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歷史是一個連續的運動,變革是一個不斷的選擇?;仡櫼荒陙?,變革一詞,深入人心,變革之勢,席卷齊魯大地的方方面面。
一年來,山東北上南下,找差距、補短板,堅定不移實施八大發展戰略,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年來,山東發展質量穩步提升。“四新”經濟快速成長、“十強”產業異軍突起,這些趨勢性、關鍵性的變化接連出現,成為變革之勢的最佳注腳。
這一年,山東經濟有真實的憂慮與盼望,更有由衷的喜悅與滿足。那些憂與盼、苦與樂的“微表情”交織在一起,拼成的正是山東壯士斷腕、全力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的堅毅面孔,收獲的則是奮斗路上“穩穩的幸?!?。
這一年,傳統山東、未來山東,兩種維度的發展模式在新舊動能轉換的大局中,激烈碰撞,陣痛與希望交雜在一起,構成了一個復雜但充滿種種可能的棋局。
世事如棋局局新。在復雜的發展棋局中,山東既有傳統產業尾大不掉的“后手”之困,又有新舊動能轉換的“先手”之優,所有的這一切,無不考驗著改革者破題的勇氣與智慧。
2018年年初,省委書記劉家義在山東省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動員大會上說: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向高質量發展進軍,已經風生潮起,但前進道路不會一帆風順、一馬平川,必然荊棘叢生、困難重重、崎嶇不平!
2019年年初,省委書記劉家義在“擔當作為、狠抓落實”工作動員大會上說:美好藍圖鼓舞人心,戰略安排催人奮進?,F在的主要任務,就是擔當作為、狠抓落實,把“規劃圖”變成“施工圖”,把“時間表”變成“計程表”,讓藍圖成為現實。如果不能撲下身子抓落實,一切只能是“空中樓閣”“鏡花水月”。
從新舊動能轉換“全面起勢”的2018年到“擔當作為、狠抓落實”的2019年,改革路徑清晰可見,無不彰顯著決策層面對復雜局面的清醒認知和謀篇布局的功力與定力。
新的使命和任務已經到來。2019年12月25—26日,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在濟南舉行,會議用七個“堅定不移”明確了2020年的七項重點任務: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堅定不移打贏三大攻堅戰,堅定不移保障改善民生,堅定不移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堅定不移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堅定不移推動科技創新引領,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
在山東跨越轉型蝶變、浴火重生的重要關口,七項重點工作任務,七個“堅定不移”, 又一次凸顯了決策層關于改革的勇氣與智慧。
放在更大的歷史坐標中回看、展望這三年,一種身處大變革時代的使命感更是撲面而來。2018年,改革開放四十周年,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在歷史進程的關鍵節點上,山東正視自我,革故鼎新,擁抱新的時代風口。
海岱潮生,波瀾壯闊。齊魯風來,山河日新。山東正以絕大的勇氣,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在新時代的發展“航線”上,競賽千帆。

