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欣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對于藝術領域的關注也越來越多,尤其是藝術的圖形設計和視覺構成的關系更能引起人們的注意。文章分析中國繪畫藝術的視覺構成在現代繪畫技巧下的表現效果,研究了圖形設計與中國繪畫藝術之間的關系,總結規則并對它們之間的聯系進行概述,以便充分和合理地利用圖形設計和視覺構成來完成繪畫藝術的創作,重點是分析平面圖形設計的美學效果,以及它對中國傳統繪畫的內容、結構、顏色、水墨技術和紋理表達的影響,闡述現代中國繪畫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中國繪畫;融合;圖形設計;繪畫藝術;視覺構成
藝術領域中對于視覺藝術的要求標準非常高,如果一部作品能夠給觀眾帶來獨特視覺感受的話,那么它本身就已經非常優秀了,要達到這種藝術效果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目的就是為受眾創造良好的視覺體驗。中國繪畫的發展歷史相對較長,從藝術起源的角度看,設計和繪畫這兩種藝術采用不同的表達手法,而今天它們之間又有了密切的關聯。我們祖先創造了各種符號,在這個過程中促進了信息傳播和社會發展,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符號也在逐漸完善。我們常說的視覺藝術從21世紀開始發展迅速,這一階段科技的發展也非常迅速,而在繪畫過程中,圖形的設計工作主要是由畫家完成的,最早的設計就是一種較傳統的模型,在這種模型中,繪畫作品是由畫家最后完成。所以說現在的繪畫藝術就是一種廣義的綜合藝術形式,它的藝術表現力更強,對于繪畫水平和畫面設計水平有更高的要求,綜合藝術的表現需要大量的資源。單一的藝術形式不能滿足人們對于美學的需求,這樣的藝術發展形勢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平面設計的發展。
一、圖形設計應用于中國繪畫的靈感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社會也在進步,很多技術都在迅速發展,特別是在媒體技術領域。可以更多地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繪畫藝術的設計,充分利用其展現繪畫藝術的視覺構成。在某種程度上,新的技術增強了圖形設計藝術視覺效果,提供了各種豐富的設計語言,并為中國畫的發展提供了幫助。中國畫是由中國傳統的宣紙、水墨和毛筆等工具繪制出的圖畫藝術形式,中國畫的水墨韻律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思想和美學。就繪畫的主題內容和藝術形式來看,最早的中國繪畫藝術可以追溯到石器時代的壁畫。隨著文化的交流,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領域得到了很大的擴展,西方藝術思想、藝術形式等大量涌現,中國繪畫藝術和西方文化進一步融合。在過去的100多年里,中國畫的藝術創作增加了新的繪畫形式,中國畫也向著多元化與發展革新的方向演變,筆者認為中國畫與中國傳統藝術不可分割,我國許多畫家都在追求超脫世俗精神的優秀創作。新時期的中國畫雖然仍在使用傳統的紙張和墨水,但它也借鑒了當代美學和新的藝術表達手法,又結合了許多西方現代藝術的特點,融合了西方現代藝術的美學原理,與圖形設計的關聯逐漸密切,甚至運用了光學原理,打破了傳統藝術表現形式的界限,一些作品甚至強化了筆墨的運用,通過色彩的表現力提高了圖像的視覺效果。
繪畫藝術的圖形設計和視覺構成以及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也為藝術的表達帶來了飛躍,有效地結合藝術語言和平面設計模式,創新整合方法,促進繪畫藝術的圖形設計和視覺構成。藝術的發展進步與設計的技術發展水平密切相關。近年來,數字化和互聯網發展迅速,新媒體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新興媒體技術的發展對于傳統設計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圖形設計和藝術可視化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紙質藝術的作用,而且人們也越來越習慣于顯現于屏幕借助于媒體設計的繪畫藝術,圖形設計和視覺構成的發展一直是非常迅猛的,如果社會經濟在過去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那么平面設計的發展也就比較緩慢,與此相關的中國繪畫藝術的發展也比較困難。如今社會發展飛速,經濟繁榮,為新技術和新興媒體的出現創造了條件,并提供了大量的技術支持。藝術家們將中國繪畫藝術與平面圖形設計結合起來,改善了藝術作品的視覺構成。中國畫的繪畫語言不只包含了傳統文化的記憶,還通過創新適應時代的發展,保留了深刻的內涵,幫助人們理解傳統圖像的意義,有效地將其與國外先進的設計相結合,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促進中國繪畫藝術的圖形設計和視覺構成發展。
二、中國繪畫主題的綜合表達
