優先、全面規劃、綜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科學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針,全方位加強水土保持工作,不斷加大水土保持生態建設與監督管理力度,水土保持工作成效十分顯著。
修水縣歷來十分重視水土保持工作,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先后在白嶺、大橋、渣津、馬坳、長林、義寧等6個地方建立了一線水保工作站,1980年就成立的水保局曾有“江南第一局”之稱。1993年,修水縣因機構改革,將水保局并入水利電力局合署辦公。
至20世紀末,修水縣相繼組織實施了以工代賑水土流失重點治理項目、財政預算內專項資金水土保持項目、鄱陽湖一期水保工程項目和全國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十百千”示范工程等國家重點水土保持工程項目。2000年,修水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恢復成立了縣水保局,并定格為一級局。從此,修水縣的水土保持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快速發展時期,先后榮獲全國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十百千”示范小流域、全國水土保持先進縣、全國第一批水保監督執法試點合格單位、長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點防治工程先進集體、江西省“鄱湖杯”水利建設競賽先進縣(2012—2014、2015—2017年)等稱號;多次榮獲江西省水土保持先進單位、九江市水土保持先進單位等榮譽;曾成功創建為水利部2014年度全國水土保持生態文明綜合治理工程,是全國僅有10個、江西省唯一一個獲此殊榮的縣。
修水縣實施了多項國家水土保持重點治理工程,包括國家農業綜合開發水土保持項目(第四期全豐項目區、第五期古市項目區)、中央預算內投資水土保持工程(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長林科技示范園建設項目等)及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洋湖水項目區建設,所有項目建設均順利通過了國家相關部門的驗收,并得到了驗收組專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1)國家農業綜合開發水土保持項目小流域建設高標準完成。“十二五”期間渣津、上杭、馬坳、黃沙段等9個項目,共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7 km2,完成土石方152.43萬m3,工程總投資2 363.55萬元。完成坡改梯30 hm2、經果林648 hm2、水保林945 hm2、封育治理5 017 hm2、保土耕作60 hm2,建設塘壩5座、谷坊40座、蓄水池31口、沉沙池122個、溝渠390 km、生產道路23.5 km。
(2)中央預算內投資水土保持工程全面完成。中央預算內投資水土保持重點治理工程開展了路口重點治理工程和大橋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工程。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加強技術指導與項目監管,確保了項目如期竣工。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98 km2,完成土石方15.09萬m3,工程總投資215萬元。完成經果林45 hm2、水保林45 hm2、封育治理408 hm2,建設塘壩2座、谷坊5座、蓄水池2口、沉沙池16個、溝渠53.5 km、道路3 km、沼氣池10口。
(3)正式啟動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洋湖水項目區建設。已完成小山口、黃坳2個項目的建設工作,治理面積11.6 km2,完成坡改梯4.9 hm2、植物緩沖帶1.4 hm2、水保林176.6 hm2、經果林106.5 hm2、封育治理870.6 hm2,修建溝渠9.9 km、沉沙池40個、蓄水池3口、道路6.7 km。工程總土石方9.08萬m3,項目總投資539.5萬元。
(4)長林水保生態科技示范園建設進一步推進。根據全縣創建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綜合治理工程的工作安排,縣水保局自2013年1月開始部署長林水保生態科技示范園建設。共完成土地整理近6.6 hm2,栽植桂花、樟樹、杜英、濕地松、木荷等各類樹木150萬株,維修水塘2座,新建了溝渠、蓄水池、沉沙池等工程。工程總投資為157萬元。
