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熱點
我國在2020年7月首次獨立自主實施火星探測任務,發射“天問一號”探測器,擬一次性在火星完成“環繞、著陸、巡視”三個目標,同時對火星開展全球性的探測和精細排查工作。站在新的起點上,回望中國航天走過的歷程,從1956年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到“神舟”系列載人航天飛船升空,到“嫦娥”赴約廣寒、“玉兔”翩然落月,再到“天問”即將奔赴火星……六十四年風雨兼程,中國航天人仰望璀璨星空,將中華民族的飛天夢想鐫刻在星辰大海上。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太空探索永無止境,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航天工作者要為實現探月工程總目標乘勝前進,為推動世界航天事業發展繼續努力,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多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攬月追星,因為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縱深剖析
1.星河浩瀚,蘊藏著滾燙的夢想和希望。
實踐告訴我們,偉大事業都始于夢想,夢想是激發活力的源泉。中華民族是勇于追夢的民族,從載人航天到北斗星鏈,從探月工程到攬星九天,圓的就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飛天之夢。中國航天的每一個大膽設想、每一次成功實施,都是人類認識和利用星球能力的充分展示。在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上,每一個行業、每一個人都要心懷夢想、奮勇拼搏,一步一個腳印,一棒接著一棒,在奮力奔跑和接續奮斗中成就夢想。
2.宇宙無垠,凝聚了不懈的探索與追求。
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經過幾代航天人的接續奮斗,我國航天事業創造了以“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月球探測為代表的輝煌成就,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積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參與“東方紅一號”任務的老科學家回信時強調,“不管條件如何變化,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志氣不能丟。”我們當銘記歷史、傳承精神,激發崇尚科學、探索未知、敢于創新的熱情,勇攀高峰志氣,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強大力量,為跨越星辰大海、實現非凡成就譜寫新的篇章。
任務驅動
近幾年來,中考作文命題更加關注考查考生的思維品質,強調想象創新,緊密聯系時事。正逢“天問一號”火星探測計劃籌劃日久、蓄勢待發之際,“航天精神”將會成為一個重要的考查方向。考生可以選取我國航天事業發展歷程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跡來展現航天人艱苦奮斗、砥礪奮進的精神風貌;也可以從自身出發,描繪自己心中的航天夢想和逐夢之旅。
1.夢想揚起中國航天事業的風帆。
“神舟”“天宮”“嫦娥”“玉兔”“鵲橋”“北斗”……這些名字,既是古人關于神秘遼闊天空的向往,也是今日一代代航天人努力讓夢想照進現實的寫照。“飛天,乃是我中華千年之夙愿。今天,我縱然粉身碎骨,血濺天疆,也要為后世闖出一條探天的道路。”萬戶的飛天夢想在一聲爆響后即告終結,但他卻被世界公認為“真正的航天始祖”。“火星巖上火星風,地凍天寒卻有情。但等鍱傘凌日落,更盼神器巡游行。”這首詩的作者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嫦娥三號探測器系統副總設計師、“玉兔號”月球車系統總設計師賈陽。在他看來,航天事業不僅僅是高精尖科技的發展,更是對詩與遠方的追求。
2.探索開辟中國航天事業的道路。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片星辰大海。它是沖鋒的戰旗,是奮進的鼓角,是披荊斬棘的利劍。它能讓我們在困境里堅韌,在挫折前奮起,在頹廢中振作,在迷途上清醒。它是永無止境的追求與探索。從古到今,中國人從未停止過探索宇宙的腳步。王勃感慨“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郭沫若呼吁“讓我們在無窮的宇宙長河中去探索無窮的真理”;楊利偉曾說:“為了全人類的和平與進步,中國人來到了太空。”開拓者獨辟蹊徑,探索者勇攀高峰,執著者勇往直前。不懈追求航天夢的背后,是無數航天人的默默堅守和付出。他們如同夜幕中有名無名的星星,在艱苦中追求,在追求中探索,在探索中奮斗。他們將自己有限的生命匯入無盡的浩瀚星河,永遠奔騰不息,永遠流光溢彩。
多方觀點
牢記使命 勇攀高峰
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15分鐘后收到了衛星播送的《東方紅》樂曲,聲音清晰洪亮。其他國家發射首顆衛星時,最多只傳回過“滴滴答答”的電報碼的聲音,而老一輩的中國航天人卻用筆和算盤,讓中國人的第一顆衛星在宇宙中唱響了這曲《東方紅》。也正是從這一刻開始,中國航天開啟了半個世紀的太空征程。
斗轉星移,50載風雨兼程。今年,“長征五號”將再次出征,執行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今年,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全球組網已經建成,中國北斗將服務于世界;今年,“嫦娥五號”將取回屬于中國人的月球樣本,探月工程將邁向全新階段。中國航天,將唱響更加嘹亮的“東方紅”。
(摘編自“央視網”2020年4月26日)
夢想綻放在這個特別的日子
最美人間四月天。這是萬物生長的時節,也是一個充滿夢想的月份。
對中國航天來說尤為如此。1970年4月,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1984年4月,第一顆地球靜止軌道試驗通信衛星“東方紅二號”發射成功;1990年4月,首次成功為國外用戶發射衛星,把美國制造的通信衛星“亞洲一號”送入預定軌道……
就在今年4月,在“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50周年之際,我們迎來了第五個“中國航天日”。習主席指出,設立“中國航天日”,就是要銘記歷史、傳承精神,激發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學、探索未知、敢于創新的熱情,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強大力量。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里,我們有充足的理由暢談夢想;奮進在偉大的新時代,我們更有充足的信心和力量把夢想變成現實。今天,懷揣新的夢想,我們再度揚帆起航,在新時代航天人的砥礪奮進中,我們必將迎來更加絢麗的夢想綻放。
(摘編自《解放軍報》2020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