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君士坦丁是羅馬帝國歷史上第一位承認基督教合法地位的君主,無論是在羅馬帝國還是基督教的歷史上都是為關鍵人物。尤西比烏斯為君士坦丁所作的《君士坦丁傳》一方面是為了歌頌君士坦丁,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流傳于后世,使后來者堅定對基督教的信仰。
關鍵詞:君士坦丁 尤西比烏斯 羅馬帝國
一直以來人們對《君士坦丁傳》這部作品褒貶不一,不少學者認為這部作品著重于歌頌君士坦丁其人而沒有準確的記錄史實,并不能作為史料來運用。持相反觀點的學者則認為,尤西比烏斯沒有在傳記中刻意歪曲史實。因此,對我們來說更重要的是通過對君士坦丁形象的分析來窺探尤西比烏斯寫作的目的。
一、虔誠的信仰者
尤西比烏斯筆下的君士坦丁無疑是一名虔誠的基督教徒,他多次將君士坦丁與先知摩西做對比,認為君士坦丁與摩西有相似的經歷和同樣的虔誠。他認為君士坦丁能夠如此虔誠,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其父君士坦提烏斯的影響。當戴克里先、馬克西米安、伽略里烏斯、君士坦提烏斯四人共同執掌羅馬權力時,君士坦提烏斯是他們之中唯一一位對上帝充滿友善并且制定一種獨立政策的人。a與當時候極力迫害基督教徒的戴克里先不同,君士坦提烏斯對基督教采取的是一種寬容的政策。事實上,君士坦丁少年時期大多數時間是被養在戴克里先的宮殿中,直到君士坦提烏斯過世前不久才回到父親身邊。這樣說來君士坦提烏斯理應對君士坦丁沒有如此深厚的影響,但尤西比烏斯作為基督教的虔誠信徒,以他的角度來看,正是由于君士坦提烏斯的友善,上帝賜福與他,從而使他擁有了如此偉大且虔誠的兒子。
君士坦丁的虔誠還體現在作戰時十分信任上帝,在夢中上帝讓他在戰爭中使用十字架形狀的軍旗。他起床之后馬上命人制作了這種軍旗,并且每每用于陣前,從而使戰爭獲得勝利。此后君士坦丁開始鉆研圣經,任命基督教教士作為他的顧問。君士坦丁在生活中也遵守著基督教的準則。在與李錫尼烏斯的戰爭中,他在軍營外搭建起了十字架形狀的帳篷,在之中向上帝做禱告,同時恪守著純潔的生活原則。b
君士坦丁很熱衷于向民眾宣傳基督教,他曾真誠地對東部地區人們進行規勸,他將戰爭得以勝利的功勞歸功于上帝,讓人們去信仰上帝。此外,他還將十字架的雕像放置在都城的中間,來作為對外作戰勝利的標志,用石碑記錄下上帝的符號以作為羅馬官方的救世標志以及帝國的防護。君士坦丁本人對上帝的信仰達到如此程度,自然也能夠感染民眾去信仰基督教。尤西比烏斯正是想要通過這樣的形象來教化人們信仰基督教。
二、教會的扶持者
君士坦丁一直不惜余力地扶持教會,他對教會的支持體現在很多方面。在尤西比烏斯的記述中盡管教士們衣著樸素,其貌不揚,君士坦丁依舊尊重他們,與他們共同就餐并且將他們一直帶在身邊。這不僅使君主對基督教有了更加具體的認識,而且提高了教士們的地位。為了支持教會,君士坦丁還頒布了一系列有利于教徒的法令。首先,召回拒接向羅馬多神教獻祭而被行省總督流放和驅逐的人。其次,將那些以同樣理由被判勞役的人釋放出來,同時歸還他們的財產。再次,在軍隊里以同樣理由被剝奪職務的人將予以恢復其名譽。這些人可以選擇繼續在軍隊中官復原職或者作為平民獲得永久免除公共義務的待遇。c
君士坦丁在基督教財產繼承方面也做了規定。他規定基督教徒的財產是屬于他們最近的親人。因此來確定他們的遺產歸屬問題就容易了許多。如果死者是正常自然死亡,繼承權將屬于他們最近的親人。如果上述的這種合法繼承人不存在,那么每一個特定的地方教會就會被吩咐去接收這些財產。同時君士坦丁還認為殉道者的墳墓和目的應當交予教會。d君士坦丁以法律的形式洗刷了基督教徒的罪名,實際上是告訴民眾,基督教徒是受到迫害的人,為基督教徒贏得了同情。規定基督教徒的財產可以歸于教會,他們的墓地也屬于教會,這就大大加強了基督教會在民眾之間的影響力。
君士坦丁對于教會的財產也做出了一系列的規定。首先他規定,國庫必須把土地、花園和房產歸還予教會。購買過屬于教會財產的人或者作為禮物接受過此類財產的人,都應當歸還這些財產。無論是國庫還是個人,只要是侵占了教會財產,君士坦丁都要求他們歸還。從而使得教會獲得了可觀的收入,讓人們相信了基督教是同樣受到國家保護的教會,維護了教會的聲譽。
此外,君士坦丁還寫信給尤西比烏斯和其他主教,表示要修復舊的教堂,再建造一些更大規模的新教堂,并要求行省總督提供幫助。他下令在耶路撒冷的圣墓附近建造一座豪華的教堂,這座教堂極盡奢華。教堂的內部是由大理石片拼接而成,每一塊大理石都被磨得光滑發亮。房頂由一層鉛包裹,為的是防止下雨漏水。房頂的內部以雕刻的方格制件作為裝飾。教堂的門內廊柱用華麗的石墩作為支撐。門的對面是一個被十二個圓柱環繞的半球體,象征著十二門徒。圓柱的頂部飾以銀子做的巨大碗狀物,據說這是君主特地獻給上帝的。教堂是教徒們平時集會的場所,在日常宗教生活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華麗的教堂同時也彰顯了教會的尊嚴。