2019年2月11日,春節后上班第一天,省委省政府召開山東省“擔當作為、狠抓落實”工作動員大會。

2019年3月28日,省教育廳主要負責同志參加《問政山東》。
“思想走在行動之前,就像閃電走在雷鳴之前一樣,沒有思想的解放,就不會有敢闖敢試的膽氣?!?018年6月,省委書記劉家義在省委十一屆五次全體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如是說。
從那時起,山東便開啟了一場走出去,對標、學習先進省份的浪潮。當年7月,省委書記劉家義、省長龔正率最“高配”黨政代表團,赴蘇浙粵三省考察學習,來自南方清新之風在齊魯大地持續激蕩。
一年之后的7月21日,山東省黨政代表團又一次開啟了赴先進省市的“取經”之旅。這一次學習為期5天,北京、上海、雄安新區成為新的學習對象。7月25日下午,代表團結束學習,返回濟南,一下高鐵,馬不停蹄,就在濟南西站會議室召開總結會議。
“總結北京、上海、雄安新區的成功經驗,核心在制度創新。推進制度創新,最根本的是要抓好流程再造。”劉家義在總結會議上的一番話,指明了學習的收獲和下一步的工作重點。
除去省級層面的黨政代表團,山東各個城市也紛紛外出學習,“”北上南下”成了山東16城市的“集體動作”。
媒體公開報道顯示,山東16城市的學習步伐,遍及全國30多個城市,不僅包括長三角、珠三角等東南沿海發達地區,還涉及重慶、成都、武漢等中西部城市。
濰坊市委書記惠新安的一篇演講,成為了當時熱議的文章。在率團赴南方五市考察歸來后,惠新安細數差距并談到:“南方干部對國內、國際情況都了然于胸,交談起來滔滔不絕、信手拈來,感覺我們跟人家不在一個時代。”山東為何留不住鳳岐茶社,也成為當時山東政商人士反思的話題。其背后隱含著山東長久以來的一個痛點:山東為什么留不住一家未來會成長為國家級眾創平臺的企業孵化器?
刀刃向內,放下架子,在思想深處來一場自我革命,唯有如此,創新的動力與活力才會被最大限度地激發出來。
每個城市都在尋找自己的對比目標。濟南跑北京跑得特別“勤”,青島則與深圳“鉚上了”,2019年3月25日,市委書記王清憲率青島黨政代表團赴深圳考察學習,明確提出要“學深圳趕深圳”,“凡是深圳能做到的,青島都要做到?!?/p>
其他各個城市的學習目標也很有針對性。煙臺對標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省內對標濟南、青島;淄博對標佛山、寧波、無錫;日照對標揚州、湖州、珠海;泰安對標紹興,濟寧、臨沂、棗莊、聊城則對標了淮海經濟區“老大哥”徐州。
學習、對標的積極成效已然在一些城市顯現。比如青島,通過半年的“學深圳、趕深圳”,青島創新出現了一些好兆頭,高質量發展要素在加速集聚,新動能引領特點愈加突出。
2019年上半年,青島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38.1%,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59.3%?!?018年中國獨角獸企業研究報告》顯示,山東4家上榜的企業全部來自青島,數量位居全國第8,打破了青島多年“零入選”的尷尬。
對外對標先進,積極學習,對內擔當作為,監督亮劍。一年來,山東政壇出現的風氣之變打破了外界對山東的固有、刻板印象。
2019年3月3日18點,山東首檔省級電視問政節目《問政山東》播出,犀利的風格讓整個山東為之一振。與此同時,一些地級市也先后開通電視問政節目,問政在山東受到空前重視,“連夜整改”成為了問政節目的標配,一個從上至下覆蓋全省的問政體系日漸成型。
營商環境是問政節目關注的重點。2019年4月25日,《問政山東》節目曝光棗莊48家飲料企業一年內3次集體停業整頓,營商環境一刀切的問題,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第一時間成立了督導組,對曝光問題進行了調查。5月31日,聊城首期電視問政就聚焦優化營商環境,企業注冊跑多趟、施工圖審查首次通過率極低、夏季限電方案不合理造成企業損失,讓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心跳加速。
為擔當者擔當,讓實干者實惠。山東不斷完善政策體系,出臺重點任務實施方案,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并重,激勵全省各級干部忠誠干凈擔當,營造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讓改革創新、干事創業成為山東干部的鮮明特征,讓人人敢擔當、人人善作為成為新時代山東的主旋律。

