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茜
摘 要:舞劇《倉央嘉措》作為2015年國家藝術基金最高資助項目,在表現形式與音樂創作上有很強的創新性,是一部“活佛”的史詩,更是一出“心靈”的舞劇。本舞劇共有五幕,通過三位不同年齡段的舞蹈演員,演繹出倉央嘉措短暫的一生。筆者有幸觀賞了這部舞劇,雖坐在觀眾席中,但仿佛身臨其境,用視覺、聽覺和所感所想去訴說《倉央嘉措》這部舞劇帶來的悲歡離合與動人故事。
關鍵詞:舞劇 《倉央嘉措》 音樂特點
一、部分音樂片段解讀
剛進入劇場,便聞到了一股濃濃的酥油茶味道,昏暗的燈光在舞臺后映射出殘缺的木質背景,藏文與漢文刻寫著“倉央嘉措”四個大字,朵朵祥云與點點燭光相得益彰,一下子就把人帶入了當時的歷史情境。
溫暖的第一幕帶領我們走進西藏的一戶普通農奴家庭,少年倉央嘉措和所有的孩子們一樣擁有快樂的童年,可以盡情玩耍。音樂上以俏皮的竹笛表現少年倉央嘉措的人物形象,譜例如下:

這段音樂為竹笛獨奏,E宮五聲調式,較活躍的快板,情緒靈動而活潑,音樂簡單純粹。簡潔的音樂與人物形象、年齡、生活情境等緊密貼合,同時也符合該劇導演始終秉持的簡潔風格。在譜例1中,連奏與跳音的結合使用,釋放出了音樂的性格,充滿朝氣與歡愉,體現出了倉央嘉措幼年的無憂無慮及母親給他營造的幸福生活。但在此幕中,一直貫穿著號角的聲音,可以聯想到倉央嘉措的童年生活可能會發生變化,為后面的故事情節埋下伏筆,推動著劇情的進一步發展。
第二幕描寫幾年后寺廟里的倉央嘉措。此幕由悠揚的竹笛聲引入,值得注意的是,舞臺上并沒有寺廟全景的模樣,只是給觀眾展示了一條紅色的磚墻上沿。寂寞的枯樹、孤獨的轉經筒,無不暗示出少年倉央嘉措的孤獨與憂傷。昏黃的燈光下,倉央嘉措與老師對坐,學習佛典與其他知識,與之相配的舞蹈是少年與老師兩背相貼,舞步互相配合緩緩展開。此段由憂傷而深沉的弦樂做背景,加之大提琴如流水般的低吟,更加營造出沉靜和略微愉悅的氛圍。此時音樂中加入唱經,譜例中,旋律由二度和三度的級進構成,第一小節和第二小節均有同音重復。此旋律有佛教音樂《大悲咒》的音樂特點,凸顯出藏傳佛教的神圣與莊嚴。譜例如下:

忽然,舞臺上一根紅綢掉落,弦樂用頓弓來表達音樂情緒的緊張,伴隨著號角聲的再次闖入,預示倉央嘉措將要面臨人生的重大考驗。
舞劇第三幕描寫幾年后的宮里,在悠揚緩慢的藏族民歌聲中,夢中的親人們一一出現,依依惜別(譜例3見下頁)。該段音樂為傳統藏族民歌,慢板,E商五聲調式,由兩句構成,5+5的結構,曲調緩慢而悠揚、音樂簡潔而質樸。第一樂句,旋律以高音E開始,持續4拍,像從遠方飄來的裊裊余音。第二小節以E為起點,級進下行后,環繞進行到第三小節A。第四小節,由B經過四度音程E最終進行到全曲的最高點F,之后下行級進至全曲最低音E,從最高音至最低音大九度的音域,拉開了音樂的空間感。第二句從第六小節開始,音樂節奏密集,由F級進上行至E,第七小節回到主音E。第九小節由E跳進到B,再環繞下行回到主音E上。整體旋律形態為藏族音樂典型的棗核狀,上行高昂的旋律走向象征藏族人民熱情洋溢的性格,高點過后回到低點,表現了藏族人民含蓄、內斂、淳樸的形象。整個曲調符合藏族音樂的特點,展示了藏區廣袤無垠的高原風貌,表現藏區人民灑脫的性格特征。這段音樂讓我聯想到藏區人民黝黑的皮膚、純凈的笑容,想到云霧遮擋下嬌羞的珠穆朗瑪峰。

當倉央嘉措的母親出現在隊伍的盡頭時,他想要上去擁抱,然而母親雙手放在頭前,向他跪拜。此時,倉央嘉措的內心十分復雜:一方面,兩人身份的巨大轉變給觀者以強烈的沖擊;另一方面,他與母親之間沒有了以前的親密,生分之感讓他非常心痛。倉央嘉措身著僧袍,音樂由鋼琴獨奏引入,緩緩跳起了一段西藏囊瑪舞。紅色的長袍仿佛為此生的束縛,又像對母親綿長的思念。此段配樂為《潔白的仙鶴》,譜例如下:

此段音樂歌詞源于倉央嘉措的詩歌,由李滄桑作曲,扎西頓珠演唱。歌曲平靜、純粹,速度很慢,由心而發。旋律為C商五聲調式,為8+8+12的結構。第一樂句開始由揚琴細碎的敲擊聲引入,音樂級進下行進行到主音C,在第三小節時,首先旋律聲部為八度大跳,人聲上方加入由竹笛演奏的復調旋律。其作用為首先補充了律動,其次延續了旋律的曲調,給人以裊裊余音之感。第八小節結束在屬音上。第二樂句從第七小節開始,旋律在第一句的基礎上,增加兩小節,強調主音。第八小節為兩拍長音F,弦樂鋪背景,起到豐富和聲的作用,第十五小節連續三度上行至F,達到全曲最高音,形成小高潮,之后落回到主音C上。上方鋼琴演奏14 1 14 1,三者交織在一起,欲說還休,似中國水墨畫中的留白。第三樂句以兩小節為一樂節,第二樂節是第一樂節的變化重復,強調屬音,為結束做準備。第八小節,旋律回歸第一樂句,為第一樂句開頭兩小節的重復,第九小節回到宮音F上,第十二小節尾音落在主音C上。
旋律第二次陳述,鋼琴的固定高音始終持續,烘托出倉央嘉措的內心,引領他找到自己的靈魂。本幕結束時,風雪交加,蒼白的月輪掛在上空,倉央嘉措必須克服內心的孤獨與寂寞,勇敢前行。
舞劇第四幕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倉央嘉措與美麗女子的雙人舞。拉薩的八廓街上,人群熙熙攘攘。倉央嘉措偷跑出宮,慌張地走在人群里。男女主角相遇,伴隨著熱烈的音樂跳起藏族的民族舞蹈。男女主角相互吸引,但身體不可觸碰,那種若即若離的情感被舞蹈演員演繹得淋漓盡致。他們之間的感情,也正是因為這種欲說還休的克制,才顯得那么動人。舞蹈音樂再次以《潔白的仙鶴》為背景,象征倉央嘉措將塵世的愛轉化為普世大愛的心路歷程。這種愛是由內而外的蛻變,他也曾經迷惘、無助、孤寂,但絕處逢生,最終成就了六世達賴倉央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