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新時代《資本論》詮釋的“文本回歸”

2020-02-03 09:33:28張凱
理論探索 2020年1期
關鍵詞:馬克思文本時代

張凱

〔摘要〕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思考探求《資本論》詮釋的“文本回歸”具有重要意義。“文本回歸”已在新時代《資本論》詮釋中凸顯出來,這可從思想政治的鮮明導向、理論宣傳的強烈共鳴、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迫切要求和西方世界“重讀《資本論》”等得到充分證明。新時代《資本論》詮釋“文本回歸”的深層原因,除了社會歷史的辯證運動以及由此決定的人們認識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發展規律外,主要在于《資本論》詮釋背景的歷史變遷、詮釋主體的繼往開來、詮釋成果的論說疊加、詮釋主題的嶄新重大等原因。新時代《資本論》詮釋的“文本回歸”主要內容就是“回歸”原本的研究寫作目的、基本的范疇和結論、根本的立場和方法、最權威的實踐標準等。“文本回歸”提出了新時代《資本論》詮釋的主體要求,如站穩價值立場、把牢科學原則和方法、聚焦時代問題、立足實踐創新等。

〔關鍵詞〕 《資本論》,“文本回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價值規律

〔中圖分類號〕B0-0??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175(2020)01-0044-09

無論過去和現在、西方和東方,文本詮釋從來都不是詮釋者的“自說自話”,而是依循認知和學科規律,憑借對詮釋對象的深刻理解而對客觀趨勢作出的現實掌握和駕馭。正是這種遵循規律和趨勢的主體能動活動,積累和書寫了文本詮釋的生動豐富史,實現了認知提升和現實變革的歷史進程,同時也使文本詮釋史的發展呈現階段性演進并標識時代性特征。那么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經典詮釋尤其是《資本論》詮釋的時代特征如何、深層原因在哪里?主要內容是什么?主體要求何在?思考和探求這些問題,對于深入推進《資本論》詮釋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一、“文本回歸”已在新時代《資本論》詮釋中凸顯出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特別重要階段,這是與新中國、新時期一并相提的新時代,是與建設探索時期、改革開放時期前后相繼的新時代,是標志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新時代。在新時代,中國的經濟政治社會包括思想文化都實現著歷史性辯證發展,各方面均呈現更為高級的辯證回歸氣象和特點,而《資本論》詮釋的“文本回歸”是這種必然性在馬克思主義研究領域的顯著體現,表征了理論學術在追本溯源中實現了歷史性創新發展。之所以作出這樣的判斷,最為充分的依據在于如下幾點:

(一)思想政治作出了鮮明導向。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多次強調黨的各級領導干部要原原本本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要做到“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他在考察中國人民大學《資本論》教學與研究中心時強調:要“精讀馬克思主義經典的代表性著作,追本溯源,把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 〔1 〕。對于不善于讀原著的人他提出嚴厲批評:“有的人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沒讀幾本,一知半解就哇啦哇啦發表意見,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也有悖于科學精神。” 〔2 〕在2018年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他又指出:“共產黨人要把讀馬克思主義經典、悟馬克思主義原理當作一種生活習慣、當作一種精神追求,用經典涵養正氣、淬煉思想、升華境界、指導實踐。” 〔3 〕他還明確指出:“1867年問世的《資本論》是馬克思主義最厚重、最豐富的著作”,“馬克思的思想理論源于那個時代又超越了那個時代”。 〔3 〕作為世界上最大執政黨的思想政治導向,無疑最強有力地引導著《資本論》詮釋的“文本回歸”,在《資本論》原理的追本溯源、返璞歸真中開啟“工人階級的圣經”的新時代意義。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黨中央又決定以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為重點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這次主題教育的根本意義就在于教育全黨尤其是領導干部時刻不忘出發點和來時路,牢記“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這是激勵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后繼、英勇奮斗的根本動力。如果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反映了社會歷史和時代發展的必然性,那么《資本論》詮釋的“文本回歸”則是這種必然性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的觀念體現,同時又推動理論的繼承創新和時代的演進。

(二)理論宣傳發出了強烈共鳴。2014年,韓毓海出版的《一篇讀罷頭飛雪,重讀馬克思》,成為理論上返璞歸真、“文本回歸”的重點之作。作者引導讀者回歸經典,按照馬克思的原意理解和把握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貨幣、信用等范疇,并反思其現實指導意義,從而告誡人們要想正確認識和解決當今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等現實問題,就要回歸馬克思。之后陳步偉提出,“文本回歸”是面向“中國問題”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基礎,只有深入解讀經典文獻,并從中挖掘寶貴財富,才能更好地整體把握、系統分析和有效破解“中國問題”。通過文本回歸,可以澄明理念,為分析現實問題提供基本維度;可以確立框架,為分析現實問題提供基本理路;可以重獲啟示,為分析現實問題提供特有啟迪;可以尋求突破,找到理論研究的切入點 〔4 〕。劉曉薇、胡劉在詮釋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時提出:必須回到其“資本批判”的原初語境當中,沿著從“本質抽象”到“現象具體”的邏輯理路,來深入探討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變化發展 〔5 〕。許俊達、任暟強調:“解讀經典著作必須忠于原著,不能脫離經典著作所提供的意義的可能性空間和經典作家當時所處的歷史背景與文化語境,不能隨意解讀和過度詮釋;同時又要聯系現實,站在新時代高度來挖掘經典著作的當代價值。” 〔6 〕王鳳雙、謝鵬認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既堅持了“回到馬克思”,體現了對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的進一步解讀與“回歸”;又始終堅持“發展馬克思”,是對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的進一步完善。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要將“回到馬克思”與“發展馬克思”密切結合、協同推進 〔7 〕。

