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海誠是廣受熱議的日本新生代動畫導演。有人甚至將其比作“第二宮崎駿”。但新海誠的動畫風格與宮崎駿截然不同,具體表現在其動畫電影中的獨白運用上。筆者將以《秒速五厘米》為例,結合日本“辯士”文化,深入剖析“新海誠式獨白”的成因;并從角色塑造、情節串聯及情感傳達三方面闡述獨白在動畫電影中的作用。最后對國產動畫的現狀進行反思,并希望國內動畫人能從新海誠的經驗中獲得啟迪。
關鍵詞:新海誠 動畫 獨白
自21世紀開始,日本動漫漸漸由輝煌的“宮崎駿時代”步入艱難的過渡期。20世紀80年代起,宮崎駿與吉卜力工作室一直是日本電影產業的重要支柱。直到2004年《哈爾的移動城堡》上映,影片節奏緩慢,創作水準不比從前,屬于宮崎駿的時代落下帷幕。宮崎駿隱退后,“誰能接過宮崎駿的大旗,后宮崎駿時代日本動漫將走向何處”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此時日本的新生代動畫導演嶄露頭角,他們不斷探索動畫的語言表現方式和制作體制,為日本動畫帶來了新的可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新海誠。新海誠的動畫風格個性鮮明,與宮崎駿截然不同。其最顯著的風格特點體現在對獨白的大膽使用上。新海誠常常用詩意的獨白來替代動作和表情進行情感傳達。雖然獨白是影視作品中常見的藝術語言,但選擇用大篇幅獨白來支撐整部影片的動畫導演只有新海誠一人。接下來筆者將以新海誠早期代表作《秒速五厘米》為例探尋“新海誠式獨白”的成因并剖析獨白在動畫電影中的作用。
一、新海誠其人及創作經歷
新海誠,原名新津誠,1973年2月9日出生于日本長野縣。雖然生長于小鄉村,但新海誠自小家境殷實,其父親新津正勝是新津組a的社長。優越的家庭條件為新海誠的動漫之路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障,這也使新海誠10歲時就擁有了第一臺個人電腦,從此開始嘗試電腦作畫。此后,新海誠使用的電腦一直跟隨電腦的發展速度進行更換,可謂時刻走在計算機技術的前沿。后來,新海誠考入日本中央大學主修文學方向,并在大學期間出版了一本圖畫繪本。畢業后,新海誠毅然放棄繼承家業,滿懷激情地加入了Falcom游戲公司b。在游戲公司工作的經歷使新海誠接觸到動畫制作的流程與CG技術c。對于CG技術的掌握為新海誠日后獨立制作動畫提供了可能。以其第一部動畫短片《她和她的貓》為例,這部時長5分鐘的黑白動畫短片中大部分創作和制作工作均由新海誠一人完成。牛刀小試后,新海誠相繼創作出《星之聲》《云之彼端,約定的地方》等更加成熟完善的作品。d
2007年《秒速五厘米》上映,這也使新海誠正式進入大眾視野。該片一經上映便深受20歲至30歲的青年人追捧,更意外地收獲了年齡更小的少年觀眾群體的認可。同時,新海誠憑借該片摘下了2007年亞洲太平洋電影最佳長篇獎,至此名聲大噪。而后,新海誠不負眾望,佳作不斷,2016上映的《你的名字》和2019年上映的《天氣之子》也將“新海誠熱”推向了新高度。
二、獨白與“辯士”制度
現實生活中,人的內心世界往往不被人知。觀眾想要隔著熒屏解讀出動畫角色的內心世界往往需要藝術語言的輔助才能實現。因此獨白作為傳達情感最直接的藝術手段的作用得以顯現。獨白是運用第一人稱視角表達角色內心的思維活動,架構起觀眾與角色內心的情感橋梁。一般根據畫面中是否出現獨白者形象,我們將獨白劃分為兩類:一是畫面中出現角色形象的獨白;二是畫外音式的獨白。
