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洋 高歌

郭樓鎮古城村南科技觀光園里的油菜花田吸引了眾多游客。
“走融合發展之路,方能做好鄉村振興的文章。環境的改變,最終會帶動人的改變。”濟寧市汶上縣郭樓鎮黨委書記李福坤這樣感慨。
作為鄉村振興的示范片區,郭樓鎮在城鄉融合的發展與探索中,走在了前列。2019年,示范片區代表汶上縣迎接了濟寧市新舊動能現場觀摩會,榮獲全市十佳項目,晉升為市級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區。近年來,郭樓鎮推進產城融合、鎮村融合、農文旅融合,積極打造了郭樓鎮城鄉融合發展示范片區,探索出一條以城鄉融合發展推進鄉村振興的新路。
“鄉村振興,關乎民生,須臾不可松懈。”這是濟寧市汶上縣郭樓鎮黨委書記李福坤對待“鄉村振興”的態度。
郭樓鎮位于濟寧市汶上縣北部,歷史上,郭樓鎮的地理位置曾出現過兩個國家——商代的厥國(古稱厥城)以及西周初期的郕國。這在一定意義上證明了其優越的地理位置。
近年來,郭樓鎮堅持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推進產城融合、鎮村融合、農文旅融合,積極打造郭樓鎮城鄉融合發展示范片區;將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落到了實處;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措施得到了有效實施,曾經默默無聞的郭樓鎮,搖身一變,成為山東省首批鄉村振興示范鎮。
打造出市級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區的郭樓鎮,其蝶變之勢,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據郭樓鎮副鎮長張峰介紹,郭樓鎮于2012年響應國家號召開展農村鄉村振興,郭樓鎮試點先行,經過幾年的創建逐漸成為典型。打造示范區需要嚴謹而科學的規劃,“立足郭樓鎮地理特點及經濟社會發展現狀,規劃了人口相對集中、產業相對聚集的城鄉融合發展示范片區,東起王府莊,西至小古墩,面積約20平方公里,涉及20個村,戶籍人口兩萬余人,約占總人數的40%。”
提升鄉村環境并非易事。在張峰的記憶中,“需要做的改變太多了,工作是瑣碎的,往往按下了這頭,起來了那頭。”自2014年起,郭樓鎮首先展開鄉村環境整治,打造“美麗鄉村”。從修路、綠化、建標識牌、打造主題一條街,到更換太陽能燈、垃圾分類等,從細節著手,郭樓鎮開始發生改變。
“建設和文明要兩手抓”,2016年起,郭樓鎮逐漸加強文化活動的開展,組織了好媳婦、好婆婆等各類評選活動。鄉親們的精神面貌開始發生變化。
“鄉村治理是個大難題”,郭樓鎮的基層干部們也遭遇了巨大的挑戰。“通過幾年的鄉村建設工作,總結下來,經歷了無數挫折。”張峰表示,設計容易規劃難,有了想法缺乏科學、嚴謹的規劃,農村建設存在資源不平衡的巨大短板;立項容易建設難,往往在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都是前所未有的,這對領導者和實施者都是嚴峻的考驗;維護容易落實難,農村常年存在的不良習俗有待破除,不破不立,但要落實到每家每戶,工作量是巨大的。
好在,郭樓鎮的改變已經悄然發生,在完善基礎建設之后,迎來了“產城融合”的發展機遇。
無業不興城。城鎮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載體,產業發展是新型城鎮建設的重要支撐。
據郭樓鎮黨建群團辦公室副主任鄭體虎介紹,郭樓鎮立足產城融合發展的科學理念,對新型城鎮建設進行科學規劃。“我們特地聘請了北京清華大學文化旅游創意學院、南京中設設計集團高標準編制規劃,確立了城鄉融合發展‘一鎮三區總體規劃。”
“一鎮三區”指的是:以鎮駐地為中心,打造5平方公里的城鎮核心區;依托陽城煤電,打造西部循環工業示范區;依托光伏農光互補項目和古郕AAA田園景區,打造中部現代農業示范區;依托美麗鄉村建設,打造東部美麗鄉村示范區,構建起20平方公里城鄉融合示范區框架。
產業園區建設與城鎮建設并重,郭樓鎮加快布局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繪就了城鄉融合發展的新藍圖。
產業園區往往代表了一個區域內的經濟活力。在郭樓鎮,以山東裕得金屬制品有限公司(下稱裕得金屬)為基礎,依托便利交通條件,打造了以機械加工為主的工業產業發展集聚區。
裕得金屬副總經理榮存表示,“我們能在郭樓鎮落地,得益于當地政府良好的招商引資環境。事實證明我們的選擇是正確的,裕得金屬成立后,政府為我們企業開路,我們又規劃、建設了古樓鎮機械加工產業園。”
如今,機械加工產業園已經成為郭樓鎮新的經濟增長點,為郭樓鎮培育了更多的名牌產品和領先企業。與此同時,企業的發展改善了當地的就業形勢。以裕得金屬為例,企業為周邊地區解決了100余人的就業難題。
水口村是距離裕得金屬最近的一個村莊,吳遠(化名)一家曾是村里頑固的貧困戶。裕得金屬落地后,一家三口人都到廠里工作,如今平均每人月薪5000元以上,不僅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還在縣里買了新房子。
農民就近就業變工人,出居住區就進產業園,郭樓鎮產城融合互動發展的良好格局已初步形成。截至目前,郭樓鎮已初步建成加工園區2個,現代農業園區6個,文化旅游園區2個。為產城融合發展搭建了平臺,拓展了空間。