與此同時,宣傳領域也唱響了“回到馬克思”和“讀經典、學原著”主旋律。2016年,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人民網內蒙古廣播聯合制作的讀書節目《馬克思靠譜》,因受到80后、90后群體的一致好評而迅速走紅,被媒體稱為“中國青年與馬克思主義的久別重逢” 〔8 〕,其主題歌《馬克思是個90后》在中國社交媒體上廣為流傳。2017年,湖南在全省高校開展“社會主義‘有點潮”系列主題活動,同年人民網、湖南省委宣傳部、湖南教育電視臺聯合推出的大型理論視頻節目《社會主義“有點潮”》,從10月10日到22日僅12天的時間,人民網訪問量就超過2000萬。所有這些,都充分反映了追本溯源、追本求真的理論探索和新思潮涌動。

(三)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提出了迫切要求。早在2001年習近平就指出:“如果說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揭示的關于資本主義生產的基本原理和規律難以適用于社會主義條件下的計劃經濟的話,那么,對于我們當前正在大力發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卻具有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 〔9 〕。進入新時代,習近平又多次強調“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那么如何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他指出“既要堅持其基本原理和方法論,更要同我國經濟發展實際相結合,不斷形成新的理論成果” 〔10 〕。學術界在學習討論時一致認為,這是當代“中國版”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既堅持和繼承《資本論》的立場觀點方法,又面對新時代的理論和實踐創新。張晨理解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要堅持以《資本論》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指導,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靈魂所在。” 〔11 〕邱海平認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深入學習和研究《資本論》,仍然是我們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必修課。” 〔12 〕洪銀興斷言:“《資本論》是偉大的思想寶庫,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的構建提供重要的理論指導。” 〔13 〕程恩富總結到:《資本論》的研究方法、研究對象、概念體系、主要任務、階級立場,都對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最重要的就是以《資本論》基本原理為依據的“八大重要原則。” 〔14 〕逄錦聚闡明:《資本論》為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提供了基本立場、基本觀點和根本方法論的指導,并在主要范疇和理論體系、話語體系建設方面提供了重要借鑒。實踐在發展,時代在前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要在繼承《資本論》基本原理的基礎上創新發展,提煉出新范疇,形成新學說 〔15 〕。

(四)西方世界“重讀《資本論》”提供了一定參考。“回到馬克思”在西方世界早有顯現,金融危機以來更為盛行,時髦的口號就是“重讀《資本論》”。2008年,法國總統薩科齊被人看到在翻閱馬克思的《資本論》,德國財政部長也開始閱讀《資本論》,美國前總統奧巴馬也被人稱為“馬克思主義總統”。德國的一位出版社經理說:“馬克思再一次成為了時髦。我們又有了對這場金融危機感到惱火的新一代讀者,他們認識到新自由主義最終證明是一個虛假的夢。” 〔16 〕西方各國先后出版了有關學習研究《資本論》的新著,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有2008年大衛·哈維出版的《讀馬克思的〈資本論〉》,2011年弗里德里克·詹姆遜出版的《重讀〈資本論〉》,2013年托馬斯·皮凱蒂出版的《21世紀資本論》。隨著《資本論》及其學習研究新作的重新出版和熱銷,各種閱讀組織和活動也大量涌現,如“青年讀馬克思”“馬克思夜校”“讀《資本論》小組”等成為一種時尚。德國左翼社會主義大學生聯盟倡議,在德國各高校開展閱讀《資本論》活動;作為該項活動的延伸“馬克思——秋季學校”,則是德國研讀《資本論》的組織,它向所有對馬克思感興趣的人開放。出于德國人在學校中沒有學過馬克思主義的現實考慮,貝亞特·蘭德費爾德組織成立了埃森“馬克思夜校”,定期邀請專家講授馬克思主義理論,從而使更多的人了解馬克思。毫不夸張地說,在后金融危機時代,“重讀《資本論》”已經成為德國左翼知識界和青年學生的一項引人注目的行動,也成為不同左翼思潮的一個理論“公約數”。西方世界的“重讀《資本論》”,既是對資本主義金融危機及其制度的痛切反思,也是對馬克思主義新的時代條件下的進一步肯定。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教授埃爾瑪·阿爾特法說:“這場危機爆發時,馬克思主義理論被再度發現。” 〔16 〕金融危機后西方世界的“重讀《資本論》”,形成了我國《資本論》詮釋“文本回歸”的國際背景或外部條件。

二、新時代《資本論》詮釋的“文本回歸”深層原因

從大的背景看,新時代《資本論》詮釋“文本回歸”的深層原因在于社會歷史的辯證運動,在于這種辯證運動所決定的認識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發展,反映在《資本論》詮釋上,就是其內在矛盾演化及其表征的“回采創新”方式。這樣的“文本回歸”在以往也反復出現過,學術的研究創新也時時會有“文本回歸”,但作為歷史和認識辯證循環大圓圈的“文本回歸”,只有在時代變遷中才能真正展現。因此,揭示《資本論》詮釋“文本回歸”的深層原因,就要到其所反映的客觀對象及其運動過程去尋找,到認識發展的辯證腳步去尋找,也要到經典詮釋的內在矛盾演進去尋找。在此基礎上,聚焦和揭示《資本論》詮釋的要素及結構的時代性特點,即可抓住新時代的創新脈動,推進經典文本的新意義開啟和馬克思主義進一步中國化。

