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鋒
記者從安徽省蕪湖市生態環境局了解到,近日,該市一家機電公司經催告拒不繳納環保罰款23萬元,經蕪湖市生態環境局申請,蕪湖市鳩江區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執行,將其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據悉,為加大對環境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并且維護行政處罰決定的嚴肅性,蕪湖市生態環境局圍繞現行的法律法規多次展開專題研究,自2018年起與蕪湖市鳩江區人民法院共同探索強制執行新途徑。(10月22日新華網)
生態環境部門將拒不繳納罰款的違法者引入法院的執行系統,繼而由法院啟動失信懲戒機制,有清晰的法律路徑可循。生態環境部門和市場監管、應急管理等部門一樣,屬于行政執法部門,強制執行權有限。而當行政執法部門面對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當事人已經窮盡了執行手段,依然不能倒逼當事人履行必要的法律義務時,就得搬一搬司法“救兵”,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拒不繳納環保罰款的最終法律后果是司法強制執行和“老賴懲戒”。這種生態環境部門與司法部門的對接執行,在本質上賦予了生態環境監管的司法保障權,能夠化解生態環境監管的執行難題,能夠有效增強生態環境監管的規范性、權威性、嚴肅性、震懾性,也能夠倒逼企業、公民等相關當事人敬畏生態環境監管執法,增強服從意識、執行意識和日常行為自律意識,進而促進生態環境部門提升自執行效率,提升監管質量。
司法部門的強制執行是生態環境監管的法律牙齒和重要武器,各地各級生態環境監管部門都該積極學習蕪湖市生態環境局的執行經驗,建立健全與法院的執行對接機制,會用、善用、勤用司法執行資源,讓“老賴懲戒”成為生態環境監管的最后一道防線,以司法執行增強生態環境監管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