君士坦丁對于教會內部的矛盾也十分關注,為了調節阿里烏斯派的爭端,他曾派遣一名主教去往亞歷山大里亞作為調解人,并親自寫信給阿里烏斯派的領袖阿里烏斯,希望可以調停這場爭端。然而結果不盡如人意,教會內部的爭端還在繼續,于是他決定召開會議來解決這件事情,這就是基督教歷史上著名的尼西亞會議。參與會議的教士眾多,有來自于歐洲、非洲,以及亞洲等地的教士,可以說與會人員極具普遍性和代表性。在會議中,君士坦丁認真地聽取了各位主教的觀點的陳述,并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會議最終以書面的形式做了總結,認為阿里烏斯派為異端。盡管尼西亞會議沒有徹底解決了教會的爭端,但以君士坦丁個人的威望和力量依舊能夠促成教會短暫的和諧。在尼西亞會議前后,君士坦丁的態度一直都是溫和且有禮。他極力去敦促教會內部的思想統一,君士坦丁雖然還沒有接受洗禮,但他對教會的影響力是舉足輕重的。在基督教會的發展壯大過程中,君士坦丁的扶持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對教會的扶持從法律方面,教堂的建設方面到解決爭端方面、君士坦丁對教會的構想不是僅僅浮于表面的,而是有更加深遠的期待。
三、羅馬多神教的反對者
盡管君士坦丁沒有強迫所有人都必須信仰基督教,但是在尤西比烏斯的筆下他是一個堅決反對羅馬多神教的人。古羅馬人以奉行實用主義著稱,這種實用主義也體現在他們的宗教信仰方面。信仰基督,拋棄多神教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支持基督教的君士坦丁戰勝了那些信仰傳統宗教的君主們。這樣的勝利,在奉行實用主義的羅馬人眼里就是唯有上帝是真神的最有力的證明。多神教是古羅馬的傳統宗教,每當羅馬軍隊征服一個地區,就會把當地信奉的神供奉起來,這樣就形成了“多神”的局面。而上帝與以往羅馬帝國的任何的一個神都不同,如果說多神教對眾神是包容態度,那么基督教則是對眾神持排斥態度。因此,如若要扶持基督教,那么反對羅馬傳統宗教是勢在必行的,基督教與羅馬多神教終究是無法共存。
君士坦丁下令摧毀阿弗洛狄特的神廟,廢除神廟內的祭拜活動。e這就使得傳統宗教的日?;顒邮艿搅撕艽蟮挠绊?,對于羅馬傳統宗教造成了極大的破壞。羅馬帝國自奧古斯都起就有君主崇拜的傳統,這也是多神教的一個重要構成部分。君主通常會將自己的雕像放入神廟中以供人們進行供奉。君士坦丁禁止將他的塑像放入神廟中,符合了基督教禁止偶像崇拜的教義。這樣的舉措不單是支持了基督教,同樣也表明此時的多神教已經失去了君主的支持。
在尤西比烏斯筆下,君士坦丁自然是一名無可挑剔的基督教徒。我們無法去探究君士坦丁個人的宗教信仰如何,他對基督教的寬容政策到底是處于政治目的還是自己的信仰。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君士坦丁對基督教的一系列扶持在客觀上確實極大地促進了基督教的發展。尤西比烏斯在《君士坦丁傳》中對君士坦丁的描述正是代表著基督教世界中君士坦丁的形象。在《君士坦丁傳》中,對君士坦丁的一言一行描述十分細致,說明此時的基督教已然發展壯大,并且能夠對統治者產生巨大影響,甚至可以利用統治者來為其教會做宣傳。而尤西比烏斯寫作的根本目的在于通過塑造君士坦丁完美的形象來了規勸人們信仰上帝。
abcde〔古羅馬〕尤西比烏斯:《君士坦丁傳》,林中澤譯,商務印書館2018年版,第173頁,第189頁,第230頁,第234頁,第295頁。
參考文獻:
[1] 尤西比烏斯.君士坦丁傳[M].林中澤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8.
[2] 科瓦略夫.古代羅馬史[M]. 王以鑄譯.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2007.
[3] 雅各布·布克哈特.君士坦丁大帝時代[M]. 宋立宏等譯.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2006.
[4] 馮紅艷.君士坦丁大帝皈依基督教之“雙重動因”分析[J].呂梁學院學報,2018,8(1).
[6] 趙康英.凱撒利亞的尤西比烏斯及其《基督教會史》研究[D].南開大學,2010.
[7] 王曉朝.基督教與帝國文化[M].北京:東方出版社, 1997.
作 者: 陳紅如,遼寧師范大學歷史文化旅游學院在讀碩士,主要研究方向是古羅馬史。
編 輯: 趙紅玉 E-mail: zhaohongyu6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