(一)詮釋背景的歷史變遷決定著“文本回歸”。《資本論》自出版之日起就有了《資本論》詮釋,至今已歷150多年,詮釋背景斗轉星移、時空轉換。資本主義從自由競爭、私人壟斷到國家壟斷、國際壟斷,目前處于國際壟斷或后帝國主義階段;世界社會主義經歷了從理論到實踐、從一國實踐到多國實踐再到“走自己的路”改革開放,在歷史的曲折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展現勃勃生機與活力;中華人民共和國也從新中國到新時期再到新時代,歷史巨變天翻地覆、今非昔比。其中,有兩件大事對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影響是歷史性的,這就是始于1990年的蘇東劇變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蘇東劇變否定了以往的蘇聯社會主義模式,同時也使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遭受挫折、陷入低潮,于是有人喊出“共產主義已經消亡”“歷史終結于資本主義”,這從反面更加堅定了中國改革開放和“走自己的路”的決心,使中國道路越走越寬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顯強大生命力和優越性。全球金融危機打破了資本主義二戰后持續繁榮的神話,再次暴露了資本唯利是圖和資本主義不可克服的內在矛盾,以及以鄰為壑、霸凌主義和逆世界潮流而動的特征,以至西方世界也要向馬克思主義及《資本論》求助:“資本主義本質到底如何,前途怎樣?”“究竟是歷史的終結還是資本主義的終結?”如果說我們正“處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那么這個大變局的前奏或因由,則應從這兩件大事來理解,這是多么辯證的時空轉換和乾坤挪移。當然《資本論》中不會寫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但“工人階級的圣經”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聯系是本質的、必然的,也是歷史的、邏輯的、理論的和實踐的。我們所處的新時代,有時代主題、思想理論“八梁十四柱”、新時代主要矛盾、新“兩步走”戰略,但都離不開馬克思主義,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包括《資本論》闡述的原則。我們要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戰勝各種風險挑戰,行穩致遠直達勝利彼岸,就必須堅持和發展好馬克思主義,不斷從“老祖宗”那里汲取智慧和力量,這也是《資本論》詮釋“文本回歸”的必然性所在。

(二)詮釋主體的繼往開來推動了“文本回歸”。自我國《資本論》中文譯本出版傳播以來,便開始了《資本論》的詮釋歷程,并涌現了一代又一代的優秀詮釋者。每一代詮釋者都依據不同歷史時期詮釋背景和時代主題,對《資本論》進行民族化的科學系統詮釋,推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每一代詮釋者都有特定的使命和主旋律,這種使命和主旋律必然轉化為詮釋者的激情意志,由此激勵詮釋者一切刨根問底求本質、求規律,全力以赴“為真理而斗爭”;每一代詮釋者的知識背景都不會相同,不同的知識背景決定了詮釋者不同以前的理解,作出屬于當代人的新理解;每一代詮釋者的生活實踐情境在改變,與文本形成時的生活實踐情境相去有別甚至相去甚遠,為了真正掌握文本原義,必須追溯源頭讀經典,在返璞歸真中作出重新理解和解釋。“文本回歸”促成了更多和更新認知的產生,展現在堅持和繼承中豐富和發展經典文本意義,把認識和實踐提高到當代水平。《資本論》詮釋的“文本回歸”,離不開詮釋主體的繼往開來和有力推動,使我們越來越走近馬克思,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蓬勃發展、不可戰勝。《資本論》詮釋主體的繼往開來,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我們黨及其所領導的事業興旺發達和前途遠大。

(三)詮釋成果的論說疊加倒逼著“文本回歸”。自《資本論》傳入中國后,相關的譯介、研究和解讀從未間斷,詮釋成果卷帙浩繁。詮釋成果大致包括兩類:一類是輾轉傳入的國外《資本論》詮釋,我國知識分子最早接觸的《資本論》,就是經日本、俄國和東歐三個渠道“二傳手”傳入的;另一類是中國詮釋者對《資本論》的詮釋,這些成果各時期都有,刻寫著時代的烙印。無論是對經典原著的翻譯、轉述還是解讀,由于文化、時空等距離的存在,詮釋結果總是無法做到與文本含義、經典作家原意完全一致,因此各個層次的“文本回歸”成為必然。實際上伴隨著歷史前進,當詮釋成果不斷生成累積時,一方面為新的詮釋提供了依據或寶庫,另一方面也在詮釋者和讀者之間形成了詮釋學距離,阻隔了詮釋者與詮釋對象的直接對話,使詮釋活動停留于、局限于“二手資料”成為可能,也增添了走偏走彎、走板走調的可能性,因此必須要“文本回歸”。就詮釋者對詮釋成果的繼承性來說,這是一個不斷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過程,只有在“文本回歸”中剔除那些過時的、附加的、誤解的和歪曲的部分,才能以文本的精髓要義來理解和運用文本。同時,所有詮釋成果都是歷史的、具體的,時代發展了,這些詮釋成果也要完善和發展;即使在當時與歷史、實踐和現實相統一的詮釋成果,也會隨歷史和時代條件的變化而不斷完善和發展,而“文本回歸”就是正向的和重要的途徑。新時代《資本論》詮釋就是要站在時代高度重新理解以往的詮釋成果,在深厚的歷史邏輯和理論積淀中推進各方面的創新,做到“不忘本來、面向未來”。