僅用108天,國家超算濟南中心科技園主樓拔地而起。

落地青島的新能源汽車項目。

2019年6月11日上午,魯南高鐵菏曲段施工現場。魯南高鐵日曲段已于2019年11月26日通車運營。
2019年4月,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擔當作為、狠抓落實”重點任務的實施方案》,推出了42條具體措施,要求各地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2019年12月,山東省紀委監委出臺了《關于查處誣告陷害行為為干部澄清正名的工作辦法(試行)》,進一步從制度上釋放了為擔當者擔當的強烈信號。
條條舉措直指堅守崗位、默默奉獻的基層干部。2018年12月11日,蔡洪輝在濟南市歷城區住建局審批科科長崗位上,被任命為國家超算濟南中心科技園項目建設指揮部工程部長。2019年7月1日,蔡洪輝被評為濟南市“出彩型”好干部。相關數據顯示,“出彩型”好干部在濟南的提拔重用比率已達60%。
與最強者比拼,與最快者賽跑。從思想再解放到激勵監督機制的健全,一股創新求變、擔當作為的干事創業之風,在齊魯大地蔚然成型。
蔡洪輝創建了大項目建設的“濟南速度”。他所負責的國家超算濟南中心科技園項目,僅用108天,一座11萬平米的圓柱形超算中心主樓便拔地而起。
同樣的例子還有很多。2019年7月13日,濰柴國際配套產業園項目集中簽約暨開工奠基活動舉行,20家來自世界各國的企業簽約落戶濰坊。12月13日,短短5個月后,該產業園舉行1號廠房交鑰匙儀式,山東宇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為配套產業園首家進駐的企業,實現了園區開工、項目簽約、廠房交付、企業進駐僅150天的“濰柴速度”。
而為了推動新希望六和生態養殖項目落地,昌邑市飲馬鎮用10天時間解決了390畝廠區內遺留問題,用2天時間新調整土地200多畝,25天內為企業辦完全部手續。
威海市德國健康生態飲品4.0項目,一天之內拿到用地許可證、不動產證和工程許可證;濟南將企業開辦環節壓減為企業登記、印章刻制備案、申領發票3個環節。
……
發展是硬道理,項目是硬支撐。優質項目的快速落地既是高質量發展的突破口,也是應對經濟下行、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有力手段。記者從省發展改革委獲悉,2019年11月份,1140個省重點項目(11月底,48個新舊動能轉換優選項目調整出庫)當月完成投資458.6億元。1—11月份累計完成投資3821.8億元,104個省重大建設項目、865個新舊動能轉換優選項目均提前1個月完成年度投資計劃。
從2019年年初提前下達省重點項目到優選兩批新舊動能轉換項目,從設立動態調整機制到建立重大項目督導服務平臺,從各市黨政負責人帶隊招商引資到“修煉內功”加快流程再造,一項項務實舉措,無不彰顯著山東加快重大項目建設的決心和速度。
行業龍頭企業是再造產業鏈的關鍵。自我省實施新舊動能轉換政策以來,按照新舊動能轉換要求,山東將在“十強”產業發展中找準定位,明確發展重點和發展方向,通過“一業一策”制定完善支持配套措施,集中優勢資源實現“十強”產業重點突破。
2019年11月,省發展改革委公示了山東第一批“十強”產業集群領軍企業庫擬入庫領軍企業名單,共有60家企業將擬入集群領軍企業庫。入庫企業中,既有國企,也有民企,入庫企業將被重點培育,在土地供應、項目立項、融資、先行先試等方面不斷完善政策支持體系,促進政策資源向重大項目集中。
2019年11月26日清晨,山東臨沂北站的進站大廳已經擠滿了游客。他們中有很多人是特意為體驗臨沂市首列高鐵列車而來。
當天上午11時50分,臨沂市首列高鐵——G5586/6次高鐵列車從這里始發。列車經由新開通的魯南(日蘭)高鐵日曲段,于當日13點04分到達濟南西站,總用時74分鐘。
這條線路的通車,徹底結束了臨沂革命老區不通高鐵的歷史,從此,沂蒙革命老區接入全國高鐵網,山東省內高鐵實現環形貫通。
數據顯示,一年來,山東建成通車高速鐵路項目2個、240公里,全省高鐵運營里程達到1987公里,新開工高鐵項目4個、382公里;完成新建、改擴建高速公路項目9個、771公里,全省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6447公里,新開工高速公路項目5個、333公里;港航、機場、城市軌道交通建設也分別超額完成年度投資及工程推進任務。
除了“鐵公機”“電氣水”等傳統基建項目,以新技術、新科技為主要方向的“新基建”項目也成為山東投資的熱點。2019年6月初,山東發布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第二批優選項目名單,其中,涉及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的項目達500個。
除去大項目,山東同樣高度重視高成長性中小企業發展,2018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求,“努力培育一批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和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讓其成為壯大“四新”經濟、促進動能轉換的重要力量。
資料顯示,山東是全國第一個在省級層面部署開展培育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和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的省份。2019年10月份數據顯示,山東省有198家瞪羚企業,其中48家正在籌劃上市。超過90%的瞪羚企業集中在“十強”產業領域,有93%是高新技術企業,企業平均年營業收入7100萬元。
大批優質項目的快速落地離不開一個健康的營商環境,近年來,圍繞全面深化改革,加大制度創新和政策供給力度,山東先后出臺非公經濟發展10條和國企改革10條,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45條,擴內需補短板促發展42條,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35條,推出人才新政20條,實施穩定和擴大就業20條等一系列文件,“一次辦好”和“流程再造”成為了政府服務的基準法則。