在日本電影發展歷程中,存在著一個特殊的職業——“辯士”。辯士以“獨白者”的身份介入電影中,在電影誕生初期,大部分人剛把電影作為新興視覺媒體所接受時,日本觀眾就已經率先接受并體驗到視覺加聽覺的獨特審美形式。對于日本特有的“辯士制度”,四方田犬彥曾給出解釋:“在日本的傳統戲劇中,構成某個出場人物的形體與聲音不一定是同一個主體……形體表演在前臺,其他人物負責聲音部分的表演?!眅放映電影時,辯士會站在臺下的某個角落,通過語言來引導觀眾厘清劇情的發展,并承擔劇中人的獨白工作?!稗q士制度”一方面幫助日本實現了電影本土化,成為票房的有力保障,另一方面也孕育出日本對于聲畫分離的獨特民族審美習慣。后來,隨著有聲電影的出現,“辯士”也漸漸淡出歷史舞臺,但這種對于情感的審美習慣延續至今。反觀新海誠動畫電影中的獨白我們能看到“辯士制度”的影子??梢哉f“新海誠式獨白”深受日本傳統電影藝術的影響,是基于情感審美上的“辯士制度”的變體。
三、獨白在《秒速5厘米》中的作用分析
(一)角色塑造
莎士比亞的經典戲劇《哈姆雷特》是借獨白塑造角色的典型案例,劇中哈姆雷特獨白:“生存還是死亡,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眆一個優柔寡斷、猶豫不決的復仇王子形象躍然紙上,觀眾憑借哈姆雷特的獨白便能準確地捕捉到復仇王子內心的混亂與糾結。人物內心世界往往是復雜多變的,而動畫電影又不同于真人實拍電影可以通過演員眉宇間的微表情來呈現內心世界的細微波動。因此內心獨白成了替代和輔助畫面塑造人物內心世界的好方法。而新海誠在其動畫電影《秒速五厘米》中便是通過角色獨白來塑造人物的。
動畫電影《秒速五厘米》講述了一個關于少年內心成長的故事。全片沒有強烈的矛盾沖突,影片的重心全部放在對主人公心底柔軟、細膩的情感展現上。該片分為《櫻花抄》《太空人》和《秒速五厘米》三部分。以第二部分《太空人》中的角色橙田花苗為例,橙田花苗是第二部分新出現的角色,這一部分表面上是通過橙田花苗的內心獨白展現其對男主角遠野貴樹的暗戀情愫,但其本質是以第三視角捕捉遠野貴樹對女主角篠原明里的情感。
劇中有這樣一幕,遠野貴樹和澄田花苗結伴回家,澄田花苗當時的內心獨白是:“如果我像小狗一樣有尾巴的話,一定會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把尾巴搖個不停!我一邊竊喜自己不是真的小狗,一邊懊惱自己的假想稚嫩可笑。但一想到能和貴樹君同行,心里就滿滿的幸福。”此時,透過鏡頭觀眾只能看到橙田花苗是一個皮膚黝黑、短發的初中女生,角色并沒有過多的表情,因此很難捕捉她內心情感的變化。新海誠巧妙地通過輕快活潑的內心獨白彌補了畫面上的表現不足,使觀眾感受到了橙田花苗內心的歡喜與悸動,使得可愛率真的小女生形象更加豐滿生動。
另一幕,澄田花苗從便利店出來,偷偷看見遠野貴樹將手機合上。此時橙田花苗的內心獨白是:“遠野君似乎總在用手機編輯著短信,每當這時我心中都會期望那條短信要是發給我的該有多好!”真實地展現了小女孩容易胡思亂想的細膩心思,和作為暗戀者的失落與嫉妒。同時也引發觀眾產生了對收信人身份的好奇,是否真如橙田花苗所想,遠野貴樹在用手機給喜歡的人即在影片第二部分從未出現過的篠原明里發信息。這一謎底在第三部分《秒速五厘米》通過男主人公遠野貴樹的獨白揭曉:“每天過著平凡生活的我,無時無刻不感受到身邊充斥著憂傷,陽光照射下的床單、洗手間的牙刷、無人接收的短信記錄……”此時畫面鏡頭打在手機屏幕上,我們清楚地看到短信接收者一處是空白的,遠野貴樹一直寫著無人接收的短信??梢妱赢嬰娪爸械莫毎撞粏螁问谷宋锷鷦恿Ⅲw,也是情節發展的線索。
(二)情節串聯
新海誠在《櫻花抄》部分展現出獨白對影片情節連貫及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櫻花抄》中講述了男主人公遠野貴樹與篠原明里兩個人同為轉校生在小學時代相互“取暖”的青澀友誼。后來篠原明里轉學離開,兩個人開始通過書信保持聯系,因為按捺不住內心的思念,兩人約定三月四日見面……
