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榮里
老街在哪里?佛坪縣城內,有一條200米長的老街。這條老街,有著兩旁的高樓大廈,雕龍畫鳳,好不美哉!是年秋日的一個下午,我與幾位文友參觀此地,十分欣喜于當地人的念舊心理,造就了這條老街。老街的影子,只有那塊銘刻“老街”名字的石碑可以證明了。古色古香的建筑,也在模擬著古城的影子,而全然無老街的樣子了;整潔一新的道路,除了陳述著這個城市簡單的過去,并沒有留下半點古道的痕跡。人在上面走,講著發生在這條古道上的悠遠故事,紀念著古道的前世今生,就為這古道而發出慨嘆了。
是的,就是這條古老的街道,記錄著一個城市從無到有、從昨天到今天、從弱小到強大的整個過程。一條不過200米的街道,穿越時空隧道,寫滿世紀風情。山里的熊貓或許走過,金絲猴也曾在上面蹦跳。它傾聽過一年又一年椒溪河水流的聲音,看過山里的花開花落,聆聽過赤腳的窮人急匆匆趕路的腳步聲,也曾聽過戰馬在山澗中的長久嘶鳴……這是一條唯有名字還鐫刻在當地人心頭的老街。歷史的具象,幾經重疊,已然失去蒼老的身影。其嶄新的形象,覆蓋了歷史的塵土;飄搖的門旗,在炫耀著現代經濟的發達。曾經何時,這條老街飛濺起久久不落的塵土,諸葛亮的部隊走過吧?國共兩黨的部隊走過吧?……歷史,總在前人的腳印下往復疊加,時光增加著文化的厚度。當我一踏上這條老街,就擁有了穿越時空的思想,在簡單的思索中,可以看到先民們步履蹣跚,風云變幻中,城市歷經千番磨難。是的,這是一條品嘗過辛酸的老街啊!這是一條錄下無數先人音容笑貌的老街,這是一條默默承載歷史成長的老街啊,也是一條飽經滄桑而今猶在的老街……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鄉,每個人的心里都藏有一條老街。或者在城市,或者在鄉村。老街,散發著古銅色的光芒,讓你回望家族的歷史和一個村莊的變遷,一個城市的今昔。歷史,總在老街中跳躍。老街,則是典型的善本。在老街之上,寫滿你對故鄉的眷戀;在大地之中,老街隱逸成一段謎語。有心人讀到它,會勾起歷史的回憶;無心人看到它,也會發出思古之幽情。老街寫滿了生活故事,孝悌之情繁衍,倫理故事滿巷。一段石墻,就是一個故事的見證;一段土路,寫滿前人填平坎坷的艱難。歷史總在輝映中翻新,也會在對比中前進。走遍天底下的小城,城市會因古街道而聞名,你會因踏上古街道而激動!
佛坪古街道,算得上是一條短小的街道。這條街道,記錄了一個城市羸弱的歷史和發展的緩慢。曾幾何時,生活在這座城市的先人們,經受著生活的磨難和生活的閉塞感覺,在重山阻隔之中,多年保持著城市弱小的格局,或者說,這個城市當年更像一個大村莊,一個小集鎮,一個無語的山里漢子。河水嘩啦啦,經年累月地流淌,河床漸漸加大,擠壓著小城古道的生存空間。老街在傾聽中自慚形穢,先人們在奔波中尋覓更寬展的發展之路。在度過兵荒馬亂的歲月之后,在經過自然災害的踐踏之后,在度過數不盡的歲月之后,老街終于在某一天,迎來了光明的時刻。開始有異域的大學生打起背包、翻山越嶺而來;開始有辛勤的建設者,不辭勞苦,為佛坪送來更多開山辟地的技術。城市如蘇醒的冷水魚,像大河一樣靈動起來;大地復蘇,百葉綻綠。老街迎來了自己青春煥發的時刻。老街之上,古屋傾倒而新房建起,層巒之中凸顯一段新開的清明之境。雖沒有斑駁的碎石路從地而起,卻可見整潔的道路平展開來。我在抵達佛坪的當天下午,沿著這條古街道而行,感慨萬千。