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道教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國產動漫的優秀元素相融合有利于借助流行IP的巨大傳播度普及傳統文化,提升國民的文化認同感。在道教文化與動漫電影的融合與再創造工程中,我國的本土動漫制作正在逐漸向世界輸出優秀傳統文化。我國動漫作品對于傳統文化的融合與創新在追求情感共鳴的同時宣揚正確的價值觀念,利用自身的原創魅力吸引著一大批受眾,這使動漫電影中的中國文化元素不會顯得僵硬與呆板,傳統文化元素的植入渾然天成,我國動漫正在逐漸實現文化認同與文化輸出的雙贏局面。
關鍵詞:道教文化 動漫IP 創新與融合
道教文化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歷史文化,與國產動漫的優秀元素相融合有利于借助流行IP進行道教精神本土化的身份認同。在道教文化與動漫電影的融合與再創造工程中,我國的本土動漫制作正在逐漸向世界輸出優秀傳統文化。我們從這一創新角度出發,以熱門動漫IP《一人之下》為例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其在動漫人物背景、人物性格以及劇集背景與設定上都有對于道教傳統文化因子的借鑒與致敬。
一、在動漫人物形象設定上化用道教歷史背景
(一)對于道教派系的模仿與因襲
動漫《一人之下》的世界設定中對道教的派系進行了劃分,其中的龍虎山和武當山分別對應兩大派系——正一教和全真教。這些藝術性的劃分實際上是具有現實基礎的,例如,曾有人將道教按照修煉方式分為符箓派和丹道派等。另外,道教還有五大宗、四大派的分法,不過數千年后大多數派系已經名存實亡了,尚存的小支派不是入于北方的全真,便是歸順南方的正一。所以,今日的道教基本就是以這兩大派系為代表的。漢代張道陵創立五斗米教,象征道教的成立。天師系統的道法以符咒為主,有內丹和法術等內容,后來符咒門派全部歸類為正一派。全真派創立于元代,創始人為王重陽,以修煉內丹為主。王重陽出生于金人入侵、北宋淪亡之際,他立志報效祖國,但在南宋政權下得不到實現。前往山東傳道期間,他度化了七位弟子,即道教歷史上有名的全真七子,全真教由此開始壯大,而武當山成為元代江南全真派最大的活動地點。
(二)對于道教色彩的歷史人物的引用
《一人之下》中諸葛家族的后人被設定為掌握特殊武藝技法的家族,而諸葛丞相本人也被尊為史上最偉大的異人。其實早在元代,諸葛亮在文學藝術中的形象就是道士,他甚至能利用杯筷來測定船的一側受箭的重量,據此算出應當指揮掉轉船頭讓另一側受箭的時間。而動漫中的諸葛家族天生神技的設定正是在參照古代小說與其他歷史材料的基礎上做出的發散性創造,諸葛家族繼承的本領中以“武侯奇門”和“武侯神機”最負盛名,且顯然設定是孔明所創,這種借鑒歷史人物的看似“討巧”的設定方法也不失為一種吸引道教愛好者關注的方式。
(三)對“天師”這一元素的引用與繼承
天之師者,就是懂得天地間規律法則的人,這一概念與“真人”的概念也是有所區分的。在我國的文明中,最早的天師是岐伯,天師的含義是能得其真,師則是先知先覺的引路人,又因傳道而設教,故稱天師。在動漫技能設定上,天師所在的天師府的戰斗方式和其他的門派有很大的不同,攻擊力異常強大,劇集中曾濃墨重彩地描述這一團體令人驚嘆的武力值。可以看出,這種設定存在作者對于道教文化的尊敬與引用,特別是對于天師文化的認同感。作者最可貴的其實是在于能夠用一種淺近通俗的方式來使這一逐漸生僻的文化名詞在影視劇里鮮活起來。
二、在作品人物性格上體現道教精神
(一)不同派別的主張及特點均有所體現
