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程程
浙江衢州江山市,一個歷史悠久卻名不見經傳的地方。
說歷史悠久,是江山市具有1400年歷史,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江山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說名不見經傳,如此底蘊深厚之地,卻并不為外界所熟知,相比浙江省杭州、寧波、烏鎮的明星城市和地區,江山更像“藏在深山無人知”。江山位于浙閩贛三省交界處,水系發達,山高林密,是浙江省的西南部門戶和錢塘江源頭之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擁有61萬人口的江山市,其山村面貌和百姓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近10年來,江山市不僅生長出聚集電商產業的“淘寶村”,也發展起依托體育產業實現鄉村振興的“攀巖村”,更值得一提的是,江山還以獨特的“村歌”文化享譽全國。“從一人唱到幾十萬人唱,從一村唱到村村唱,從鄉村唱到全國唱,村歌帶給我們滿滿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11月10日,接受記者采訪的江山廣電旅游局局長姜淑芬表示,目前,全市三分之二以上行政村擁有自己的村歌,村歌文化構筑了江山農村群眾共同的精神家園,匯聚了實現幸福江山夢的巨大正能量,也為江山文化繁榮注入了強勁的推動力。
清泉村隸屬江山市清湖街道,由于近幾年大力發展電商產業,被當地百姓稱作“淘寶村”。
2008年,江山市啟動下山搬遷安置新村工程,從大山里搬出來的百姓,包括13個鄉鎮、78個行政村共計4500多人。12年來,清泉村完成了“從零起步到黨建五星村、從零收入到集體經濟百萬村、從零產業到破億電商淘寶村”的三大美麗蝶變,輻射帶動了周邊移民村的發展,并共同組建了一條“移民筑夢”黨建示范帶。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2008年清泉村剛成立時,可以說除了有人,其他什么都沒有,既沒有產業,也沒有資金。于是,“發展電商”成為改變清泉村命運的“破冰行動”。在村支書吳香華帶領下,清泉村打造出特色產品“中轉地”,充分挖掘當地土特產品,打造茶葉、山茶油等優勢品牌,通過搭乘互聯網經濟的“便車”,把帶有“江山”烙印的產品銷往大江南北。
山外的電商也激活了大山深處的土地。
在電商的帶動下,在外闖世界的年輕人紛紛回來創業,村里的零售、餐飲、文旅等服務業日漸興旺。村民沒有創業資金怎么辦?吳香華就以自身信用做擔保,或者采取村委會擔保的形式,幫助村民獲得專項貸款,扶持村民創業。
現如今,村民們有做石蛙養殖的,做旅游產業的,年收入均在30萬~60萬元。
36歲的村民吳光華長期在外打工,2019年,攜妻子回村創業開設網絡家具店,如今年銷售額已達到500萬元,“在外面闖蕩10年給別人打工,如今回村里,自己當老板,家鄉的變化真是太大了。”提起回鄉創業,吳光華感慨萬千。
毛村山頭村距江山市區26公里,浙贛鐵路穿村而過。全村面積1.49平方公里,轄7個自然村,人口1158人。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村山頭村百姓住茅草屋,吃馬料豆,日子過得清貧。改革開放后,村民生活雖然有了改善,但由于自然資源匱乏,地理位置偏僻,毛村山頭村一直是江山市集體經濟最薄弱的村子。
2007年,一場新春農民運動會,讓毛村山頭村嘗到了體育發展的甜頭。人們發現,盡管村里沒有產業,資源匱乏,但體育卻有可能成為另一條通往幸福的路。經過分析和調研,在江山創建“中國幸福鄉村”行動中,毛村山頭村人提出了自己的幸福觀,一是平和的心態,二是健康的身體,三是和諧的家庭。村委會把體育產業作為主導力量,定下了“讓村民因體育而幸福,讓村子因體育而興旺”的調子。思路決定出路,在這一產業方向引領下,毛村山頭村由過去的困難村,變成了如今的幸福村。