影片的前半部分,兩位主人公并沒有面對面的對手戲,更多的是通過篠原明里對書信內容的獨白以及回憶性片段來交代人物關系與故事背景。篠原明里在第一封信中寫道:“好久沒聯系了,栃木(日本栃木縣——編者注)的夏天比東京舒適許多,但我仍喜歡東京那種悶熱的天氣。我們最后一次見面是在半年前的畢業典禮上,貴樹君還記得嗎?”以及第二封信:“感謝回信,已經入秋了,路旁的楓葉很漂亮。今天是我今年首次穿上毛衣,因為最近有校園活動所以要早起,這封信是在電車上寫的。前幾天我剪了齊耳的短發,假如見面了你可能都認不出我了!對了,想必貴樹君應該也變化很大吧!”第三封信:“天氣越來越冷了,栃木下了好幾場雪,要穿厚重的棉衣上學。東京還沒下雪吧?雖然已經搬到栃木很久了,但總是會下意識地關注東京的天氣情況?!焙S原明里的三封信,即是一條由夏到冬季節輪轉的時間線索,同時也是梳理篠原明里內心的情感線索。通過第一封信可以明顯感受到篠原明里對于這份友誼的小心翼翼以及對遠野貴樹是否還記得自己的擔憂。第二段獨白時聲音的語調明顯自信輕快,表現出篠原明里收到回信后內心的激動與喜悅。篠原明里在信中分享轉學后的生活與變化,而對遠野貴樹是否也有很大變化的遐想則巧妙地表露出內心對于相見的渴望。第三封信時,已經輾轉了兩個季節到了冬天,篠原明里對于東京天氣的時刻關注從側面凸顯了她對身處東京的遠野貴樹的牽掛,而且這種情感愈積愈烈。
另一方面,畫面鏡頭多處展現貴樹寫回信的畫面。信上的內容則是透過篠原明里的第四段獨白側面展現出來:“從回信中得知貴樹君要轉學到鹿兒島,雖然我們早已習慣了轉學,但我仍對這個消息感到意外。鹿兒島確實有點遠,不再是想見面隨時乘電車就可以見面的距離了。我們有一年多沒見了,所以對于三月四日的約定我既緊張又滿懷期待。我家附近有棵大大的櫻花樹,每年春天樹上的花瓣都會以每秒五厘米的速度向下飄落。我想,要是能在春天和貴樹君一起共賞櫻花該有多好!四月三日晚上七點我會準時在候車室等你,不見不散?!贝颂帾毎滓环矫鎸⑶楣澮蚋叱?,也為櫻花樹下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影片結尾的高潮處新海誠并沒有選擇給主人公特寫,而是拍攝櫻花樹下兩個人在樹下相擁的剪影。伴著舒緩的音樂,男主人公遠野貴樹內心獨白:“溫柔的明里和她純潔的靈魂,我該如何珍藏,或該帶往何方,我都無法給出答案。但這次一別,可能就是永別。那巨大的人生??!那渺茫的時光??!都無情地阻隔在我們面前,不安將我們團團籠罩,但不久也終將被時間沖淡。”此處獨白細膩地展現了男主人公復雜的心理變化,濃烈的情感伴隨著優美的音樂一并迸發,而那份詩意與憂傷,卻久久地留在觀眾心底,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新海誠的動畫電影給人的感覺像是經歷了一場心靈的成長之旅。當真切感受到主人公復雜的情感后,我們就不難理解新海誠為何會這樣運用獨白。
(三)情感傳達
蘇珊·朗格說:“藝術就是將人類情感呈現出來供人觀賞,把人類情感轉變為可見和可聽的形式的一種符號手段。”g而獨白在新海誠電影中就承擔起情感傳達的作用。一方面獨白將畫面沒有交代的劇情補充完整;另一方面,新海誠刻意弱化人物表情及動作,讓人物“靜”下來,讓觀眾有更多時間去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h影片第三部分《秒速五厘米》便將獨白對于情感表達的作用表現得淋漓盡致。這一部分,畫面瑣碎斷裂沒有完整的劇情,全盤通過男主人公交叉的獨白展現人物內心的情感。遠野貴樹獨白:“昨夜我做了一個夢。”篠原明里獨白:“很久以前的夢。”遠野貴樹獨白:“萬家燈火閃耀如星辰點點遙不可及?!焙S原明里獨白:“路面上的新雪,只印出我們兩人的腳印?!备叱碧?,遠野貴樹獨白:“總有一天我們可以再次共賞櫻花飄落?!焙S原明里獨白:“對此我和他都是無比堅定地……”遠野貴樹獨白:“這樣認為?!敝链耍珓〗K。新海誠的動畫結構如“散文詩”般隨意而行,情節看似不夠連貫但蘊藏在其中的情感是強烈而連貫的。遠野貴樹和篠原明里看似各說各話,但通過臺詞文本我們能夠看到兩個人的獨白其實是一個連貫的整體,兩個人所要表達的情感和思緒是不謀而合的。這種對于內心情感的著重表達其實也反映出當代觀眾的審美需求與轉變。觀眾不再僅僅滿足于簡單的視與聽,而是將審美需求轉向了更高層次的即對情感體驗有著更多的訴求與期待。一部優秀的影視動畫離不開情感傳遞,而透過新海誠的成功案例我們發現獨白也不失為一種情感傳達的有效手段。
