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衛娟

《我愛手袋》,凱特周著,68.00元,花城出版社。
“中國好編輯”楊曉燕有言:出版是我熱愛生活、探索世界的方式。
曉燕做書17年,多誠意之作,常爆款常經典。《講談社·中國的歷史》銷售200萬冊,余秀華的《月光落在左手上》銷售20萬冊,曉雪的《優雅》銷售45萬冊,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獨行的豬》銷售80萬冊,六神磊磊的《六神磊磊讀唐詩》銷售26萬冊,蕭寒與綠妖的《我在故宮修文物》銷售18萬冊,程浩的《站在兩個世界的邊緣》銷售20多萬冊……《我愛手袋》甫一出版,在當當網列文學新書第一,好評率100%。
《我愛手袋》確有暢銷體質,裸脊線訂,厚書平攤,全彩印刷,大圖精美,文字暢達。編輯選用岳陽涂布純質紙,幾乎百分百植物纖維,手感好,翻閱舒服。
這是曉燕的體貼和匠心。某種意義上,她不是做書,而是養書。“打磨四年,數易其稿,為包迷和我這樣的包小白做了一本書——《我愛手袋》”。她一直想做一本關于包包的書,認識了作者八九年才自然而然緩緩結出這個果。《優雅》一書,從動念到曉雪同意,歷時八九年,制作過程則長達兩年。從書名到封面到內文圖片,各種嘗試,甚至最后又回到原點。
《我愛手袋》沿襲了曉燕做書一貫路徑:對一事物一現象感興趣卻不明所以,就去找這一行的影響力人物,讓一個人通過一本書講清楚。
本書作者凱特周,即“包小姐”,是國內最受歡迎的手袋博主。2008年她在北京開設第一家店,至今已經在北京、上海、杭州、武漢等地擁有了十家線下專賣店,并在天貓上開設旗艦店。
除了行業成就,凱特周的個人魅力也值得嘉許。那種別人家的學霸小孩,從小循規蹈矩不讓父母操心。《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大衛 ·布魯克斯這樣說她:把別的孩子用來叛逆的精力用來取悅成年人。父親是科學院院士,母親是高工,她順理成章地考上了清華大學電機系,然后留美,獲得理海大學計算機工程碩士學位和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MBA學位,并先后擔任軟件工程師和高級管理咨詢師(德勤咨詢)。她順利留美工作、結婚買房,過上了中產階級生活,實現了所謂“美國夢”。在38歲時,咔嚓放棄這一切,轉身到一個全新的事業。
一位理科學霸,因為喜歡美和藝術,因為喜歡包包,而從計算機和咨詢行業轉身,這種跨界,突破了我們關于文理教育的狹窄認識和匱乏想象力。不給自己的人生設限,從心所欲,這樣的人越多,這個社會越開明越有趣越自由。
十多年前,獨立設計領域還是一片荒蕪,多少人勸她三思而后行,到現在,妹妹依然不敢相信姐姐的更換賽道。這樣的凱特周帥極、酷極,她自己卻覺得自然而然。
她和時尚界曉雪是發小,在北京電力科研大院一個單元一同長大。2004年,曉雪作為《世界時裝之苑》中文版主編去紐約參加時尚活動,凱特周跟著“蹭吃蹭喝蹭派對”。作為愛包的小資女性,她對C+語言駕輕就熟之余,最愛看美國著名博客“包包博客”(Purse Blog)。曉雪到來,讓她近距離地感受到這一行業的魅力,一顆種子開始萌芽。2007年9月的一個下午,她突發奇想,要在新浪博客上開一個包包博客,于是馬上安裝漢字輸入法、注冊“靚包博客”。盡管在英文環境生活了十幾年,但她還是用幾個小時折騰出了第一篇博客,文章這樣寫道:
靚包是我清晨的那杯缺不了的咖啡,是雨后窗外那一道意外的彩虹,是百看不厭的《欲望都市》和《電子情書》,是我永遠的inspiration。一句話,包包里有美,有藝術,有文化,有故事。