(四)詮釋主題的時代化引領“文本回歸”。新時代《資本論》詮釋主題就是中國的時代課題,即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的“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17 〕18。毫無疑問,全面回答這一嶄新重大課題是我黨和全民族在新時代的重大使命,也是新時代《資本論》詮釋的時代規定,要求新時代《資本論》詮釋要從初始源頭、基本原理和本真要義上回應時代、續寫歷史。由此可見,這一詮釋主題的歷史邏輯很強,要憑籍“文本回歸”追本溯源、貫通始終,從歷史維度上總結經驗、把握未來,在巨大的歷史感中穩操“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勝券;這一詮釋主題的根本性很突出,要依據“文本回歸”深化時代課題的本質和規律性認識,以更深沉理性和氣度駕馭整體發展,在全局性和戰略性思維中保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科學有力推進;這一詮釋主題的開拓創新度很高,要借重“文本回歸”提升原則性、整體性、系統性和創新性,在奮力進取和創造中掌握未來、贏得未來,續寫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這一詮釋主題的人民性更強,要通過“文本回歸”凝聚共識、統一意志、共同奮斗,重燃激情燃燒歲月的激情,最大程度發揮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再創中國道路、改革開放新奇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通過“文本回歸”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確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八梁十四柱”,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我們要繼續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就必須長期堅持和遵循“八梁十四柱”,在“文本回歸”中更加本質和系統地闡釋實際、解決問題、推動發展,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更大勝利。

三、新時代《資本論》詮釋的“文本回歸”主要內容

“文本回歸”“回歸”什么?“回歸”何處?這是一個不可回避且十分重要的問題,實際上是對如何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具體而深入的回答。新時代《資本論》詮釋的“文本回歸”絕非表面術語的簡單回復,絕非為我所用的尋章摘句,也絕非隨意扭曲的穿鑿穿越,而是順應時代趨勢、遵循歷史和認識發展規律、從文本詮釋內在要求出發而與《資本論》經典之間的虔誠對話和交流,是在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中掌握經典真髓,追求學思悟統一、知信行合一。站在時代高度思考《資本論》詮釋的“文本回歸”真實內涵,可以看到這一“回歸”的深刻和理性、系統和自覺、辯證和能動,尤其是凸顯了如下主要內容:

(一)“回歸”原本的寫作目的。馬克思曾申明:《資本論》就是用辯證的方法,通過對資本主義的批判,“揭示現代社會的經濟運動規律” 〔18 〕10,為現代工人運動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恩格斯在《資本論》第一卷出版后也指出:“自從世界上有資本家和工人以來,沒有一本書像我們面前這本書那樣,對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義” 〔19 〕79;而工人階級也把《資本論》看成是“工人階級政治經濟學的科學表述”,“看做自己理論的圣經,看做一個武庫,他們將從這個武庫中取得自己的最重要的論據” 〔20 〕。《資本論》的寫作目的完全是為工人階級和勞動大眾追求解放服務的,是在揭示資本主義發生發展和必然滅亡規律的同時用科學理論指導無產階級革命,實現人類文明崇高的理想。這一本初的立場和追求,決定性地支配著《資本論》的研究寫作過程。因此,有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建構和運用,有了社會基本矛盾及其辯證關系的系統闡發,有了剩余價值奧秘的偉大發現,有了各層次經濟規律的系統闡明,也有了“兩個必然”歷史趨勢的科學結論,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歷史進程。現時代,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階層及其財產出現新情況,分配形式和手段發生新變化,勞資關系形成各種緩和,但《資本論》揭示的資本本質、社會基本矛盾和運行規律、必然趨勢等沒有改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優勢也更加凸顯、更具有生命力。因此,《資本論》的研究寫作目的沒有過時,反而更為現實和具有意義。在新時代,“回歸”到這一目的,才能燃亮經典詮釋的燈塔,不忘初衷、牢記本來、堅持根本,為理論建設和實踐探索照亮方向;“回歸”到這一目的,才能清醒對待各種理論學派和觀點,正本清源、去粗取精、批判借鑒,在健康軌道上堅持和發展科學理論;“回歸”到這一目的,才能守正創新、探索進取、續寫新篇,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把理論創新推進到新境界;“回歸”到這一目的,才能堅守理論研究的本來職責,增強定力、敬終如始,知信行合一、學思悟統一。總之,“回歸”到這一目的,才能寫好新時代《資本論》詮釋的新篇章,作出不負新時代的新作為。《資本論》研究寫作目的在新時代的展開和鮮明化,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既是黨的初心和使命,也是《資本論》詮釋的價值立場和追求,決定著我們理論和實踐活動的方向、質量和成效。恩格斯曾在《資本論》第三卷序言中指出:“一個人如果想研究科學問題,首先要學會按照作者寫作的原樣去閱讀自己要加以利用的著作,并且首先不要讀出原著中沒有的東西。” 〔21 〕26新時代的《資本論》詮釋,就是要剔除附加在經典之上而離開了經典原義的東西,尤其是那些閹割了經典原義而淪為非難馬克思主義的東西,真正“回歸”《資本論》原本的研究寫作目的并以這一目的支配我們的理論活動和實踐活動。

