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兵
近日,浙江東陽市的一項民生工程招標引發關注。據報道,經過一個多月的等待,東陽市上盧農房集聚區建設項目(二期)1-2#地塊招標人東陽住建局和東陽城投集團近日公布了最終評標結果。
在評標中分別位列中標候選人第一、二位的新東陽建設集團和海天建設集團先后以“履約能力審查不合格”為由被廢標,排名第三的“中天建設集團”被推薦為中標候選人,并最終拿到中標通知書。
此次東陽市上盧農房集聚區建設項目施工權招標,當地3家特級建筑施工企業可謂上演“龍爭虎斗”,相互投訴和質疑,“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工程招投標,本是較為公平的承接項目的方式之一,但目前招投標市場仍存在著諸多漏洞亟待規范、諸多細節有待完善,細節與具體規范缺乏,必然導致爭端。
如上述東陽市民生工程招標“履約能力審查不合格”具體標準如何定義、評標結果公布具體時限要求、相關利益方如何回避等等,這些問題都有待細化。
據了解,新東陽建設集團被判定履約能力不合格的原因在于,公司擬派班子成員(技術負責人)在規模500萬元及以上工程有任職,且公司在接到通知后3個工作日內未能提供有效的建設單位、項目當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招投標監督管理部門同意更換技術負責人的證明。而新東陽建設集團則表示,投標文件遞交截止時間為9月29日,公司在9月22日就出具了擬派技術負責人崗位調離的證明。
分析雙方言論,各持其理。對于延遲審查以及延遲公示評標結果,投標方多有異議。此外,投標方對于招標過程是否合規、透明也提出質疑。如新東陽建設集團項目經理表示,在評標過程中,公司并沒有公布擬派技術負責人等班子成員的信息,但在評標結果公示之前,就有其他參標企業對此發起了投訴。
招投標過程合規、透明,是確保招投標公平公正的基礎。但目前招投標市場缺乏相應的監管與透明度,以至于各種違規招標現象頻出。
此次東陽市民生工程招標惹爭議,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三個方面,一是諸多細節與具體規范缺乏,招投標管理上欠缺標準化、規范化;二是招投標過程缺乏相應的監管與信息透明公開;三是招標人權限有待進一步規范、明晰并加強監管。民生工程招標惹爭議,無疑影響政府與公權的公信力。加強招投標市場治理,確保招投標公正公平,事關民生、民心與政府公信力,是當務之急。
加強招投標市場治理,除不斷完善相關細節與具體規范之外,更應加強建立綜合監督治理機制,推進招投標“陽光”運行,杜絕權力尋租。一方面重拳打擊整治招投標違規違法,另一方面應積極促進招投標行政主管部門形成監管合力,破除權力尋租空間。總而言之,不僅讓招投標更為標準化、規范化,更應讓招投標更為透明化、陽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