四、結語
當迪士尼和皮克斯動畫引入日本后,日本一方面展現出對外來文化的強大包容性,但另一方面堅定地尋找新的動畫藝術語言來擺脫前者。在動畫語言的探索上,新海誠顯然是較為成功的。對于新海誠動畫的研究不僅對研究日本當代動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其成功的寶貴經驗也帶給國內動畫人以啟迪。綜觀國產動畫現狀,近年來鮮有優秀作品出現,究其緣由,可以看出國產動畫電影大都存在情感表現不足這一共性問題。創作的故事僅僅流于表面的形式,盲目追求震撼的特效,實則難以激起觀眾心底的情感共鳴。i以新海誠對于獨白的妙用來說,獨白在賦予角色個性化、使角色更加豐滿的同時,也能在情節串聯和情感表達上收獲不錯的效果。就此我們發現優秀的動畫電影不必拘泥于一般的程式,既要迎合觀眾審美,又可以以傳統之“變體”帶給觀眾新鮮感。國產動畫發展仍任重道遠,希望今后動畫編劇能在未來探尋出獨具民族及個人特色的動畫表現語言,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a 日本百年建筑公司。
b 日本Falcom株式會社是主要開發銷售電子游戲軟件的日本企業,過去曾專注于PC(個人計算機)游戲的研發,現已經轉投掌機與家用機游戲開發,該公司于1981年3月成立,以高水平的背景音樂著稱。
c CG原為Computer Graphics的英文縮寫,隨著以計算機為主要工具進行視覺設計和生產的一系列相關產業的形成,國際上習慣將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視覺設計和生產的領域通稱為CG。
d 劉念:《新海誠動畫電影的審美特征研究》,黑龍江大學2018年碩士學位論文。
e 〔日〕四方田犬彥:《日本電影110年》,王眾一譯,新星出版社2018年版,第48—50頁。
f 引自莎士比亞戲劇《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一場中主人公哈姆萊特的獨白。
g 〔美〕蘇珊·朗格:《藝術問題》,滕守堯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年版,第24頁。
h 鮑炳璋:《新海誠——日本傳統動畫電影的顛覆者——以〈秒速五厘米〉為案例進行分析》,《商情》2015年第18期,第366—367頁。
i 黃練基:《國產動畫編劇情感粗糙問題的分析》,《中國民族博覽》2015年第10期,第166—167頁。
參考文獻:
[1] 劉念.新海誠動畫電影的審美特征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8.
[2] 四方田犬彥.日本電影110年[M].王眾一譯.北京:新星出版社,2018.
[3] 鮑炳璋.新海誠——日本傳統動畫電影的顛覆者——以《秒速五厘米》為案例進行分析[J].商情,2015(18):366-367.
[4] 黃練基.國產動畫編劇情感粗糙問題的分析[J].中國民族博覽,2015(10):166-167.
作 者: 姜仕燁,天津美術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動畫編劇與策劃。
編 輯:曹曉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