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佳儀

10月26日,廣東金融支農聯盟年會暨“廣東金融支農大講堂”開講活動在廣州舉行。來自農業農村部、廣東省內高校的權威專家,現場為廣東省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大戶等剖析農業農村投融資改革、金融市場支持農業企業發展研究及農業投資形勢的最新情況及典型案例,以強化金融服務智力支撐,打造廣東金融支農聯盟專屬的“廣東金融支農大講堂”品牌。
去年8月底,廣東金融支農聯盟宣告成立。一年多來,聯盟積極響應黨中央重點工作部署,加快組織銀行、保險、擔保、基金等金融力量,聚焦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等重點領域,推動完善三農金融服務體系,促進金融資源與廣東省農業農村農民發展深度融合,開創完善“政銀保擔基”五位一體金融支農大格局,取得了階段性工作成效。
在聯盟的龍頭帶動下,今年以來廣東省農業投資總額、涉農貸款余額、農業保險保費等實現穩步增長。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涉農貸款余額達1.51萬億元,比2019年末增長8.6%,其中聯盟7家主要銀行業成員機構涉農貸款余額占全省比例超60%;上半年全省農業保險保費收入達12.91億元,同比增長超24%,為廣東省農業生產提供了345億元風險保障;全省農業投資總額同比上升12%,聯盟金融支農“火車頭”作用凸顯。
作為廣東金融支農的動力引擎,今年初,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峻考驗,聯盟主動作為,持續推動服務創新,助力“三農”穩渡難關。疫情發生以來,聯盟迅速組織主要成員單位,聯合推出《支持春耕生產、保障糧食安全八大舉措》《廣東金融支農聯盟支持農業重大項目服務方案》等舉措,通過推動金融力量支持做實“六穩”“六保”工作,確保金融服務覆蓋各地疫情防控、春耕生產、“菜籃子”保供,助力“三農”復工復產,為廣東省“三農”高質量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為推動服務創新,聯盟成員還推出了一批嶺南特色金融產品,以創新支農手段打通三農融資堵點、難點,切實滿足廣東農業農村農民的金融需求。在聯盟各成員單位的努力下,農業基金、小額信貸、特色農業貸、特色農險等創新“三農”金融產品、服務不斷涌現。省農業基金累計完成簽約認繳總規模超過130億元,帶動社會募資近90億元,為廣東省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服務鄉村振興、探索符合農業農村投融資模式。通過出臺加大生豬產業農戶信貸支持工作意見,農業銀行制定惠農e貸生豬貸服務方案,生豬企業貸款余額35.3億元,比年初增加29億元;生豬產業農戶貸款余額6.85億元,比年初增加1.85億元。建設銀行拓展普惠金融服務內涵,創新推出“生豬貸”,以“公司+養殖戶”模式為切入點,為受托開展生豬養殖的小微企業提供貸款。中國銀行累計投放16.53億元優惠貸款支持防疫抗疫企業。人保財險在全國率先實現同國土部門跨界深度合作,建立“農戶—地塊—標的”廣東農業數據庫,打造全國領先的“粵農保”天空地一體化農險綜合管理平臺和移動APP。中華財險聯合農商行首創“生豬活體登記+保險保單+銀行授信”融資模式。郵儲銀行創新“區塊鏈生豬活體抵押貸款”,推動“具有碼上服農區塊鏈技術的生豬活體抵押貸款”落地。太保產險落地廣東省首個豬飼料成本指數保險+期貨項目,探索建立農業補貼、信貸、期貨(權)和保險的組合體系。省農擔公司作為全省唯一的農業融資擔保平臺,通過創新細化“粵農擔”產品,與聯盟成員共同推出政策性農擔業務新模式,累計提供支農擔保貸款超過50億元,服務“三農”經營主體超過4697戶次。
通過推動成員機構創新信貸、擔保產品,促進農業保險提標、擴面、增品,聯盟為廣東省農業農村農民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真切實在的金融“安全感”。
為強化金融服務的智力支撐,聯盟成立了廣東金融支農智庫,首批聘任來自各知名院校、大型企業及金融機構的20位專家,根據金融支農的時事“熱點”,開展金融支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努力為“三農”服務提供理論指導和專業服務。目前,金融智庫專家正在組織實施金融支持農業企業健康發展研究、保險+期貨特色農產品價格轉移與分散研究、金融扶貧模式研究等三項研究課題,同時在拓展農業投融資渠道方面也在做專題深入調查研究,提出針對性、高質量的政策建議,推動金融支農工作更加扎實有效。
今后,聯盟將主要依托成員單位和廣東金融支農智庫專家,利用好“廣東金融支農大講堂”平臺,不定期為廣東省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大戶等提供鄉村振興及金融政策解讀、金融知識普及、金融實操訓練及路演能力培育等全方位智力、培訓支持,以強化金融服務智力支撐,推動金融支農政策落實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