(二)“回歸”基本的范疇和結論。《資本論》體系是建立在基本范疇和結論基礎上的,這些范疇和結論作為科學理論的“硬核”成果,具有穿越時空的普遍意義和真理性,對于今天仍然意義突出。經典之所以常讀常新常受用,就是因為這些基本的范疇和結論的普遍適用性和認識工具價值。我們今天的理論和實踐都沒有離開《資本論》闡明的基本理論,都是其當然的繼承者和發揚光大者,“文本回歸”就是要“回歸”這些最為本質的部分,也就是支撐了《資本論》原理框架和科學體系的實質性東西。從基本范疇看,整個《資本論》就是按照嚴密邏輯來創生、建構和演進的范疇體系,從大寫的邏輯中得出基本的結論。比如商品和價值規律、貨幣和貨幣運行規律、資本和剩余價值規律、資本和資本集中規律、產業資本循環和資本周轉規律、利潤和平均利潤規律、信用制度和借貸資本運動規律、股份公司和虛擬資本運動規律、地租和土地價格決定規律等,這些基本范疇是《資本論》原理和體系的基石,是《資本論》科學性和真理性的根基。基本范疇不同于具體范疇,隨著時代變遷具體范疇或有變化、或內涵改變、或適用性減弱、或本身因過時而被新的范疇所取代,但基本范疇不會有顛覆性變化,其普遍性和基本內涵仍然確定,作為把握對象本質和規律的認知工具仍然現實、有效。為此,我們要科學詮釋《資本論》,一定要深入理解、解釋和應用這些范疇,立足時代和歷史趨勢發掘新意義、凸顯新價值、展現新功能。

基本結論是以基本范疇為基礎自然推理和引申出來的結論,是不帶“任何玫瑰色”的客觀結論,集中了《資本論》的偉大發現和成就,指引著科學社會主義運動。如《資本論》通過分析商品和價值、勞動的二重屬性,揭示了資本主義勞動過程即價值增值過程,剩余價值在貌似正當的社會生產中被創造出來,資本主義剝削和掠奪的本質昭然若揭,這即是被稱之為“兩大發現”之一的剩余價值論,成為科學社會主義的重要前提。又如《資本論》通過分析生產資料私人占有與社會化大生產的深刻矛盾,揭示了剩余價值的生產導致了一邊是財富的積累、一邊是貧困的加劇,生產過剩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不可避免且一次次更加劇烈、更加國際化,這樣資本主義制度的喪鐘就敲響了,剝奪者就要被剝奪了,“兩個必然”成為歷史大勢。這些基本結論當然不同于具體結論,具體結論會因特定對象和時間、地點改變而改變,詮釋者應根據這些改變作出矯正和修改;基本結論則不會因具體情況變化而過時和失效,必定長久引導人們的認知和實踐,詮釋者的作用即在于做好這種解釋和引導。毫無疑問,在經歷了西方世界2008年以來的金融危機之后,《資本論》基本的結論在今天更加具有強大生命力,是駕馭歷史方向、解決時代問題不可或缺的原則遵循;《資本論》詮釋理應“回歸”上述基本的東西,在嫻熟運用經典原理中堅持該堅持的、豐富該豐富的、發展該發展的,這才是新時代的尺度、要求和水準。

(三)“回歸”根本的立場和方法。《資本論》根本的立場即工人階級和勞動大眾的立場,即要站在歷史創造者一邊,為最大多數人謀利益、謀幸福,這一立場貫穿在《資本論》每條原理、每個觀點和每頁論述中。在《資本論》中,這一立場決定了其整體理論取向和思維特質,把世界觀和價值觀、科學性和人民性高度統一起來,成為該巨著建構的深厚基礎。今天重新檢視和進一步鞏固這一立場,就能夠不斷否定和排除各種非《資本論》、非馬克思主義立場,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更好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而這一立場在新時代的鮮明體現,就是“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習近平指出:“我們要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立場,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根本使命,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貫徹群眾路線,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凝聚起眾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團結帶領人民共同創造歷史偉業。” 〔3 〕應當說,這是對《資本論》根本立場的最經典、最權威和最具水平的新時代詮釋,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時代引領,也是《資本論》詮釋“文本回歸”的要義所在。

《資本論》根本的方法即歷史唯物論和唯物辯證法,這既是《資本論》確立的內在根據,又是實證證明的“偉大認識工具”。正如列寧指出:“自從《資本論》問世以來,唯物主義歷史觀已經不是假設,而是科學地證明了的原理”。 〔22 〕10歷史唯物論的基本立場和觀點,是詮釋《資本論》的根本方法,如生產力論、社會基本矛盾論、人民群眾觀、階級理論等,都是研究和回答社會歷史問題不可回避的根本眼光和思維。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這一既唯物又辯證的有機矛盾理論,揭示了人類社會形態發展的自然歷史性,特別是資本主義產生、發展及其被共產主義所取代的歷史必然性,至今仍然是我們研究社會運動的根本方法。唯物辯證法的規律和范疇運用,在《資本論》中得到最為生動和富有創造性的展現。如論述商品使用價值與價值的對立與統一,具體勞動與抽象勞動的對立與統一,私人勞動與社會勞動的對立與統一,資本與雇傭勞動的對立與統一,流通領域勞動力與資本等價交換的平等關系與生產領域資本無償占有剩余價值的辯證關系,商品生產所有權規律轉變為資本主義占有規律的辯證關系;如論述隨著生產力和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資本主義制度內部不斷產生自我否定、自我炸毀的經濟和社會因素,資本主義自己培育了“掘墓人”,走向否定之否定的必然命運;如論述自由競爭資本主義通過辛迪加、卡特爾、康采恩、托拉斯等形式走向壟斷和國家壟斷、國際壟斷,揭示資本主義內在矛盾演化和階段性惡化歷程,用以說明社會變革和革命條件的積累成熟,闡述資本主義的自掘墳墓和生產資料社會所有的歷史趨勢。《資本論》的根本方法,還為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提供了重要借鑒。如構建的原則即“絕大多數人利益”亦即“人民中心論”,研究的對象即包括了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形態,至于其學科性質、邏輯起點、體系框架、研究內容等也都可從《資本論》中讀出線索、形成思路、得到啟示。總之,《資本論》作為人類認識史上豐碑式的方法論寶庫,為后人提供了價值厚重、銳利管用的方法法寶,值得我們不斷繼承掌握、發揚光大,結出更加豐碩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果。

