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題亮相
請以“微笑著面對失敗”為題,自定立意,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議論文。
原作雛形
微笑著面對失敗
失敗,是一面鏡子,你對它哭,它也對你哭,你對它笑,它也對你笑。①
我們為什么不微笑著面對失敗呢?失敗是開啟成功的金鑰匙啊。我國在對航天領域的探索過程中,也遭遇過不少失敗,承受過不少挫折。但是,正因為戰斗在祖國航天事業第一線的勇士們抱定了必勝的決心,笑對失敗,反思失敗,克服重重困難,中華民族才終于站在了航天事業的制高點,才終于成就了中華民族的航天夢!由此看來,難道失敗不是開啟成功的金鑰匙嗎?②
我們為什么不微笑著面對失敗呢?失敗也是促人奮發的動力啊。生活宛如一條河流,分割了成功與失敗。在失敗者的眼中,河水深寒湍急,他們于是駐足河邊,不敢前行;但在成功者的眼中,河水雖深寒湍急,但他們充滿信心,并以此磨煉自己的身心體魄,即使面對更多的風浪,依然能夠泰然處之。只有對失敗存有切身體會的人,才更加懂得成功的意義——用自己的力量超越自己,如此一來失敗便如一層層階梯,只要將其踩于腳下,很快就會抵達成功的殿堂。③
我們為什么不微笑著面對失敗呢?失敗是收獲智慧的階梯啊。發表《進化論》的達爾文在自傳上透露:“小時候,所有的老師和長輩都認為我資質平庸,和聰明是沾不上邊的。”愛因斯坦4歲才會說話,7歲才會認字,老師給他的評語是:“反應遲鈍,不合群,滿腦袋不切實際的幻想。”他曾遭到退學的命運,在申請蘇黎世技術學院時也被拒絕。這些為人類作出巨大貢獻的偉大科學家,資質并沒有比其他人高,甚至遭到了更多的失敗,但他們在無數失敗中成長,在無數失敗中糾正錯誤,積累智慧,最終都走向了成功。是的,有時候,成功不過是對自我價值的一種肯定。而帶來經驗和智慧的,卻往往是失敗與挫折。無數的事實證明,成功者正是由于從失敗中收獲了智慧,才由失敗邁向成功!所以,我們應當用微笑去面對失敗,珍惜每一次失敗。④
①這一段文字過渡生硬,且缺少感染力。
②事實論據流于空洞,且缺乏典型性,不能充分地證明該文段之分論點。
③此文段只偏重于道理論證,如果結合事實論證會更好。
④結構不完整,結尾應總結全文,得出結論,并與開頭相照應。
升格指導
上文中的主要問題在于,事實論據缺乏典型性,道理論證流于單薄,沒有同事實論證有效結合,須加以修改。在寫議論文時,我們在提出自己的觀點后,要想做到“有理有據,層層深入”,就要用事實說話。那么,如何選擇、運用最恰當的事實論據呢?
1.選用典型性事例。
事實論據包括各方面的事例、史實以及統計數據等,只有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論據才有說服力。一般來說,我們在舉事例來論證論點時,往往采用名人事例。這是由于他們本身是各行各業成功的典型,他們取得成功的事例具有典型性和模范作用,很有說服力。考生在寫作時用好名人事例,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事例要準確、真實。
事實論據要讓人相信,其材料必須準確真實,忌張冠李戴,忌胡編亂造。不少考生因為材料記憶不準確,又懶得去核實,就憑著記憶作文,結果把愛迪生發明電燈的事安到了愛因斯坦身上。沒有事實根據可言的論據,別人一眼就會看出破綻,作文論證的效果自然不會好。
3.事例論據要有針對性。
有的材料內涵豐富,考生在運用時要仔細斟酌從哪個角度進行論證。同一個事件,其成因是多方面的,如果把握不好其中諸多因素的細微差異,就會打“擦邊球”,造成論據與論點的脫節。因此,所選材料的主旨必須與論點吻合,才能起到證明論點的作用。
升格佳作
微笑著面對失敗
鄭俊青
失敗,是一個苦澀的字眼,是我們有時不得不品嘗的一枚苦果。人人唯恐避之不及,誰還愿意微笑著面對它呢?然而面對失敗,逃避不是辦法。我們不妨轉換一個角度,把品嘗失敗看作是吃苦瓜,味道雖苦,卻別有滋味和藥效,能夠吃出健康。失敗,也有積極的一面。
我們為什么不微笑著面對失敗呢?失敗是開啟成功的金鑰匙啊!有這樣一個人,他22歲經商失敗,23歲參加州議員競選失敗,34歲參加國會大選失敗,49歲競選參議員失敗,直到52歲時終于當上了總統。這個人就是亞伯拉罕·林肯。如果沒有那么多失敗,如果不把失敗看作是走向成功的必要步驟,如果不能微笑著面對失敗,那么林肯可能只是一個普通人,甚至是一個深陷貧困的人。是遭受巨大的失敗仍然能夠微笑以對,并且不懈努力、持之以恒地奮斗,才造就了他巨大的成功!試問,難道失敗不是開啟成功的金鑰匙嗎?
我們為什么不微笑著面對失敗呢?失敗也是促人奮發的動力啊!愛因斯坦一生中有許多重大發現,但又有誰知道他經歷了多少艱難、挫折甚至失敗;愛迪生為發明一種安全方便的電燈,試驗了6000多種燈絲材料;諾貝爾一生進行過無數次的炸藥實驗,多數以失敗告終:工廠炸段、政府禁令,甚至親人慘死……但這些都成為了他不斷研究的動力。如果不能夠笑對失敗,失敗就會給人以致命的打擊而使人難有作為。
我們為什么不微笑著面對失敗呢?失敗是收獲智慧的階梯啊!發表《進化論》的達爾文在自傳上透露:“小時候,所有的老師和長輩都認為我資質平庸,和聰明是沾不上邊的。”愛因斯坦4歲才會說話,7歲才會認字。他曾遭到退學的命運,在申請蘇黎世技術學院時也被拒絕。這些為人類作出巨大貢獻的偉大科學家,在無數失敗中成長,在無數失敗中糾正錯誤,積累智慧,最終走向了成功。無數的事實證明,成功者正是由于從失敗中收獲了智慧,才由失敗邁向成功!所以,讓我們用微笑去面對失敗,珍惜每一次失敗的經驗和教訓吧。
是的,微笑是一種胸懷,一種境界。微笑著面對失敗的人,失去的是自己的煩惱,贏得的是整個世界!
升格點評
“一個典型的事例勝過千萬句空洞的說教。”議論文如果缺少事實論據,往往會在證明論點時缺少說服力;如果論據使用不當,也會降低說服力。本文修改后觀點鮮明,論據充分而深刻,富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可見,確切實在的事實論據,往往是最有力的證明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