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丹,梁英
湖南省腫瘤醫院病案中心統計室,湖南長沙 410013
在信息時代下,由于當前國內醫療資源有限,醫院每天的工作量較大,因此無論是門診工作、臨床診治還是出入院手續的辦理,都需要依靠信息系統來完成,而在工作中所產生的相關信息,也會隨之產生成為數據被記錄下來,這樣的工作模式雖然使醫療數據變得更加全面, 但對于依靠醫院各項數據展開的統計工作來說,由于需要統計的信息數據過于繁雜,因此其工作難度必然會出現較大的提升。 而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下,醫院則可以在拓展數據統計渠道的同時,依靠系統完成對海量數據的搜集、整理與分析,并將其中有價值的信息應用到實際工作中,使當前醫院統計工作所面臨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由此可見,大數據時代下醫院統計工作必須要做出盡快調整,才能夠適應全新工作要求,而對于大數據時代下醫院統計工作的研究,也是十分必要且具有現實意義的。
醫院對于大數據技術的廣泛應用雖然使統計工作的數據來源變得十分豐富,但由于各項工作每天所產生的數據都非常多,同時收集到的數據還需要長時間進行存儲,因此無論是每天所需要處理的數據,還是累計存儲的數據,其體量都是非常大的。例如在某三甲醫院,工作人員會根據醫囑信息來獲取詳細的統計信息,完成更加精細化的統計工作,但在醫院系統中每天生成上百萬條醫囑信息的情況下,即便每條醫囑信息的數據體量并不大,其總體量也仍然會達到PB 級(1 PB=1 024 TB),這顯然會給醫院的統計數據存儲帶來巨大壓力[1]。另外,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高體量的醫療信息也同樣成為了醫院統計數據的重要來源,如CT 圖像的數據體量通常在150 MB,而病理圖的數據體量則要高達5 GB,這同樣使醫院統計數據體量大大提升,同時隨著未來醫療技術的持續發展,醫院統計數據的體量還將進一步提升。
受醫療制度改革的影響,很多醫院都開始向著精細化管理模式轉型,并對大數據技術進行了廣泛應用,而在這樣的發展趨勢下,醫院對統計工作的要求自然也隨之發生了變化。一方面,精細化管理模式下醫院需要以詳細、全面的統計信息作為管理決策數據支撐,而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則使醫院數據渠道變得更為復雜,因此在統計工作中,通常都需要對醫院統計信息的渠道進行全面整合,以保證信息收集的全面性[2]。另一方面,在精細化管理模式下,統計數據需要應用到醫院臨床科研、成本控制等多項業務工作之中,由于不同業務對于數據信息的要求不同,因此統計工作還需對海量的統計數據進行分類篩選與提煉,以使其能夠與各項業務的實際數據需求相匹配[3]。
在大數據技術發展起來之前,醫院統計工作中仍然是人工統計為主要工作模式,即便是能夠利用計算機來提高統計工作效率,整體工作模式也仍然未發生太大的變化,而在大數據技術得到應用后,由于醫院對統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其工作模式也必須要向著信息化的方向持續推進。例如在數據統計方面,海量的數據信息使得數據統計根本無法依靠人工完成,必須要在醫院內部建立統一的信息系統,由系統自動記錄醫囑、病理圖等統計信息, 并在平臺上進行數據信息共享,以使部門、科室間的統計信息能夠實現有效交互,避免重復統計等問題的出現。
大數據時代下的數據信息通常都會處于動態變化的狀態,尤其是在醫療領域,如隨著病情的變化以及臨床診療、科研等工作的持續推進,各類醫療數據信息的變化更是十分頻繁,而醫院統計人員要想保證數據信息的時效性與準確性,自然也就需要對動態化醫療數據進行持續收集、處理,使統計數據能夠第一時間直接從源頭傳輸到需求者,減少中間環節的人為干擾因素,相較于傳統醫院統計工作模式,其工作難度顯然有了比較明顯的提升。另外,大數據時代下的醫院數據不僅體量非常之大,同時還具有著零散分布、數據關系模糊的特點,這意味著醫院統計人員必須要依托云計算等技術,對數據分析與挖掘工具進行應用,同時針對海量數據展開篩選,在不同數據間關系模糊甚至毫無關系的情況下,這項工作的難度同樣非常大。
醫院統計工作雖然能夠為各項業務工作、管理決策提供詳細的數據支持,但由于醫療數據本身比較復雜,很難直接應用到實際工作中來,因此要想在大數據時代下做好醫院統計工作,還需對現有統計指標體系進行全面優化,使醫院統計能夠根據各種統計數據展開評估應用,得出詳細、準確且與醫院精細化經營管理相匹配的統計結果[4]。例如在醫療質量方面,由于醫院的醫療質量會受到醫療器械、診療水平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因此為實現對醫院醫療質量的準確評估,就需要以醫療質量HMI指標為基礎,建立醫療質量指標評價體系,對住院患者數量、抗菌藥物使用頻次等統計數據進行綜合評估,最終據此確定醫院的醫療質量情況。