2018年2月,巴黎,凱特周(中)與SALARMilano兩位設計師在一起。
一篇博文被曉雪轉到自己的博客里,結果倆博客同時讀者猛增。2008年,國內最受歡迎的手袋博主放棄了喜歡但不算熱愛的工作,成了凱特周手袋的創始人兼設計師手袋買手,把各國獨立設計師的手袋品牌介紹到中國。此前,她發現國內的手袋除了萬元以上的奢侈品牌,就是胡亂抄襲、毫無品位的無名品牌,在國外發展很快的獨立設計師品類完全不存在。根據商學院和管理咨詢經驗,她判斷這件事基本靠譜,就做了。
她的跨界成功,看似偶然,卻是必然。愛美愛藝術愛包包多年,看包包博客寫包包博客多年,她已做好相應的行業準備。她的教養、謙虛、執行力、自律、博學則在另一方面為她的事業保駕。在碎片化閱讀時代,凱特周一直保持著每周至少讀一本書的習慣,每天早上五六點鐘就起床鍛煉。做書的過程,凱特周的優秀和細節把控令曉燕印象深刻。每次出現,從衣服鞋子包包到耳環項鏈戒指,凱特周講究得一絲不茍極具國際范兒。越了解她的工作強度,越覺得她對美的追求是一種生機勃勃的生命熱情,是對自己的一種要求、一種表達。《精品購物指南》的編輯也有同感:成功的女人都美。黎貝卡則說:穿得美掙得多,美麗就是生產力。
從講究衣服到配飾得體再到姿態高級,實際上是一種段位的攀升。捕捉這個變化、認同這個常識,讓凱特周毅然投身、楊曉燕堅持成書。物質即精神。包包是一個女人生活方式和思想境界的映射,不僅僅是時尚,而是關乎人怎樣定義自己、怎樣定義自己的生活。
女性喜歡互鑒衣品、包品,老友相見,互相種草一下剛入手的三宅一生黑色褶皺包等非常自然。《我愛手袋》發布會上,讀者往往帶著名牌包包、中古包包來現場分享。2019年12月21日,單向空間愛琴海店,讀者帶著名牌包或設計師包魚貫而入。習慣了文藝范兒的店長大受震撼,悄悄說:這次的讀者,貴氣!和藏家互鑒一樣,此間有種不足為外人道的懂得和歡喜。從業十余年,凱特周已經很習慣通過這種分享來互確審美。讀者常常發她包包照片,甚至邀請她去家里看愛馬仕、手工包、首飾、絲巾。專業角度與個人體驗的結合碰撞,是彼此的互相點亮。

Cult Gaia Ark Bag。方舟造型、竹子材質開啟竹藤草編手袋風潮。
《我愛手袋》是一本“手袋入門攻略”,一本包包啟蒙書。在書里,凱特周談搭配心得、購物經驗,談手袋歷史、手袋與女性獨立的關系,談藝術品手袋、古董手袋、裝飾手袋,談影視劇里的手袋、街拍手袋、網紅手袋,而黃佟佟則貢獻了私人買包史、曉雪披露了凱特周的獨家故事。越讀越發現,包包的背后是對歷史、文化的見地,對美的態度,手袋發展史就是一部女性發展史。有讀者讀后感慨包包世界的廣闊,意猶未盡,干脆去凱特周的天貓店逛逛,發現有品質有設計價格親民,即入手兩只。另一讀者則一邊讀,一邊慢慢想起來前半生擁有過的所有手袋,恍然:那些竹節手柄、亮片珠釘、鏈條肩帶、菱格衍縫、馬鞍圓環、十字紋牛皮的細節,甚至竹編尼龍帆布材質……都有自己的歷史與淵源。凱特周展示的是一部手袋簡史,卻共情出每個人的手袋史和審美史,令人想起電影《穿普拉達的女王》中,Miranda評價Andy身上那件麻花棒毛衣的經典臺詞:
你不知道,那不只是藍色,也不是水藍色,藏青,確切點講叫晴空藍……有期Runway拍攝封面,需要一件這樣顏色的衣衫……晴空藍卻出現在八個設計師系列,流行開來。影響了每個百貨公司、連鎖零售店、坊間的抄襲,在中低價市場發揚光大……當你認為你穿的衣服,是你自己的眼光與選擇,事實卻是,在許多許多季以前,這房間里的人,早已替你做了選擇。
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使用的每一個手袋,都是人類文明與個體需求的互動載體。所以,凱特周說:我們之所以關心手袋的種種,并非因為我們是購物狂或者收藏家,而是因為手袋不僅是女性表達個性和展現魅力的法寶,還是取悅和滿足自己的載體,甚至是實現自我價值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