(四)“回歸”最權威的實踐標準。馬克思說過:“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 〔23 〕500《資本論》的研究寫作絕不只為建立一門什么新學科從而可以書齋式地作出無限詮釋,以滿足理論家的夸夸其談和追名逐利;它的面世只在于指導實踐、改變世界,為工人階級和勞動大眾解放和福祉服務。《資本論》的原理體系和范疇、結論都是建立在實踐基礎上的,立足于實踐處處都是真理和箴言,離開了實踐處處都是謬誤和教條。《資本論》之所以是經典名著,重要的一點即把實踐作為立論和判別是非的權威標準,尤其是廣大勞動群眾的實踐標準;馬克思推動的偉大哲學變革,也最為集中、鮮明地體現在《資本論》巨著中。因此,《資本論》詮釋的“文本回歸”最終在于“回歸”實踐標準,以實踐來驗證和推動一切理論活動,提高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水平。一是“回歸”的出發點必須立足于實踐。要從實踐出發厘清究竟“回歸”哪里、怎么“回歸”以及“回歸”方式怎樣,為正確的“回歸”打下堅實基礎。應像馬克思寫作《資本論》那樣,擯棄一切學究式意識和思維,面向人民群眾偉大實踐來讀經典、悟原理,真正把握經典的真髓真經真本事,在繼承老祖宗中勇擔屬于本代人的歷史責任和使命。二是“回歸”過程必須密切關注實踐。只有不斷地從實踐中獲取足夠養分,并根據實踐新情況、新要求和新啟示不斷深化認識和運用已有理論,才能做到“文本回歸”,形成代表時代水平的詮釋成果。新時代,最根本、最重要和最偉大的實踐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文本回歸”要始終緊扣這一時代主題,在時時傾聽實踐的召喚中學習運用經典,全面開啟《資本論》研究的新時代。三是“回歸”的效果水平要驗證于實踐。《資本論》詮釋成果乃至所有理論活動的結果,從根本上都要由實踐得到檢驗和證明,而不能由詮釋者或理論本身來品評和判斷。不僅反映對象的本質和規律要得到檢驗和證明,反映本質和規律的程度也要得到檢驗和證明,從而最為真實真切地得到是非優劣評判,推動和提升經典詮釋水平,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四、“文本回歸”提出了新時代《資本論》詮釋的主體要求

“文本回歸”既是社會歷史運動、認識辯證發展在人的頭腦中的反映,又是詮釋主體在掌握規律及趨勢的同時自覺進取作為進一步繼承、豐富和發展理論的過程,詮釋主體的素質能力就成了“文本回歸”的關鍵。歷史經驗和無數事實說明,“文本回歸”和理論的堅持與發展,與詮釋主體所具備的素質能力息息相關,這些素質能力或側重宏觀或側重微觀,或側重專業或側重實踐,或側重歷史或側重現實和未來,但都應達到與時代和“文本”相適應的水平。《資本論》詮釋“文本回歸”總體應是新時代水平,而詮釋主體素質能力也應提升至新時代水平,應像以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各代詮釋主體那樣,固本培元、完善自我,書寫歷史、不負使命。

(一)站穩價值立場。就是要站穩“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立場,堅持“為人民做學問”,通過為人民堅持和發展真理、為人民立言立業服務于社會發展進步,為人類文明進步。毛澤東說過:“為什么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 〔24 〕習近平也指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核心要解決好為什么人的問題。” 〔2 〕這一問題不解決就沒有思想和思維的正確方向,沒有實事求是和探索真理的內在動力,沒有科學有效的方法運用,所謂的成果也談不上轉化為群眾的物質力量。一段時間以來,《資本論》詮釋受到西方學術的影響,所謂“價值中立”“價值無涉”四處流行,干擾了方向、攪亂了研究、扭曲了結論,有的詮釋不是促進經典的“文本回歸”而是越來越遠離文本,甚至成為西方價值觀的代言人,這種傾向必須徹底糾正。我們應十分清醒,作為“經典的經典”的《資本論》是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高度統一,即使從最為純真樸素地對真理的追求出發,也須臾離不開《資本論》的“絕大多數人”價值立場,這是堅持真理、探求真理、踐行真理的必備前提。當然,在世界局勢發生深刻變化、我國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條件下,這一根本的價值立場還有其他相關的重要方面,如國家民族的立場、共同富裕的立場、民生優先的立場以及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立場,這都與《資本論》闡明和篤行的價值立場一脈相連,需作出全面和深入的把握。《資本論》詮釋與做任何事情一樣,“打鐵還需本身硬”,這里的“硬”首要是詮釋者價值立場的過硬;只有堅持正確的價值立場并在學習運用中更加堅定,才能提高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水平。