煙臺近海航拍圖。
實施新舊動能轉換,一個外部因素便是山東在全國區域協調發展中處于一個相對尷尬的位置。北有京津冀、雄安新區,南有長三角一體化,西有中原城市群、鄭州成為國家級中心城市,在“群狼環伺”中,如何定位山東?在中國乃至世界的發展格局中找到自己的坐標,這是實施新舊動能轉換的一個重要考量。
山東調整區域布局的動作非常迅速。2019年1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山東省調整濟南市萊蕪市行政區劃,撤銷萊蕪市,將其所轄區域劃歸濟南市管轄。
一個是全國省會城市首位度排名墊底的城市,一個是山東最小的地級市,在區域發展格局深度調整的當下,其合體意義非同一般。
從全國區域發展大局來看,“濟萊合體”有利于把濟南打造成為山東省對接京津冀、支撐雄安新區建設的重要戰略節點;從山東省境內看,這次區劃調整,是山東省加快現代化強省建設的重大舉措。畢竟,“濟南好,大家好;濟南強,山東強;濟南隆起,全省受益”。
“積極推進省會、膠東、魯南三大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培育發展濟南、青島都市圈,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山東半島城市群?!?019年的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推動山東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具體舉措。
“省會、膠東、魯南三大經濟圈”“濟南、青島都市圈”“山東半島城市群”,為我們描繪了作為山東八大發展戰略之一的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未來前景。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這些關于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新舉措,意義自然非同一般。
山東是各種意義上的“小中國”,其區域發展格局也與全國大致相同,呈現由東向西梯次發展特征。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是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是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的重要支撐。
目前,山東這三大經濟圈內部,已通過高鐵、高速公路、鐵路骨干交通網絡聯系,基本形成了“一小時”生活圈和工作圈,聯系相對密切,一體化發展趨勢明顯。
新的歷史時期,新的區域定位。如今,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自貿試驗區、上合示范區等國家戰略在山東疊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實施,為山東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這是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山東的政治任務,也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為此,山東各地勇于創新,大膽闖、大膽試,“農地入市”、農業開放發展綜試區等創新性做法,走在了全國前列。
在禹城市辛店鎮,由13個村共同創建的禹城市萬創科技服務有限公司,以272.7萬元獲得37.88畝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50年使用權,并建設廠房對外出租,引進不少有潛力的企業?!稗r地入市”新模式在不改變土地集體所有情況下,讓農民以多種形式享受土地權益。“在家門口上班,賺得不比城里少,心里也踏實。”村民崔梅說。

青島燈光秀。
鄉村振興,農民是主體,人才是關鍵。山東出臺了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若干措施、加強基層農技推廣人才隊伍建設的20條措施等政策,組織“千名干部下基層”,實施“千企助千村”振興行動,啟動免費“農科生”定向培養計劃,全省累計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4萬人、認定4萬人。東營市開展試點職業農民職稱制度,首批84人獲評職業農民職稱。“這是對農民職業尊嚴的認可,更激勵我們扎根農村干事創業?!鲍@評職業農民職稱的大學畢業返鄉青年許家磊說。
“竹板聲聲響不斷,幸福日子說不完。小康路上邁大步,咱們百姓笑開顏。”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東營市墾利區興隆街道漁洼村百姓把黨的政策融入呂劇,用積極向上的唱詞弘揚正能量。目前,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在山東各地陸續建成,全省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建成率達99.3%,建制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成率達89.4%,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最大的潛力在海洋,最大的新動能也在海洋。向海圖強、經略海洋,也是習近平總書記給予山東的政治任務。“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要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貢獻?!绷暯娇倳浽趨⒓邮龑萌珖舜笠淮螘h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為此,山東沿海各市加快構建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建設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培育壯大新動能。煙臺市委書記張術平認為,海洋是煙臺最大的潛力、最大的空間、最大的動能,將以突破發展海工裝備制造業、海洋港口、海洋文化旅游業、現代海洋漁業、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海水淡化及綜合利用業等“六個突破”為重點,精心謀劃經略海洋這篇大文章,不斷培育壯大海洋經濟發展新動能。
煙臺政府部門公布的信息顯示,2019上半年“六個突破”產業產值共1431.7億元,占全市主要海洋產業產值的80.9%,支柱作用明顯。
碧海藍天也是金山銀山。一直以來,山東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著力建設綠色山東、生態山東。在海洋生態環境建設上,率先開展大范圍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創建,劃定海洋生態紅線區233個,建設各類海洋保護區40個,設立了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