近年來,毛村山頭村以體育為特色,積極發展村莊各項事業,建成了全國首個農村攀巖主題公園,建成了江山市首個農村7人制籠式足球場,全村有體育健身場地8處,共計8000多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了6.9平方米。2017年,村里又投入500多萬元對攀巖場地進行改造升級,建成了叢林穿越、拓展、激光打靶等項目,不斷豐富運動業態,并成功引進專業公司進行運營,先后10余次承辦全國美麗鄉村攀巖系列賽、全國記者迎新攀巖賽等市級以上體育賽事,每年接待體育健身人員數萬人次,逐步成為全國聞名的體育特色村。
在江山市采訪,令記者印象深刻的,還有隨處可見的地方戲演出和隨時入耳的嘹亮歌聲。

大陳村歌廣場
江山市鄉村振興戰略的特點之一,便是擁有獨特的“村歌文化”。江山三分之二以上的行政村都有自己的村歌,江山村歌作品榮獲國家、省級榮譽20多項,被譽為“中國村歌之鄉”“中國村歌發祥地”“中國村歌創作基地”,2013年江山村歌在浙江省人民大會堂成功上演,2016年12月江山村歌唱進北京人民大會堂。2014年全國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現場經驗交流會、2017年浙江省美麗鄉村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現場會在江山召開,五湖四海的嘉賓欣賞著淳樸動人的歌聲,江山村歌走向了全國。2016年10首村歌入選G20峰會國禮,江山村歌走上了國際舞臺。村歌文化構筑了江山農村群眾共同的精神家園,匯聚了實現幸福江山夢的巨大正能量,也為江山文化繁榮注入了強勁的推動力。
江山的村歌始于2009年的“中國幸福鄉村”創建活動。2009年,中國改革開放30年,百姓生活得到極大改善,幸福指數大幅提升,農民增收了,環境變好了,素質提高了,勞動之余,村民們就自發或者在村委會帶動下唱起村歌。
江山的村歌以“貼近生活、口口相傳、簡便易學”的特點,迅速成為當地百姓抒發幸福情懷、展示精神風貌的重要方式,成為推動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突破口和有力抓手。

大陳村歌
江山在近1400年的發展歷程中,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近年來更是打造了以清漾毛氏文化、江郎山世遺文化、仙霞古道文化、廿八都古鎮文化為代表的區域特色文化品牌,為村歌的創作傳唱提供了豐富的原料和素材。傳唱在江山大地的百余首村歌中,全部都與江山豐厚獨特的歷史文化和自然人文有關。
姜淑芬告訴記者,近幾年,江山市形成了“夜游+直播”“夜游+體驗”“夜游+趕集”三大旅游業態,夜游經濟蓬勃興起,“首先,我們累計投資1500萬元與浙江小百花藝術團合作,按照文旅融合實景劇的要求,編排以抗日、孝感文化、村歌系列為主題,以本地村民為主角的實景劇《你好江山》和祠堂孝感音樂劇《大陳見面》,讓自己人唱自己的歌、演自家事。目前,兩部劇目已上演30余場,參與演出1400多人次,吸引游客超2萬人次。”姜淑芬表示,江山首創提出了“戲曲與鄉村雙振興計劃”。與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合作開創“越游越有禮”戲曲郊游會等旅游產品,吸引周邊戲迷逛古村、賞“夜曲”、買土貨;讓“小百花”的名角為美麗鄉村代言,為農民代言、為農產品代言。
據了解,江山夜游經濟異常火爆,僅大陳一個村2019年就接待游客26.8萬人次,游客過夜率從年初的10%提升到51%。尤其是《你好江山》的常態化演出和“大陳夜市”的開市,推動最高單日游客量達5000余人,最高單日銷售額達25萬元。
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江山夜市一度蕭條,但隨著中國疫情防控的全面勝利,江山夜游經濟也得到快速復蘇。生意好起來了,人氣旺起來了,江山人用歌聲點亮夜晚,點亮平凡而充實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