在與裕得金屬相隔15公里的林廟村,郭樓鎮依托投資7.6億元、占地5000畝的農光互補項目,引進了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上海孫橋溢佳公司,并注冊了汶佳現代農業科技公司。完成建設連棟智能玻璃溫室1座、新型柔性墻日光溫室29座、防雨防鳥連棟大棚19座、塑料拱棚1000座,建成現代農業技術展示中心,種植圣女果、火龍果等高品質產品。
據了解,2018年以來,示范片區內共引進機械加工、板材家具、新型材料、現代農業文化旅游等產業項目8個,可安置3500名農民在家門口就業,初步形成了自身的產業體系。
產業發展的同時,鄉親們的思想也發生了轉變。
為了因地制宜、錯位發展,郭樓鎮大力發展“一村一品”特色產業,“黃金白菜”“玫瑰花茶”“古城草莓”等系列特色農產品品牌逐步打響,郭樓鎮走上了“一村一品”高質量發展的振興之路。
其中,孫莊村、大李莊村建設了玫瑰、杭白菊種植基地,王府莊村通過村集體注冊的樂農農業公司與安徽天寶藥材有限公司合作建設了中藥材生產基地,崔園村建成了果樹采摘園和蔬菜種植基地。通過發展“一村一品”,帶動增加農民收入220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也實現較快增長,截至目前,示范區內所有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10萬元以上,片區內共培育各類品牌產品7個,形成各顯所能、百花齊放的局面。
草莓采摘園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網紅產品”。
古城村村民徐建華的經歷是所有受益者的縮影。2016年,徐建華通過鎮政府組織的外出參觀學習,認識到農業經濟作物種植經濟效益更好。2016年春季,他拿出自己承包的土地100余畝先后種植了40余畝訂單杭白菊,60余畝一年三季輪播種植的菠菜、毛豆,當年獲利15萬元。
2017年8月,徐建華申請注冊了汶上縣翔鑫農業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5月鎮政府統一組織大家到外地考察經濟作物種植項目,了解到草莓種植效益比較強利潤很可觀,回來后我便建了8個大棚種植草莓。”徐建華憑著多年做生意的經驗,結合現代經營模式為自己的公司注冊商標,設計了自己的產品外包裝,嚴格把握了產品的質量,走進了高端市場,2019年僅12畝草莓就獲得了30多萬元的利潤。
借助于政府的引導和支持,徐建華將自己的草莓大棚改造成了采摘園。“游客量最多的時候,路邊的私家車少說有上百輛,停都沒地兒停。”徐建華說。
如今,徐建華已經是郭樓鎮遠近聞名的“草莓專家”。許多村民效仿他建了草莓種植大棚,搞起了中藥材種植,徐建華個人扶持帶動營墻、郝營、崔園等村發展種植草莓大棚34個,帶動毛廟、楊集、大李莊等村發展中藥材種植100余畝。安排精準扶貧戶就業8人,解決本村和周邊村村民就業300余人。
目前,示范片區新型經營主體已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主力軍,種糧大戶發展到230家、家庭農場96個、農民專業合作社60家,比2017底分別增加42家、19個、12家,農民就業創業的動力不斷增強。
誰曾想到,往日破舊落后、雜亂無章的小山村,經過一年打磨,搖身一變成了旅游圣地?這樣的變化真實地發生在郭樓鎮古城村。村莊景區化。郭樓鎮以古城村為核心區域,探索“園區+景區”新模式,把現代農業向產業園集中,把現代農業園區打造成特色景點,把村莊打造成田園景區。
潤米、蒸餾、發酵、密封酒缸……古城村的酒坊生意紅火,有游客慕名前來買酒。據酒坊老板說,旺季一天光賣酒就能有六七百元的收入,酒坊兼餐廳,兩部分的收入加起來,一天最多能到三千元左右。“這是原先務農時怎么也想不到的。”像酒坊老板一樣,依托村內游客實現增收致富的人不在少數。
走在古城村,臨街商鋪就是村民的自住房,有賣小吃、紀念品的,有開小超市的,有賣土特產的,還有油坊、酒坊。許多村民都做起了小生意,頗有成行成市的熱鬧場面。“村里很多擁有閑置房間的村民們開了民宿,每家民宿一年的收入接近五萬元。原先村里就一個小賣部,景區一開發,現在增加到了三四個。” 古城村村委書記李召林介紹。
村子里的小生意,都是村民們世代傳承的手藝,不僅是文化的繼承,更是產業的延伸。
實現“景村共建”,是古城村推進鄉村振興的動力源泉。據李召林介紹,從去年建設景區至今,通過政府扶持、推廣,古城村已經塑造起自己的品牌效應。將本土人文歷史、地域美食和農特產品結合起來,通過“農業+文化+旅游”的發展模式,拓展鄉村旅游市場,促進現代農業和特色旅游業的融合發展,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古城村的成功,在于鎮政府充分挖掘古郕國文化底蘊,通過打造‘郕國故都、榮子故里文化品牌,積極傳承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實的文化保障。” 李召林說。用農業筑牢發展根基,用文化彰顯發展內涵,以農文旅大融合激發內生動力。郭樓鎮做好了“現代農業+歷史文化+全域旅游”的大文章。
近年來,郭樓鎮堅持“產業興鎮、工業強鎮、農業立鎮、文旅活鎮”理念,以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為統領,初步形成了機械加工、板材家具、新型材料、現代農業、文化旅游為主導的產業體系。
生態價值正在轉化,產業規模正在形成,網紅景點加快建設,運營模式不斷創新,郭樓鎮走出了一條以城鄉融合發展推進鄉村振興的新路。一個生產、生活和生態協調的鄉村振興大格局已初步形成。

“草莓專家”徐建華是郭樓鎮的農業能人,為鄉親們提供了寶貴的創業經驗。陸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