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劍鋒
有同學認為歷史中考是開卷,只需要帶上材料上考場就可以了,但考試結果往往并不理想。這說明很多人對中考的歷史開卷考試的認識存在誤區。可以說想在中考考試中考出理想的成績,絕不是靠拿著資料進考場的臨陣磨槍取得的,而是要通過系統高效的復習備考才能取得的。下面我就和大家交流一下如何精準而有效的進行備考,從而使我們在中考開卷考試中能考出我們的預期成績。
一、回歸教材,強化基礎知識
1.選準復習資料
現在市場上各種所謂“寶典”、“秘籍”的復習資料多如牛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應該怎樣選擇復習資料呢?這里我要鄭重地介紹三個真正的“復習寶典”,一個就是伴隨著我們初中三年學習的六冊初中歷史教科書,我們現在稱之為統編教科書。因為“統編”,它體現著國家的意志、最新的教育理念、最權威的知識表述,它是我們掌握知識的基礎。另一個就是每年中考之前有省教研室出的《中考考試說明與檢測》,今年可能名字會有一些變化,但是他的作用沒有變化。它分為上下兩冊,上冊中的“考試內容與要求”為我們劃定了中考覆蓋的知識點的范圍。這里面的知識點就是很多老師強調的“所謂主干知識”,即中考涉及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識。這里面的重要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結論都是需要我們牢牢掌握的,它的重要性可見一斑。當然對于初三老師來說,還要2011年出版的《初中歷史課程標準》。盡管編寫較早,但對我們教育教學和考試仍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2.關注“點和線”
在掌握前面提到的主干知識的時候,不能泛泛掌握知識點,我們還要特別注意知識線索,也就是點和線的結合。也就是說我們既要關注歷史進程中一個個歷史事件的過程、歷史人物的貢獻和歷史結論的由來,更要重視歷史事件之間的因果聯系。如新中國建立之初的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都鞏固了新生政權,同時也為“一五計劃”提供了必要的外部條件和物質基礎。再看世界史上19世紀60年代,美國內戰、俄國1861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共同體現了當時資產階級統治的鞏固和擴大。這些聯系都是常考內容,對這是線索的梳理不僅有利于我們更加清晰地把握知識脈絡,同時也對我們的考試答題速度有直接的幫助。
3.熟悉各類史料
研究往年的中考歷史試卷,我們會發現史料的大量的使用,這既體現了歷史學科的特點和培養核心素養的需要,即在試題立意上,以唯物史觀為指導,從歷史事件的時空聯系中選材,注重史料實證、論從史出的歷史認知方法,也是考查學生獲取信息、分析、比較、概括等綜合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和思維品質的需要。這就要求我們要回歸到我們的教科書,其中有大量重要的常考的史料。不僅關注文字史料,也要重視圖片、表格等史料,特別要準確把握史料與我們所學的知識點之間的對應關系。例如見到甲骨文的圖片,就要立即聯系文字演變、安陽(殷墟)、商朝等知識點。讀取世界貿易組織的相關史料就要聯系全球化、中國的改革開放等知識點。
4.重視歷史細節
中考歷史試題有這樣一個趨勢,那就是從細節著手、從小處著眼來考察相關的知識。例如試題中“1932年,紐約麥迪遜廣場花園舉辦了拳擊錦標賽,除五分錢的門票必須用現金支付外。其余的可以用實物支付……”設問“這說明當時的美國怎么樣?”如果沒有注意歷史細節“實物支付”,進而結合時間“1932年”可聯系到美國正在經歷嚴重的經濟危機、產品過剩的情況,就會錯選成“支付方式發生變革”或“工業產品嚴重缺乏”所以,不了解知識點相關的背景、人物、經過等細節,那么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就會發現無從下手,無法建立起與我們學過的知識之間的聯系。那么,可以通過哪些途徑了解這些歷史細節?這就是教科書不可替代的第二個方面,它提供了大量的歷史細節。這就要求我們在掌握主干知識的基礎上,再重新熟悉我們的教科書,熟悉那些歷史的細節,至少要在我們的腦海中留下印象。這樣我們就能更加從容地去應對考試。