(二)把牢科學原則和方法。習近平指出:“《資本論》作為最重要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之一,經受了時間和實踐的檢驗,始終閃耀著真理的光芒。” 〔20 〕作為“經典中的經典”,其科學原則和方法尤其璀璨奪目、舉世公認,至今影響巨大,如歷史性原則、人本性原則、實踐性原則、階級性原則、民族性原則、開放性原則、世界性原則等,如具體和抽象方法、從具體上升到抽象和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方法、邏輯與歷史相統一的方法、內在觀察與外在觀察相統一的方法以及“人體解剖鑰匙”方法、“特殊的以太”方法、“歷史補償”方法等。《資本論》詮釋者需注重科學原則和方法的把握,提高與經典和經典作家跨時空思維性溝通的能力,鍛造和淬煉思考解決理論和實踐問題的科學原則和方法。其實,這里有兩個層次要搞清楚:一層是《資本論》所秉持并以高水平展現的科學原則和方法,是此經典之所以為經典的重要依據所在,是該巨著的真髓精華所在,同時是至今我們要“回到馬克思”“回到《資本論》”的主要依據所在。詮釋《資本論》首先要理解《資本論》,而理解《資本論》首先要掌握其科學原則和方法,原汁原味、原原本本歷數和品味老祖宗的寶貴遺產,弄明白什么是馬克思的系統科學原則和方法。另一層是詮釋者真正掌握并成為分析和解決問題自覺遵循的科學原則和方法,這即是掌握獲取成果的工具而非僅僅接受現成的成果,是更高層次的追求和更大的收獲,同時是衡量學習質量和水平的尺度。《資本論》詮釋者應當達到這樣的水準,把經典真髓轉化為血液養分,轉化為真功夫、真本事而且是“看家本領”。可以看到,前一層是基礎、是前提,后一層是升華、是超越;前一層屬于有效和有收獲的學習運用,后一層屬于研究性學習運用或高層次專業性詮釋,但都要落實在主體素質和能力上。從規律上說,詮釋者對經典科學原則和方法把握得越牢靠、越嫻熟、越上檔次,就越是有思想、有思路、有創造,“文本回歸”的意義和價值、質量和水平就越是凸顯。所以,我們必須把牢科學原則和方法,讀真經、懂真髓、得真傳,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即創造性地研究應用,最富有成效和最有成功保證地思考與實踐,推進新時代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三)聚焦時代問題。歷史在演進、認識在發展,時代變遷決定經典詮釋的主題和特征,也決定詮釋者的關注點和作為點,最終決定詮釋活動對于社會歷史的作用。社會科學研究從來不可能閉門造車,馬克思主義經典詮釋更不可能自拉自唱、自我循環,與時代隔離只會被時代拋棄。為此,《資本論》詮釋需聚焦時代問題,在思考時代、闡釋時代、引領時代中作出理論指引,發揮自身獨特作用。正如習近平指出的:“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 〔25 〕要做新時代《資本論》詮釋的“答卷人”,就要對時代問題抱有最大熱忱,像馬克思當年關注資本主義剝削秘密,關注工人階級、勞動大眾的解放和幸福那樣關心時代問題,并以不辜負時代的能力水平作出圓滿回答。當然,時代問題回答不是簡單問題,需要系統深入地追根究底、探索追求,同時包括“文本回歸”的重新叩問和探討,也包含了認識不可避免的迂回曲折。但其中不可忽視的關鍵環節,即在于把老祖宗經典論述與時代問題對接比照,找出內在的、深刻的必然聯系,依循客觀規律和內在邏輯詮釋出時代問題的解決答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回答時代課題的典范,系統回答了“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還會有許多前沿問題需要不斷解決,如高質量發展問題、國企改革問題、科技創新問題、金融管制問題、改善民生問題、公共服務問題和公平正義問題等,都有待在理論與實際深度結合處作出新的回答。我們要增強時代問題意識,“聆聽時代的聲音,回應時代的呼喚”,提高作為答卷人的素質能力,在“文本回歸”中聚焦時代問題,答出最好的時代答卷。