動漫中的全真派不尚符箓,主張性命雙修,性命雙修實際上意味著身體和心靈雙重修煉,即身心的雙重健康。正一教以行符箓為主要手段,化符念咒,驅鬼降妖;在戒律方面正一倒是可以有家室,不住觀里,可以不續發,這方面不如全真教嚴格。這個特點在《一人之下》中的人物中也有所體現,在不同教派倡導的哲學思想要求下,全真派天師的行事作風更加爽朗隨和,而武當派掌門性格中的嚴肅刻板更加突出。
動漫設定其中一派稱為“全性”,常背負江湖罵名,組織中的成員多被稱為“全性妖人”。此派奉楊朱為祖師爺,崇尚“拔一毛以利天下不為也”的理念,此言出自《列子·楊朱》中墨家的禽滑厘和楊朱的對話。楊朱思想的基本邏輯結構以直面人的必死性為前提,提出一種完全以肉體生命之欲望的滿足為關懷對象的養生主張,并明確認為虛名、禮義乃至天下之大利都于此有害。這種態度,與老子和莊子的立場均不相同,既沒有對長生久視的追求,也缺乏對精神境界的認同。從思想邏輯來看,楊朱雖不能被歸于道家黃老學派,但他與道家可能均繼承了較早時隱者的思想傳統。繼承上述傳統,楊朱的思想還包含著徹底的對于個人承擔社會政治責任的拒絕,并對這種主張加以醒目的言說,而正是這一點招致孟子的嚴厲批評。《一人之下》中所描寫的“全性”組織則是完全因襲了楊朱主張中關于社會責任的思想,反映了對于正統道教文化的斷章取義的派別理念,體現出制作者對于道教多元觀點的思考與闡發,表現了創作者與制作團隊對于道教文化的全面了解與選擇性創新。
(二)對于諸葛家訓有所表現
諸葛亮的《誡子書》中滿含道家思想,其中有對于自己后代操守與品性的告誡與勸慰,例如“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這幾句強調了作為一個讀書人應當追求內心深處的寧靜,“修身”與做學問都需要靜心;同時又表示要求自己的子孫節儉,清靜修身方能成事,更要求自己的子弟不要急躁驕傲,清心寡欲以明志向,這樣才可以守住讀書人的操守。《一人之下》中諸葛家族后輩諸葛青的行事也顯露出調動心性抑制急功近利與好勝心,最終求得內心寧靜的風格,這一點實際是對于諸葛家訓的因襲,是道家思想一脈。
(三)提倡嬰兒心性觀
不僅只有《一人之下》,諸多修真小說都能夠體現出道教對嬰兒這個形象的喜愛,例如許多作品都有提及的元嬰境界。元嬰是名,但其內涵是對嬰兒的推崇。道教不同于一神教,不認為人有原罪,反而認為嬰兒天生純潔近道,“含德之厚,比于赤子”。作品中重大主角之一馮寶寶就被設定為具有元嬰之心的至真至純之人,其特點也與另一道家概念“真人”有些相似。看似與社會相排斥,實則內心高深莫測,常人難以達到這一境界。這是一種道教的理想心性狀態——赤子。這種內在與外在反差極大的藝術塑造方式收到了許多觀看者的喜歡,實際上塑造的人設是一種一舉兩得的藝術創造。
三、在劇情背景與劇集設定上彰顯道教元素
(一)道教哲學概念
道教八神咒之一的金光神咒在作品中出場次數很多,龍虎山弟子總會念這段咒語:“天地玄宗,萬炁本根,廣修億劫,證吾神通;三界內外,惟道獨尊,體有金光,覆映吾身。”這段咒語也是分明地闡述了“理入氣中,氣合理中”的元氣混元思想。道教的陽光三現,金光咒是最原始的來源之處,歷來是師傳口訣中以“不傳六耳”的方式進行,是打開“窮理盡性”心身合一的入道法門。它是以修煉體質心性為主張,以內煉金光元神來達到護體、降魔、衛道的作用,所以在動畫里它的運用非常全面。
金光咒中提到的“炁”是《一人之下》這部具有奇幻戰斗主題的動漫作品在人物技能設定上重點采用的道教元素。炁是貫穿整部作品中最重要的一個元素,象征著主角神秘又強大的力量——炁體源流,是眾人皆想篡取的巨大誘惑。炁屬于道教專用的哲學概念,《老子》《莊子》與《黃帝內經》等道家典籍中都有對炁的闡釋。而熟悉內丹術的術士們往往都希望把先天之炁煉化為后天之炁,以補充精氣。