繪畫主題是藝術表現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源于藝術家的經驗、情感交流和藝術作品的表現語言。好的主題在表現形式上可以非常明確,西方藝術家和中國藝術家使用他們不同的表達方式來表現創作的意圖。圖形設計中的概念主要是指圖像的模型認知,例如抽象的點、線和面的概念等,因此繪畫中概念要素的組合也可能隨著內容的設計而變化。
(一)結構和概念元素的結合表達
在中國畫中,圖像的主體與部分、部分與部分之間的關系被描述為表達的第一步,有時可借鑒書法和文學作品中使用的“章法”一詞,來涵蓋整個繪畫設計,后來“章法”一詞直接用于繪畫藝術。清代畫家華琳在《南宗抉秘》中說:“于通幅之留空白處,尤當審慎。”隨著西方設計理念的引進,中國畫的圖像設計需要進行組合。今天的藝術家在藝術創作中已經超越了傳統的模式,結合了更多的元素,最終理清了它們之間的關系,包括位置、方向、重心、空間、主題和內容布局。當代畫家和教育工作者潘天壽在其著作《潘天壽美術文集》中指出:“當一幅畫有大節點而不分割時,很容易消失,如果它有大節點和小節點,則結構會發生變化。”中國繪畫的創作主要是通過分析、精煉并利用復雜的自然圖像,以一定的設計理論和平面設計改善圖像的空間排序,并在形式上享有更大的自由表達空間。以新的角度反映藝術特征,并以一定的視覺效果和獨一無二的角度體現出繪畫藝術的多種表達形式,如重復模式、漸進模式和特異性構圖等,如藝術家紀連彬的作品《遠方的云》,采用一種循序漸進的結構,通過層疊運動顯示出土壤的高低,粗糙和細的樹木的穩步對準則產生一種強烈的透視空間感并產生深度。
(二)色彩與心理情緒的組合表達
繪畫中的顏色是最容易被打破藝術界限的美學元素,中國古代繪畫使用的顏色是朱紅色和青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丹青,丹青這個詞已成為中國繪畫藝術的象征。今天已經發展到了數字時代,中國繪畫的藝術和美學思想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打破過去水墨至尊的繪畫美學模式。中國傳統繪畫色彩和現代平面設計中的創作精華融合,逐漸形成了中國繪畫這一從古典形式發展到現代形式的產物。雖然傳統繪畫有著強大的力量,但力求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和發展,將西方繪畫和平面藝術設計等的著色方法納入油墨之中也是一種不可阻擋的藝術趨勢。
(三)筆墨技術的體現
清代畫壇巨匠石濤說過,“墨受于天”“筆操于人”。墨水滲透到宣紙上所產生的墨水韻律并不是完全由人控制,而筆鋒則與人的思想和功力有關(圖1)。中國傳統繪畫風格包括多種主要技法,藝術家可以根據不同的對象選擇不同的用筆技術。現代的中國畫開發新的構圖技術,藝術家們積極嘗試運用油墨的特性,使用了圖像模型的合成、抽象和構圖技術,提取適合傳統墨水運動趨勢的幾何圖像或結構,然后對圖像進行結構調整,以整合和編輯圖像。中國當代藝術畫家和教育者試圖將西方繪畫藝術與中國傳統油墨結合起來,豐富繪畫的視覺效果。中國繪畫作品有著清澈、清新和輕盈的畫風,使用線條能表達平靜輕松的情感,繪畫中的傳統風格和懷舊思想都能體現出中國畫的筆墨技術,這是一種令人愉快且優雅的表達形式,符合當今中國人的美學要求,既表達了藝術家的思想,也體現了中國畫的現代特征。
三、結語
中國畫是當今世界內涵最深刻的藝術形式之一,今天,中國的繪畫已經超越了傳統的藝術創作模式,通過與平面設計技術相結合已經形成了一套獨特的創作模式。現代美學的參與豐富了中國繪畫的內涵,隨著東方和西方藝術交流的加深,傳統藝術與現代平面技術的融合趨勢也越來越明顯,為視覺效果、思維方式和圖像表達提供了更多的元素和空間。平面設計的美學滲透了中國傳統繪畫,更加強調圖像的順序和韻味,拓展了中國藝術的文化深度和個性化表達。中國繪畫藝術的圖形設計與圖形藝術視覺組成在現代媒體技術下得到升華,圖形設計與繪畫藝術的組合所帶來的視覺體驗和傳統繪畫產生了一定的差異。新媒體對于傳統繪畫藝術視覺組成要素的表達能力更強,可以給畫家提供多樣性的靈感,因此現在的中國繪畫更多強調繪畫藝術的圖形設計和視覺構成,以充分發揮圖形設計對中國傳統繪畫和文化發展的促進作用,更要強調畫面的秩序感和趣味性,為中國畫藝術拓展了文化深度與個性化空間。
參考文獻:
[1]鄭曉君.平面設計與中國繪畫藝術視覺構成的形式美研究[J].包裝工程,2019(14).
[2]張佑民,牛華傳.視覺環境有機論在中國繪畫藝術展示設計中的運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9(21).
[3]王佳.肌理與意境:中國當代工筆花鳥畫中特殊技法的表現研究[D].山東建筑大學,2012.
[4]張漢東.中國繪畫藝術實踐中的畫面元素構成原理[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19(5).
[5]姚松奇,曾林.水墨藝術在平面設計中的運用和體現[J].萍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1).
[6]郭燕齊,王師琪.論中國水墨藝術在平面設計的表現與融合[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8).
[7]解麗紅,劉炳澤.選擇、轉化與融創:筆墨元素在招貼設計中的應用[J].藝術教育,2012(11).
作者單位:
安徽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