煙臺中集來福士擁有國內最大的半潛式鉆井平臺制造基地,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個擁有自升平臺、半潛平臺、海工特種船舶系列產品線的海工企業。
緊盯“黃河灘”,聚焦“沂蒙山”,鎖定“老病殘”,一年來,山東統籌各類扶貧資源,抓住脫貧攻堅這個重點,向菏澤、臨沂等深度貧困地區聚焦發力。
“我們是自己建自己的房子,最關心質量和進度?!?019年12月9日,在菏澤東明縣,盡管天氣寒冷,但掩蓋不住唐麗說起新村住房的熱情。在長興集鄉8號村臺上,來自黑崗村的唐麗看著房子地基用的鋼筋密密麻麻,能抗8級地震,而且是一級防水,不禁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更多希望。
來自黃河灘區遷建工程的捷報,是百姓共享發展紅利的縮影。2019年年初,省委、省政府印發工作方案,著力抓好20項民生實事的落實,黃河灘區居民遷建是其中重要一項。
改善民生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從百姓最關切的問題入手,從最難改的地方入手,山東改革力度之大、效果之好,贏得群眾點贊。
“一老一小”的問題最牽掛人心。以前,濟南市匯波小學學生家長劉平森,一到下午4點就從單位請假跑去學校接娃。2019年,山東全面推開中小學課后服務工作,學校開展率達94.63%,有需求的小學生基本覆蓋。“課后4點半,孩子由老師帶著練乒乓球、籃球,學剪紙,參加社區活動,這些都是免費的。孩子各項能力提高了,我也能更安心工作了?!眲⑵缴f。
針對農村養老問題,2019年山東安排了1.6億元資金,積極開展“農村幸福院+周轉房”試點工作,推動建立農村分散供養特困老年人、低保家庭老年人、建檔立卡貧困老年人集中居住的養老新模式。最近,山東省民政、財政等部門又專門出臺文件,進一步規范農村幸福院建設和運行管理,逐步建立政府扶得起、村里辦得起、農民用得上、服務可持續的長效運行機制。
民生是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指南針”,抓民生就是抓發展。一年來,山東一項項民生工程的落實,既是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金鑰匙”,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金種子”。
民生改善孕育發展新動能。山東通過持續發展強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物質基礎,通過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創造更多有效需求,不斷拓展更大發展空間。
日前,山東省衛健委公布首批75個醫養結合典型案例,令人有些意外的是,屬于欠發達地區的菏澤,有7家醫養機構榜上有名,入選數量居全省之首。
醫養健康產業是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產業之一,省級層面,積極推進第一醫科大學、康復大學、國際醫學科學中心、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建設。市級層面,菏澤市以創建國家級省級醫養結合示范市為契機,突出特色、錯位發展,截至2019年11月底,全市發展醫養結合服務機構121處,28個鄉鎮衛生院和敬老院實現“兩院一體”模式,社會資本舉辦的兩證俱全醫養機構33處。
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正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全省4650家鋼鐵、建材、有色等企業完成無組織排放整治,新車注冊登記限定為國六標準……2019年以來,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繼續發力,還老百姓藍天白云、繁星閃爍,由此也倒逼經濟加快走上綠色發展之路。
“這是社會穩定、民安物阜的一年。我們高質量打好‘三大攻堅戰,有力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持續打好‘藍天保衛戰等八場標志性戰役,‘藍天白云、繁星閃爍由‘奢侈品變成‘日常品。我們扎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0多萬人,社會養老保險覆蓋7700多萬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9500多萬人,20項民生實事扎實推進,人民群眾有了更多更實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饼徴¢L在2020年新年獻詞中這樣說。

菏澤鄄城縣李進士堂鎮黃河灘區遷建建設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