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以檬

司徒越(1914年-1990年)安徽壽縣人,本名孫方鯤,號劍鳴,以號行。司徒越幼年讀私塾,1931年考入上海美術??茖W校學西畫,后轉學至上海新華藝專,1933年冬畢業。上世紀50年代任壽縣正陽中學、六安師范、六安第二初中(現六安市毛坦廠中學)、舒城中學校長、副校長。1963年調壽縣博物館工作至退休。生前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曾任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合肥分校教授,安徽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名譽主席,安徽省考古學會理事,安徽省地方志編撰委員會顧問,壽縣政協副主席(退休多年后又應命復出工作,任壽縣政協副主席直至去世)。曾當選安徽省第六、七屆人大代表。
司徒越少年時期曾學習書法、篆刻,但并無所成。1976年司徒越的一幅作品入選文化部舉辦的現代中國書道展,并在日本東京、名古屋、北九州等地巡展近兩月,他的狂草技驚東瀛,觀者贊不絕口。
司徒越活躍于我國書壇,僅只有上世紀70年代中期至去世前的短短十余年時間。時間雖短,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飲譽書壇。他重視傳統,認真學習古代名家技法,但絕不泥古不化,力求古為我用,勇于創新。他的狂草至上世紀80年代前期逐漸形成了遒勁奔放、婉轉流暢的風格,得到群眾的喜愛,專家的認可。
中國書法家協會原主席沈鵬在《狂草略得》中寫道:“專業書法家中專攻狂草,并且展覽、出版狂草者為數很少,安徽司徒越、廣西李雁、浙江馬世曉、遼寧王廷風、北京李長路、李志敏……”原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顧問王學仲在《長槍大戟寫狂草》里則說:“至于當代,寫狂草的人更是寥寥無幾,據我所知,安徽有一位司徒越,已經去世;天津有一范潤華,再就是唐雙寧先生了。”這兩人都認為司徒越是當代狂草書法家的第一人。
司徒越的書法作品入選第一、第二屆全國書法篆刻展、《書法》創刊十周年紀念展、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系列書法大展等數百次展覽,并被選送德國、芬蘭、日本等國展出。劉少奇紀念館、周恩來紀念館、中國書法藝術博物館、茅盾故居紀念館、錢君匋藝術館等處都收藏有他的書作。
《書法》《安徽畫報》《書法之友》等雜志曾以專版介紹司徒越及其作品。
司徒越的作品被收入《現代中國書道展》《中國著名書法家百人作品選》(以上兩書日本出版)、《中國年鑒書法選》(新華社編輯)、《當代書法家墨跡詩文選》(書法雜志社編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系列書法大展作品集》(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等書。安徽美術出版社在1987年和2011年分別出版了《司徒越書法選》《司徒越書法集》。
司徒越生前拍有電視專題片《精英化作墨芙蓉》和《司徒越的狂草藝術》,在中央電視臺及多家省市電視臺播放。
司徒越博學多聞,在繪畫、詩詞、篆刻、考古諸領域多所涉獵,均取得了不俗成就。
他總結自己草書創作的經驗,撰寫了《草書獺祭篇》,發表于中國書畫函授大學的校刊《書法學習與輔導》上。為中國書法函授大學合肥分校授課時所寫講稿《結體·章法舉隅》指導了一大批書法愛好者。發表于《書法》上的《小議書法創新》則尖銳地抨擊了上世紀80年代中期國內出現的某些不正書風。
他的《鄂君啟節續探》是繼郭沫若、商承祚等學術權威之后,在“鄂君啟節”(壽縣出土的國家一級文物)研究中大膽提出自己的新觀點、看法,受到安徽考古學界的推崇。他的《關于芍陂(安豐塘)的始建時期的問題》,以翔實的史料、嚴密的邏輯推理,論證了坐落在壽縣城南60里的安豐塘就是2600年前的孫叔敖主持興建的水利工程“芍陂”,解決了我國水利史學界多年爭論不休的難題。從而確立了“安豐塘”(即古代的“芍陂”)是我國乃至世界最早建成、并且迄今仍在發揮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這一觀點得到了中國水利史研究會前后兩任會長及眾多專家的認可,“安豐塘”因其悠久的歷史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司徒越早年所作詩皆毀于“文革”時期。晚年唱和之詩及應制之作數十首,生前集為《留痕》,逝世后被友人收入《皖西詩詞》。詩中既有他對上世紀50年代蒙冤時痛徹心脾的回憶:“往事摧肝膽,年光換鬢絲。”也有撥亂反正后發自內心的歡唱:“幸雪十年恥,欣逢四化時?!?/p>
司徒越的篆刻作品有未刊稿《捉刀集》《馮婦集》兩本,其中的部分作品曾發表在省內外的報刊上。
司徒越的畫作目前僅可見油畫數幅、速寫一本,其中兩幅栩栩如生的自畫像(油畫)準確地表達了他的氣質。
司徒越的生平及成就入錄《新文藝大系·書法卷》《中國名人談少兒時代》《安徽書畫人物》《中國現代書法界名人辭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壽縣》等書。
司徒越身世坎坷,飽受磨難。終其一生,他講求操守,矢志不渝,晚年成名后他更以獎掖后學、服務鄉梓為己任,不遺余力,從不為名利所動。正如他詩中所說:“我猶有余熱,慷慨獻人寰。”
1990年10月,司徒越逝世。原地礦部部長、收藏家孫大光在親筆唁函中稱他:“書法超群絕俗,為人亦忠正剛直?!卑不帐鴧f副主席劉夜烽手書“人似梅花清到骨,書猶醇素自成家”的隸書條幅,對司徒越的人品、書品作了精準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