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海縣委改革辦
為破解因農村物流發展基礎設施不足、運力覆蓋不夠、服務質量不高而制約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難題,寧海縣積極打造“多主體互補共抓、多服務互融共生、多業態互促共進”的農村物流“生態聯盟”,有力盤活整合農村人力、物力、運力資源,推動農村經濟轉型和民生社會事業發展。目前,寧海縣已建成涵蓋1個縣級中心、320個村級物流服務站點的城鄉物流體系,年均實現農村物流運輸8.16萬批次、24.5萬噸,運營產值3.2億元,近三年物流增長率分別達到14%、10%、11%,農村物流“生態聯盟”獲評2020年交通運輸部首批全國農村物流服務品牌。
多元主體集約建管打造農村直達式便捷物流
集合政府、企業、院校三方資源優勢,協同打造與群眾“面對面、零距離”的農村快捷物流。
政府主導統籌建管,力求物流網絡覆蓋最廣。整合交通、農業、商務、供銷、郵政、鎮鄉(街道)等10余個單位資源力量,組建農村物流“生態聯盟”推進專班,在縣物流園區建立縣物流集散中心,并根據全縣不同片區人口密度、交通區位、物流業務量間隔設置320個村級服務站點,實現農村物流“縣—村”垂直運營,提高管理效率。
企業主體高效建管,力求物流配送時間最短。引進縣域快遞第三方旗艦平臺——寧海冠合供應鏈有限公司,投資1億元建成投用縣域快遞末端共配處理中心,變原先各快遞公司各自分撥為集中自動化智能分撥,提升快遞分揀效率6倍以上,節省單件快遞配送時間近2個小時。參照基層網格化治理模式,建立城鄉物流網格化配送體系,結合村級服務站布點、不同快遞公司運力、累計配送路程等因素,把全縣劃分為340個快遞物流網格,實現網格內部任意點位第一時間出發、最快時間送達。全國率先應用電動三輪車規范化管理,推動快遞下鄉,破解快遞車輛“無牌照、無管理、難上路”障礙,打通快遞配送“最后一百米”。
院校參與科學建管,力求物流運轉效率最高。聯動交通部科學研究院、浙江理工大學、寧波現代物流規劃研究院,成立全省首個農村物流發展研究室,研究制定縣農村物流“生態聯盟”整體目標、發展框架、運營標準,確保“一切工作有規范、一切規范有標準、一切標準有品質”。建立健全行業反饋應對機制,及時研究處理農村物流發展遇到的困難問題,提出意見建議。目前,已制定農村物流“生態聯盟”發展標準12條,提出優化提升建議35條。
多樣服務疊加運營打造農村一站式惠民物流
在320個村級物流服務站點中選擇交通節點村莊建設“集士驛站”(下稱“驛站”),以此吸納鄉村能人、歸集各類資源來服務群眾,打造覆蓋各自片區的客貨集散中轉站和群眾便民服務點。
做專物流配送服務。引進菜鳥驛站,對每處驛站進行信息化、智能化、標準化物流模式改造,使群眾無須跑鎮鄉,在片區驛站就能實現就近寄遞,物流從縣共配中心送達村戶時間平均縮短1.5天、效率提升1倍以上。為農村老、弱、病等特殊群體提供電話上門寄遞件,確保群眾在享受優質物流服務上“一個都不少”。
做大客貨聯運服務。建立城鄉公交客貨聯運服務平臺,全省首創規范化、智能化公交車帶貨機制,依托寧海城區物流網絡和城鄉客運體系,利用政府部門開放的公交站點和運行線路數據,以及車輛調度與GPS位置數據,讓數據賦能鄉村振興,實現快遞進村、土特產進城,促進農村電商發展。目前,全縣已實現客貨聯運物流配送能力76.6萬件/年,預計明年能達到130萬件,降低農村物流整體成本20%以上。
做優便民生活服務。致力于將驛站打造為農村的鄰里生活中心,在站內整合疊加村郵站、移動通信、金融保險、網上代購點、美團配送等10類業務功能,為群眾提供物流寄遞、代銷代購、便民繳費、助農取款、特產供銷、農財險辦理等多元服務,讓城市優質民生資源觸角延伸至農村,使其成為村里人氣最旺、功能最全的便民生活場所。以南莊村集士驛站為例,其自今年5月運營便民生活服務以來,頭3個月累計開展各類服務近1.2萬件(其中物流寄遞近7000件,便民繳費近1000件,代銷代購800余件,其他3200件),實現綜合服務收入5萬余元。
多業共興聯動發展打造農村造血式致富物流
通過構建銜接城鄉、運轉高效、系統完善的農村物流體系,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運行短板,全面打通農產品、工業品的城鄉雙向流通渠道,促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全力推動“農村美、農業強、農民富”。
農村富美,以物流發展交通事業。把高質量建設“四好農村路”作為做強交通物流事業、推動鄉村經濟發展的關鍵一招,三年來累計投資6.7億元,全面消除等外公路,打通縣域斷頭路33公里,完成高品質“四好農村路”提升改造195公里,建成美麗經濟交通走廊329公里,全域串聯起6條美麗精品線、10個景區鎮、180個A級景區村,帶動更多客流、物流、商流來到鄉村、繁榮鄉村。近三年全縣游客人次、旅游經濟收入年均分別增長20%、16%,去年獲評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有力推動“修一條路、美一片景、富一方民”。
農業富強,以物流融合配套產業。加速推廣“規模種養+精深加工+商超流通”“農業企業+電商企業+物流企業”發展模式,將原先零碎分散的特色農產品生產、銷售、物流整合納入“寧海珍鮮”區域公用品牌,促進縣域農業上、中、下游產業鏈深度融合,全力以最嚴的品牌管理、最優的產品質量、最快的送達服務,贏得市場的最大認可。目前,全縣已實現農超對接面積1.1萬畝,訂單農業面積1.2萬畝,農業電商銷售額近5億元/年,近三年年均增長分別為15%、18%、19%,累計對農業產業增長貢獻率超20%。
農民富裕,以物流新增服務就業。全力壯大農村物流相關生產性服務行業,支持農民在農產品直播帶貨、冷鏈運輸、保鮮倉儲、清洗包裝等方面開展就近就業,積極推動農村創新創業帶頭人、畢業大學生、農業產業領軍人才參與農村物流、農業產業聯動發展。目前,全縣農村物流業及相關生產性服務業從業人員為1.2萬人,整體業務收入連續三年增速超過20%,成功培育“蟹大人”小海鮮、“綠色城堡”蔬菜等一批本土農業創業創新品牌。
責任編輯:劉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