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春嶺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仍在持續。在抗擊疫情過程中,中國始終以公開、透明、負責任的方式同世衛組織加強合作、分享信息。病毒和疫情是人類公敵,全力抗擊疫情的中國不僅在為自己而戰,也是在為地區和全球公共衛生和安全而戰。在這場“國際關注的公共衛生事件”面前,大多數國家對中國抗疫斗爭表達了支持,但也有一些國家,尤其大洋彼岸的美國,做出一些與這種共識背道而馳的事情。
其中,“趁虛而入”者有之,如今年大年初一,美國海軍一瀕海戰斗艦闖入中國南海并進入南沙群島12海里以內。“火上澆油”者有之,如美國眾院1月28日通過所謂“2019年西藏政策及支持法案”,持續干涉中國主權問題。“煽風點火”者有之,如1月31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訪英繼續施壓阻撓中國企業參與英國5G建設,借機挑撥。
“幸災樂禍”者有之,如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在接受采訪時稱“疫情的暴發有利于美國經濟,將有更多工作機會回流美國”。“抹黑中傷”者有之,如CNN將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直接稱為“武漢病毒”,其后多家美國媒體稱其為“中國病毒”,并趁機再造一波“中國威脅論”。“落井下石”者有之,如在世衛組織聲明不建議其他國家對中國采取旅行或貿易禁令后,美國第一時間宣布最嚴厲的赴華旅行禁令,過去14天內到過中國的外國人都被禁止入境。
美國政府和一些政客似乎忘了在“9·11”事件時、在次貸危機時、在2009年美國H1N1病毒疫情暴發時,中國都是如何雪中送炭的。在這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中美方乘人之危、落井下石的一系列做法不僅違背國際道義,還再次把其對華戰略調整的真實想法赤裸裸暴露了出來。
第一,美國把零和博弈思維擴展到了中美關系中更廣泛的領域。本屆美國政府上臺后全面調整國家安全戰略,把大國競爭視為美國國家安全的頭號威脅,中國成為美國眼中的頭號戰略競爭對手。在零和博弈思維下,美方之前在處理對華關系時一方面通過貿易戰、長臂管轄和制裁尋求對華經濟和科技“脫鉤”,一方面通過全方位挑起事端阻滯和打亂中國崛起的步伐和節奏。在這種零和思維和對華戰略調整下,連當前中國暴發的疫情,竟也成為一些美國人眼中的“機遇”和打壓中國的抓手。
第二,在中國經濟轉型的陣痛期和關鍵期,一些美國精英在貿易戰未見成效的情況下繼續尋求打擊中國經濟。去年中國頂住美國在經貿上的一輪又一輪攻擊,繼續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如今,突如其來的疫情正對中國經濟構成新的挑戰,這個時候,美國用力擴大疫情的負面效應、不斷為其“雪上加霜”,意在影響中國市場信心,沖擊中國經濟,達到在中美經貿戰中未實現的目 標。
第三,在國際上制造新版“中國威脅論”,借對疫情的擔憂“隔離中國”,對中國實施“軟遏制”。過去幾年美國在對外關系中一系列逆國際社會潮流而動的做法世所共睹,美國燈塔光芒不再,其推動的多個版本“中國威脅論”也不攻自破。在當前疫情持續期間,美國借一波波輿論攻勢,想把矛盾焦點引到中國身上繼而再引導到意識形態上,攻擊中國的制度,借此拉攏或挑唆其他國家共同遏制中國,其背后隱藏的心機已很明顯。▲
(作者是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所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