修水縣結合實際,重新定位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目標,以成功創建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綜合治理工程為契機,努力打造“北看修水”水土保持生態名片。以“七個一”工程開展工作,即:一個核心,就是以成功創建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綜合治理工程為契機,促進修水縣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建設;一個特色,就是以林草工程為最根本措施[11],努力打造有機茶園等特色產業示范區,積極探索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之路,大力推廣有機茶園建設和綠色油茶種植;一個樣板,就是建設生態清潔小流域,樹全省樣板,為此提出了以“山綠、水清、房美、文明”為總目標,以保護原生態與水環境為重點,構筑“生態修復、生態治理、生態保護”防線,確保建設生態清潔小流域的工作方向[12-15];一個保護,就是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加強修河源頭和兩岸的水土保持,做好水源地保護,為鄱陽湖注入一泓清水;一個平臺,就是以水土保持生態科技示范園為平臺,開拓水土保持科技推廣新領域,積極引進生態草溝技術、鄉村河道近自然治理與水生態修復關鍵技術、生態清潔小流域生態服務價值量化評價方法、基于多維結構植被的流域水土資源生態調控技術、經果林下多功能植物篩選及應用技術、AM真菌-植物聯合消減磷素面源污染技術、紅壤坡地果園雨水資源聚散調控與凈污關鍵技術等最新前沿水土保持技術,尤其是重點應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南方紅壤低山丘陵區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研究成果——高效開發型水土流失治理技術、特色林果產業開發水土流失治理技術、以生態-生產功能協同提升為核心的紅壤低山丘陵區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模式等[16-17],全面提高了水土保持科技成果應用水平;一種宣傳,就是加大水保宣傳力度,以水土保持法頒布周年宣傳為契機,開展宣傳月活動,廣泛利用各種媒體和宣傳形式,大力營造輿論氛圍,推動水土保持宣傳進課堂、進企業、進園區、進農村;一座分院,就是建設“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學研究院修水分院”,提高水保科研水平。
以“北看修水”水土保持生態名片開展工作,2015年起規劃5年內打造修水縣6個基層水保站“百、千、萬”工程,即每個水保站所在轄區要建好100畝(15畝=1 hm2,下同)水保科技示范基地,服務好1 000畝水土保持經濟產業示范基地,管理好10 000畝封育治理示范基地。截至2019年底,已完成了大橋、白嶺、渣津3個水保站的改造,建立水土保持成果展覽室4個,目前各項工作正在有序推進。建設完成后,將顯著改善區內生態環境,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優化產業結構,帶動當地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十二五”期間全縣審批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89份、方案報告表46份,“十三五”期間共審批水保方案86份,有效控制了人為水土流失的發生;“十二五”期間全縣征收水保補償費350萬元,“十三五”期間收繳水保補償費209萬元,有力支持了水土保持生態項目建設。首先,協調相關部門共同做好監督管理工作。如協調發改委、礦管、房管等部門為水土保持方案把關,把編制水土保持方案設為前置條件。其次,加強對重點項目、重點行業的水土保持監管工作。不斷加強對礦產、交通、房地產、電力等行業的監管力度,有力地帶動了其他開發建設項目的水保監管工作。再次,加大水保違法案件查處力度,“十二五”期間查處了17起、“十三五”期間查處了10起。根據水利部的要求積極開展監督執法專項行動,促進了監督執法工作的深入開展。同時抓好監督管理能力建設,使修水縣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水平達到了新高度。
在水土保持監測工作方面,修水縣清水橋坡面徑流監測點被列為全國水土保持監測網絡和信息系統建設二期工程江西省項目區建設,始建于2009年12月,于2011年3月正式投入運行,隸屬于九江市監測分站,具體工作由修水縣水保局負責。此外,2013年國家農業綜合開發水土保持項目效益監測在全豐項目區汪坪小流域實施。
一以貫之地把宣傳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常抓不懈,面向領導、面向社會、面向生產建設單位進行宣傳。“十二五”期間,全縣召開宣傳座談會10多次,制作電視短片3集,辦專版2個,印發宣傳材料6萬份;“十三五”期間,召開座談會10多次,制作電視短片4集,辦專版5個,印發材料8萬余份,有效提高了全社會的水土保持意識和法制觀念。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江中游城市群、全國生態文明試驗區等倡議和戰略的推進,以及“昌九一體化”等省級戰略的實施,修水縣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并存。2017年12月,全省首部設區市水土保持規劃《九江市水土保持規劃(2016—2030年)》獲批實施,修水縣應抓住歷史機遇,按照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總要求,在已取得顯著成效的基礎上,繼往開來,銳意進取,全方位推進修水縣水土保持工作,積極構建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建設新格局,努力將修水縣打造成江西省水土保持工作“北看修水”最亮麗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