一個城市的大小由歷史造就,而一個城市人對歷史懷念的情懷,卻由現代人書寫。這是由佛坪人完成的美好故事,在古色古香中簇生出來的城市街道,溫柔的燈光是它的性格,飄搖的五彩門幡在敘說著一條古街的新生。一個人口稀疏的城市,因為古街而濃縮歷史情懷;盡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這條老街也給人一種盎然生機。當地的同行者,曾做過文化館長,他給我介紹著這條老街的過去、現在,介紹著每一處房屋的變遷,介紹著老街上的小吃店和大紅燈籠的來歷,也介紹著高樓和紅門的設計意境……老街在他的口中,如數家珍;當地人用當地話,介紹這條來自悠遠的老街,正如聽最年長的相聲演員說最地道的相聲,一下子把我拉到古老的回憶之中。敘述之后是靜靜的沉默,只有椒溪河水的嘩嘩聲,和我們一起回味老街所經歷的歷史時光。
從老街踱步歸來,久久不能休息。老街之美,不僅具有歷史的況味,也在講述著現代城市的變遷;老街兩頭還沒有完全拆掉的古房子,好像還在懷念著這個小城市過去的歷史。第二天一早五點半,我就從賓館起床,在椒溪河淘過五六塊石頭之后,再次拜訪這條老街。清晨的老街,在熹微之中,初見敞亮之色;店鋪大都關著,偶有開門的幾家,發出吱吱呀呀的開門聲,打破這個城市的寧靜。老街,就是在這樣一天又一天的吱吱呀呀中醒來又睡去。我路過一個小商店,店家是一位貌美的女子,我向她討要一個塑料袋,像昔日古道上向店家討要一碗水喝的趕考書生。美女欣然允諾,操著當地口音,給我拿來一個最結實的塑料袋。我把石頭,一塊又一塊裝入其中,徹底解放了褲兜,人就輕松多了。美女的淳樸、善良,正如這條老街一樣古風朗朗。昨夜沿老街北上,今晨從老街南下。到老街南口,讓當地行者幫忙,在“老街”石碑前照相留念。我雙手合十,為佛坪縣城的人們祈福。祈福漢中這座擁有一條老街的小縣城,日新月異,一天天會變得更好。
走出老街不過上百步,就看到一條相對寬展的大馬路,就是后來建設的那條名曰“新街”的道路了。佛坪縣城不大,一小時走個來回,應該問題不大。一條主街道,好像一個城府不深的人,看上去清清爽爽。幾位賣菜的老農民起來得很早。獼猴桃、魔芋干、棗皮、天麻、蜂蜜……不一而足,我看到他們風塵仆仆的樣子,急忙買了接連三個攤主的物品,僅野生獼猴桃就買了三家。也許是我回憶起鄉下母親當年的辛勞,也許是勾起我在邊疆對農民的情懷,也許是三位賣家蒼老的面孔感染了我。一位老太太,知道我離賓館較遠,見我拿不了沉重的野生獼猴桃,就一直幫我送過橋去。一路上,和她攀談,老人快七十了,慨嘆現在生活逐漸好起來了……望著她遠去的背影,你會為生活在這樣一個小縣城人們的善良而感嘆。
等文友們漸次起來,我們又一起到新街口的一家小吃店吃飯。店家所做的菜豆腐和面皮,正經而地道。忠德的確是忠德之人,從別處買來燒餅,幾個人在吸吸溜溜之中,一頓早餐吃得滿口生香。再次沿著新街、老街一走,似乎不用看什么博物館,已經知道這個城市的大概。一個人所經歷的旅程,要勝過閱讀的萬般感知。在老街之上,在這個千萬國人走過、不少外國人貪戀的老街上,我來來回回走過了三遍。這三遍的每一步,我都把它看作叩響我心扉的大鼓。古老與現代、文明與科技、經濟和單純、發展與保留……眾多意象交織在腦海里,讓我對這條老街,充滿了無限敬意……
佛坪老街,一條現代人需要永遠記憶的老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