(四)立足實踐創新。“文本回歸”不拒絕實踐創新,必然立足實踐創新。如果認為經典詮釋就是鉆故紙堆,“文本回歸”就是泥古復舊,那就大錯特錯了。新時代《資本論》詮釋要自覺遵循辯證發展觀,確立實踐創新思維,使“文本回歸”牢牢扎根大地,尊重規律而走出新路。習近平強調:“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 〔26 〕我們所說的理論創新、實踐創新以及各方面的創新,根本的應是實踐創新,這是一切創新的最初出發點和最終目的,其他各方面的創新要以實踐創新為基礎、為動力、為目的。《資本論》詮釋不是為理論而理論,而是為實踐而理論,為創新而“回歸”文本。為此必須建構起牢靠的實踐創新理念,確立起只有實踐創新才是一切創新的源泉,才是最根本的創新,才是解決一切理論問題的鑰匙,才是彰顯主體素質和能力的最重要尺度。經典詮釋要特別注意防止兩種傾向:一種是“食古不化”,書齋式、學究式研究,尋章摘句、因循守舊,把真理闡釋成教條,把辯證解說成機械,把創新還原成守舊,把發展論述成倒退,拒絕實踐呼聲和要求,自標清高、自我欣賞;另一種是“自我中心”,經驗地和唯心地研究,實用主義和非歷史地對待經典,主觀至上、為我所用,隨意裁剪、穿鑿附會,闡釋論述全靠感覺興趣,望文生義、褻瀆經典。這兩種傾向,都離開了實踐創新要求,同時也否定了“文本回歸”的真實意蘊,走到了經典的反面。因此,擺對詮釋者與實踐創新的關系非常重要。詮釋者的能力水平也只能取決于實踐創新,實踐創新給予詮釋者無限的智慧和能量,由此造就與新時代相符合的詮釋成果。習近平指出:“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統一起來,結合新的實踐不斷作出新的理論創造,這是馬克思主義永葆生機活力的奧妙所在。” 〔2 〕我們要真正明白這一奧秘,牢牢立足實踐創新,在經典的“文本回歸”中創造性地學習和工作,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應有貢獻。

參考文獻:

〔1〕聶錦芳.掌握好“看家本領”——學習習近平關于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有關論述〔N〕.學習時報,2014-10-06(03).

〔2〕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5-19(02).

〔3〕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5(02).

〔4〕陳步偉.回歸文本:深化面向“中國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基礎〔J〕.桂海論叢,2014(05):39-42.

〔5〕劉曉薇,胡 劉.論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研究理路:回到馬克思“資本批判”原初語境〔J〕.云南社會科學,2019(03):11-17.

〔6〕程 平.堅持經典與現實相結合,推動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發展——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2015年年會綜述〔J〕.山東社會科學,2015(08):193-194.

〔7〕王鳳雙,謝 鵬.“回到馬克思”到“發展馬克思”——在文本中探求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及其當代價值〔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8(04):29-32.

〔8〕盧 剛.《馬克思靠譜》中國青年與馬克思主義的久別重逢〔N〕.成都日報,2017-04-05(07).

〔9〕習近平.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再認識〔J〕.東南學術,2001(04):26-38.

〔10〕習近平.立足我國國情和我國發展實踐 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N〕.人民日報,2015-11-25(01).

〔11〕張 晨.《資本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04-27(03).

〔12〕邱海平.《資本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紀念《資本論》第一卷出版150周年〔N〕.大眾日報,2017-07-12(09).

〔13〕洪銀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淵源〔N〕.人民日報,2017-07-03(16).

〔14〕程恩富.《資本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N〕.北京日報,2017-10-16(28).

〔15〕逄錦聚.《資本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紀念《資本論》第一卷出版150周年〔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04):1-11.

〔16〕吳易風.西方“重新發現”馬克思述評〔J〕.政治經濟學評論,2014(02):3-46.

〔17〕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8〕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9〕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0〕裴小革.《資本論》的當代價值和方法論意義〔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6-06-02(01).

〔21〕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2〕列寧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4〕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5〕習近平.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 開創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8-01-06(01).

〔26〕人民日報評論員.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四論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方法論〔N〕.人民日報,2015-01-30(01).

責任編輯 蘇玉娟

猜你喜歡
馬克思文本時代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寶藏(2022年1期)2022-08-01 02:12:28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在808DA上文本顯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電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e時代
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 10:56:23
e時代
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 10:55:36
e時代
足球周刊(2016年10期)2016-10-08 10:54:55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話故事《坐井觀天》的教學隱喻
馬克思的“知本”積累與發現
湖湘論壇(2015年4期)2015-12-01 09:29:51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9精品视频在线| 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精品1区|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 久久五月天国产自| 久久a毛片| 经典三级久久| 日韩毛片基地|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91麻豆久久久| 天天色天天综合| 制服丝袜国产精品| 国产一二三区视频| 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你懂的|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 91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国产精品妖精视频| 欧美在线中文字幕| 成人午夜免费观看| 97se亚洲| 久草中文网|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色婷婷在线影院| 日本a级免费| 久久黄色视频影|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久久免费精品琪琪| av在线手机播放| 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无码精品一区| 性视频一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自慰喷水| 国产成人精品18| 日韩欧美国产三级|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在线不卡| 国产一区二区福利| 中美日韩在线网免费毛片视频| 一级毛片高清| 国产剧情国内精品原创| 精品三级在线| 亚洲精品第1页| 91福利片| 老色鬼久久亚洲AV综合| 在线另类稀缺国产呦| 国产午夜精品鲁丝片| 欧美色丁香| 亚洲啪啪网| 中国美女**毛片录像在线| 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91精品| 精品国产aⅴ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天堂区| 蝴蝶伊人久久中文娱乐网| 免费国产黄线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AV电影在线播放| 国产成年无码AⅤ片在线|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日韩精品| 免费观看精品视频999| 国产精品手机视频| 免费人成又黄又爽的视频网站| 日本在线亚洲| 中文无码影院|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无码中字系列| 色婷婷在线影院| 五月激情婷婷综合| 亚洲视频欧美不卡| 国产va视频| 国产成人久视频免费| 又黄又湿又爽的视频|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野外拍在线| 午夜福利视频一区| 毛片免费在线视频| 青青草国产免费国产| 日本欧美午夜| 久久影院一区二区h| 美女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久久公开视频|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 青青操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色丁香| 亚洲成综合人影院在院播放| av性天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