5.堅持應記必記
對知識的識記是理解和運用知識的基礎。為什么很多同學覺得開卷考試時間不夠用?就是因為該記的沒有記住,把大量的時間花到了翻找資料上。如果在考試中,我們能熟記前面提到的主干知識,就相當于在大腦里建立了一個高效歷史檢索目錄,只需要回憶起與考察知識點有關的歷史人物或事件,就能夠迅速的找到所需要的內容,大大提高了資料的使用效率,甚至直接發現答案。
二、重視專題,把握重點熱點
1.有的放矢,突出重點
有這樣一些知識,在歷史當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又能夠考察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還能夠關照到歷史學科“立德樹人”的目標。如果說之前回歸課本對知識點的梳理是我們復習的第一個階段或者是第一輪的話,那么對這些重點的知識的專題性的復習就是復習備考的第二個階段,也就是第二輪復習。那么這些專題有哪些?例如中國古代史當中的科技與文化,特別是河南地域文化(中考就考查了“賈湖骨笛”等內容);在中國近代史當中,關于救國道路的探索;中國現代史中,新中國建設成就,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后的成就;世界古代史當中,文明的交流、交往;世界近代史當中,改革、創新、合作等。這些能體現對中國和世界優秀文化的繼承,能引導學生以史為鑒的歷史意識,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的內容,是中考的常考、必考內容,我必須重點復習。
2.找準對應,回應熱點
歷史本身就是要以史為鑒、古為今用。面對著現實熱點,我們如何從歷史中吸取經驗,尋找對策呢?例如今年的“抗疫”斗爭必然會濃墨重彩的寫入歷史。對這一事件,我在歷史當中可以找到哪些可以呼應的內容呢?例如習總書記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它就與世界現代史當中的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以及共同解決全球問題等相關內容有很密切的關系。此外,我國在“抗疫”當中體現出來的“中國力量”就和新中國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有密切的關系等。這就要求在復習備考當中,要注意這些照應呼應的結合點。遇到這些情景時,我們能夠迅速的聯系到所學的知識,從而正確地找到問題的答案。這就是第二階段的專題復習,即有針對性、有重點、綜合性的復習。
三、精選精練,提升考試能力
1.精選試題
在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后,接下來我們就需要有針對性的練習,來提高我們的運用知識的能力。而首先就是要對練習的試題進行精選。現在的各種模擬題仿真題層出不窮、鋪天蓋地。如果讓同學們不加鑒別的大搞題海戰術,那將極大地浪費有限的復習備考時間。更重要的是這里面有很多的題質量不高,不能體現中考的方向、趨勢,存在著對學生的誤導。選題先要確定練習的模式。我們一般有兩種模式:專項題型練習和綜合模擬練習。一方面在專項題型的練習中,建議大家可以使用往年的中考題,從中尋找、熟悉各種題型的做題思路和方法。一方面在整套試卷的綜合模擬練習中,我們可以優先的使用前面提到的考試說明與檢測中的模擬題,特別是上冊的四套模擬題,都是往年的中考試題的備用卷,質量很高。
2.嚴格演練
此外在練習當中,我們也要精心準備。在這里老師要強調兩點,一是要注意時間的限定。專項題型練習可以設定為5~10分鐘。模擬考試可以按照50分鐘來設定。總之,要營造考試氛圍,提高練習的效率。二是要注意訓練表述的準確性、條理性。答案盡可能使用書上語句。一問一答,不要漏答。根據分值作答等。
總之,中考復習備考是一個系統工程。學生要在老師的指導下,有序高效的進行復習。這樣才能夠使我們通過精準的復習,取得理想的成績。
(作者單位:河南省洛陽市第五十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