動漫中的武當派道長和諸葛后人使用的都是術法,其與奇門遁甲有著深厚的聯系。奇門遁甲術數源于《易經》,它以其獨特的思維體系及邏輯程序,顯示了人類在不同的思維時空中繼而在不同思維定式中的靈活本能,因此千百年來備受皇家推崇,是治國安邦、佐朝濟民的思想。元朝后外族入侵,導致其資料大量損毀遺失,于是出現了眾多流派。而奇門遁甲就是則天時、尋地利、求神煞、得人和,以此組成格局,以趨吉避兇、占驗未來的學問。
(二)白云觀的歷史淵源
白云觀在歷史上曾為北方道教的中心地區。丘處機去世時,全真教上下在長春宮之東為其營建葬所,堂號“處順”,觀名“白云”。后世歷久相傳的北京白云觀,由此開始。劇中所設的白云觀為全真龍門派的祖庭,在今日為華山派占據,此建筑物歷史意義深遠,頗為后人所稱道,成為道教文化中的象征性建筑之一。
(三)甲申之亂的背景設定
《一人之下》中有甲申之亂,劇情為當時異人界最大的兩個組織全真和正一忙于抗日,沒有精力對國內異人界進行管理,因此引發了甲申之亂。現實則是確實有道士當漢奸,但更多是為抗日貢獻力量的道士,如東北的曹信義道長、幫助狼牙山五壯士的王圓通道長等。這些道士都做到了愛國愛教,為抗日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動漫借助甲申之亂的設定,為整個故事背景構造了一個宏大的敘事環境,同時也別出心裁地以甲申之亂為線索,通過引導觀眾探究主人公在甲申之亂中的身世之謎,在歷史與想象之間架設了一道堅實的橋梁。
(四)話數命名暗含道家元素
動漫《一人之下》話數的名稱也富含道家文化。第二話題目為“相自我改,命自我造”,來源于《了凡四訓》。其中包含的哲學道理更多的是與世俗社會相互聯系的部分,以促使這種倫理道德不斷地流傳和發揮,動漫有意識的引用無疑會促使這種優秀的傳統文化引起更大的社會積極作用。第六話的“觀天之道,執天之行”則是通過道家術語教導人們飲食有節,起居有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結合劇集內容則可以理解為一種順應天時、順勢而為的道教心態,十分耐人尋味。而第九話的“有求皆苦,無欲則剛”實質上是一種禪宗思想。第十話的“道去人死,水干魚終”則摘錄的是《西升經》,全句是:“人在道中,道在人中;魚在水中,水在魚中;道去人死,水干魚終。”《一人之下》劇組實際上將“道不遠人”這一思想融合在了形態各異的人物之中,在事件與人物的實際發酵中達到一種渾然天成的宣傳道教文化的目的。
四、結語
以動漫作品《一人之下》為例分析,可以發現國產動漫吸收道教歷史思想文化的特點極其突出。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的動漫制作理念在向著融合本土文化傳統的道路上前進,不但有利于本國群眾產生文化認同感,也有利于進行有中國特色的文化輸出,對于提升我國動漫產業在國際的地位和影響力都具有積極的作用。我國各派文化豐富博大,是孕育產業創新的良好土壤,只要巧妙地揚長避短,合理將展示文化軟實力與動漫作品創意相結合,本土動漫產業的崛起是大有希望的,中國動漫市場也將大有可為。
參考文獻 :
[1] 耳聆.一衣百衲,愈見琳瑯——略談蘇州評話《三國志》[J].上海戲劇,1980(1).
[2] 匡釗.必死者的養生抉擇——楊朱思想邏輯結構及其學派歸屬[J].江漢論壇,2018(10).
[3] 孫金剛.奇門遁甲理念根于易學思維[J].《乾圓國學》雜志,2016(1).
[4] 鄭永華.從天長觀到白云觀——“北京第一道觀”的歷史變遷與文化傳承[J].前線,2019(8).
[5] 張慧中.從勸善書看道教道德倫理——以《太上感應篇》為例[J].中國校外教育,2018(18).
作 者: 宋揚,江蘇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在讀本科生。
編 輯: 水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