面對海量的醫療數據信息,醫院統計工作要想有效完成統計工作,首先需要在醫院內部建立統一的數據中心,具體應包括數據庫、資源共享平臺、信息交流反饋平臺等多個部分,以用于進行數據收集、整理、分類存儲、調取等多項工作。由于醫院統計工作需要為而醫院經營管理而服務,因此在數據中心的構建過程中,還需以統計管理系統為基礎,根據統計工作及醫院管理、發展的實際情況,將醫院內部的各個信息系統集成起來,深化醫療、藥品、科研等環節,以實現動態化的統計管理。 另外,由于統計工作需要具有著較強的復雜性,因此醫院還需以資源共享平臺為基礎,將統計部門與其他科室、崗位的實際工作聯系起來,并對統計工作內容做出相應的調整,實現對統計工作的有效管控[5]。
醫院統計工作對于大數據技術的應用雖然可以通過軟件系統及相關硬件設施來實現,但要想讓大數據技術真正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仍然需要統計工作人員及相關醫院各崗位醫療人員的積極配合[6]。 因此在大數據時代下,醫院除了要重視對大數據技術的引入以及軟硬件基礎設施的建設外,同樣也要對統計工作人員的培養予以重點關注,通過常態化、系統性的長期培訓工作來提高其專業素養與職業敏感性,幫助其掌握先進大數據技術,從而為大數據技術支持下的統計信息收集、數據分析處理等工作提供支持。另外,由于統計數據需要由各科室、各部門來錄入并提供,因此醫院還要加強對各部門、各科室醫療人員的思想教育,強調統計數據的重要性,使其能夠逐漸建立起大數據思維,積極配合以大數據技術為基礎的統計工作。
在大數據時代下,醫院的統計數據不僅具有著更大體量以及更加多樣化的類別,其應用價值也同樣有著極大的提升,而要想將這些統計數據的價值充分發揮出來,自然也就需要對醫院統計數據應用的范圍進行全面拓展[7]。 例如在臨床診療方面,統計人員可以對海量的醫療數據信息進行整理、分類存儲,同時為臨床醫生提供數據檢索、數據分析等服務,這樣既可以幫助臨床醫生積累臨床診療經驗,同時也可以通過輔助診療信息來探索出最佳臨床診療路徑,提高臨床醫療水平與診療服務質量。同時,由于臨床診療工作具有著很強的不確定性,很容易受到各種意外因素的影響,因此醫院也可以在海量臨床診療數據的基礎上,建立以臨床醫療統計指標體系,圍繞醫療質量、診斷質量等指標對臨床診療工作展開具體合理、全面、準確的評價。另外,在臨床科研方面,醫院統計人員則可以將統計數據中的醫療數據、診斷信息提取出來,作為臨床科研工作的樣本,代替傳統的樣本數據調查、實驗環節,以實現臨床科研效率的有效提升。
醫院統計工作對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必然會產生海量數據,由于這些數據中包含著患者個人隱私、各類疾病診療案例等多項重要信息,其價值非常之高,因此一旦被不法分子所獲取,那么就可能會使醫院及患者遭受到巨大損失,而從目前來看,醫院發生的信息安全問題雖然并不多,但在醫院信息系統數據安全保護并不到位的情況下,信息安全問題仍然是非常值得重視的[8]。例如根據老年患者的病例信息,一些犯罪分子常常會以冒充醫院、名醫等方式對老年患者展開電話詐騙。 針對這類問題,醫院一方面需要加強對安全系統的建設,通過對防火墻、數據加密等信息安全技術的應用,將針對統計數據的信息安全防御系統建立起來,避免信息被不法分子所竊取[9]。而在另一方面,則需要加強對統計人員的安全教育,規范其各項操作,以減少因人為失誤所導致的信息安全問題。
醫院統計工作雖然需要以各項統計數據信息為基礎展開,但這些數據信息卻并不是由統計工作人員獲取的,其數據質量也很難得到保證,因此一旦在數據收集過程中,各科室、部門工作人員提供了錯誤或是不完整的數據,那么統計工作就會直接受到影響[10]。 針對這一問題,醫院必須要從源頭入手,對醫護人員進行專項化培訓,嚴格規范各崗位醫護人員的工作行為,避免因人為失誤而導致數據缺失,或是出現數據計算錯誤等問題。另外,還需要為各科室、各部門建立跟蹤監察系統,對數據統計活動的全工程展開全面檢查,從而使醫院統計數據的準確性能夠得到保障。
大數據時代下,醫院統計數據雖然在應用價值上有了明顯的提升,但由于統計數據的體量非常之大,應用領域也比較廣,因此要想實現對統計數據的有效應用,也同樣需要相關醫護人員具備良好的數據應用能力。面對這一要求,醫院還需在推動統計工作發展的同時,對臨床醫生、科研人員、管理人員展開系統化的培訓工作,以幫助其深入了解統計數據的實際應用價值、應用效果,掌握數據觀察、數據理解、數據分析等方面的數據應用方法,進而實現數據應用能力的有效提升,以免出現醫護人員數據應用能力不足的情況,使統計數據的實際應用效果受到限制。
綜上所述,大數據時代下醫院統計工作發生了較大的改變,這對于當前國內公立醫院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因此未來醫院必須要以大數據技術應用為基礎,在統計信息應用、醫療人員培養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并對信息安全等問題加以關注,才能夠使統計工作得到真正的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