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雁
商務樓宇因其特殊的地緣優勢與集聚的辦公屬性,被形象地稱為“豎起來的社區”。但在基層治理中,傳統社區由于資源人手不足、服務理念傳統、管理方式固化等原因,難以有效推進樓宇服務。
作為破題之策,今年4月,鄞州區中河街道按照區域化黨建的思路,借鑒運用傳統社區治理經驗,成立全市首家樓宇社區——中河樓宇社區,廣泛凝聚區域內各類優勢資源與多元主體力量有序參與社會治理,共同打造黨建引領下的樓宇治理新模式。
黨建賦能讓樓宇更有活力
中河樓宇社區設黨委和黨群服務中心兩大功能體系,服務范圍涵蓋中河街道轄區內的11幢商務樓宇、13個商業綜合體、6個都市型平臺園區以及8處商住樓沿街店鋪,商務運營面積216萬平方米,共有入駐企業4834家。目前區域內已成立全市首個商務樓宇稅收志愿者服務隊、全省首家樓宇文聯、全省首家樓宇商會,黨建文化、城市經濟、全域治理互融共促的發展格局正逐步形成。
中河樓宇社區大膽打破組織壁壘,通過“政企融合”的開放模式組建社區黨委班子。一方面,積極倡導“一方隸屬、多重管理”的模式,在不接轉黨員組織關系的基礎上,讓黨員以多重身份參與社區組織生活,并積極組建公益、文化、經濟等各類社團,引導職工群體主動有序參與樓宇治理。另一方面,通過把黨群服務中心建到樓宇里,全面推動黨政資源下沉與事權下放,促進區域化黨建、城市社區黨建和兩新黨建“三建聯動”,真正使黨群服務中心成為“黨群服務的窗口、政務服務的出口、經濟提質的切口、文化領航的關口、招商引智的哨口,以及全域治理的要口”。
同時,樓宇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堅持黨建引領,積極探索“組織聯建、平臺聯管、資源聯享、項目聯辦、特色聯創、體系聯動”的“六聯”工作機制,著力打造融政企文化、社團文化、鄰里文化于一體的樓宇文化體系,不斷優化樓宇生態服務圈。比如,整合周邊紅色資源,建成“紅色服務驛站”,發布首張“紅色服務地圖”,打造“10分鐘紅色服務圈”,構建“紅色共建聯盟”等,為廣大黨員和紅色力量發揮先鋒引領作用提供陣地和平臺,使樓宇社區真正成為“黨員的精神家園、企業的創業樂園”。
供給改革助力樓宇發展
“沒想到個人信用報告也能在這臺機器上查詢打印,而且刷臉就能辦,太方便了!”青年創業者小李驚訝地說。放置在中河樓宇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這臺機器是華數公司推出的“寧波辦事”綜合自助服務終端機,是全大市投放在樓宇里的第一臺便企自助服務機,涵蓋了公安、住建、人社等36個職能部門的264個辦事事項。“簡潔的流程、自助式的操作,大大節約了辦事成本,提高了辦事效率。”樓宇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主任張信娥說。
如何使企業需求與政府服務能夠精準耦合?供給改革是關鍵,資源聯動是保障。為了讓樓宇社區的工作職責與服務內容能夠最大限度地貼近企業和員工的實際需求,中心配備了以“專職社工為主體、部門力量為支撐、自助終端為補充”的多層次服務力量。
同時,以“紅創樓宇”為主線推出黨建指導、科創支持、惠民便企、金融助力等四大類20項個性化服務,組建了樓宇“紅管家”“樓小二”等服務團隊,并引入“樓長一點通”服務終端,推行“部門駐點、項目聯辦”的輪值機制,職能部門每周一天以上到社區進行駐點辦公。通過充分整合黨群、經濟條線等服務力量,助推樓宇經濟提質增效高速發展。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逐步趨于穩定,但樓宇企業受經濟形勢影響,面臨著新一輪的洗牌。面對企業退租轉租增加、樓宇空置率上升、招商優質資源不足等情況,樓宇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及時調整服務方向,大力拓展“紅色代辦”、“鄞領”招商等服務項目,強化資源統籌利用,提升招商“軟實力”。同時,重點在樓宇產權結構調整、產業轉型發展、物業服務提升等宏觀層面做好跟進服務,全方位推進樓宇特色化、專業化建設,一樓一策、因樓制宜,做好后疫情時期“老樓新生”大文章。
(作者單位:鄞州區中河街道辦事處)
編后語
成立樓宇社區是鄞州區大力推進樓宇黨建,助力樓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創新舉措。作為全市樓宇黨建和樓宇經濟的高地,去年以來,鄞州區對標全域治理新要求,積極打造樓宇黨建“2.0升級版”,發布《鄞州區新時代樓宇黨建“鄞領計劃”方案》,以商務樓宇、城市綜合體為重點,探索成立樓宇社區,穩步推進和完善黨在樓宇的組織覆蓋、領導管理、資源支撐、制度保障和作用發揮等體系,著力構建開放共享、融合共生的樓宇黨建生態圈,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組織支撐。
樓宇社區的建立讓黨建工作的開展有了穩定的物理空間。傳統的兩新組織黨建,存在發展不穩定、黨員流動性強、缺乏專門的黨務工作者等問題。而樓宇社區有固定的場所,是“鐵打的營盤”,且配有專業的黨務工作者,可以對沖兩新組織黨組織地位弱化、黨員流動性大等問題,能夠更好地推動樓宇黨建工作。
中河樓宇社區作為全市首個建成投用的樓宇社區,自今年4月成立以來,始終把黨建作為推動工作的“紅色引擎”,在助力區域治理、資源聯動、惠民助企等方面,為全區樓宇黨建工作探索了新路子,提供了新經驗。但樓宇社區黨建目前在我市仍屬城市基層黨建的新領域,在模式創新下,樓宇社區黨建工作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下一步,要繼續以樓宇企業需求為導向,充分發揮有形立體空間的功能性作用,實現組織覆蓋和治理覆蓋的有機統一,在治理范式創新和治理經驗積累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和健全樓宇社區黨建運行機制。同時,以規范化制度為依據、以信息化技術為手段,發揮樓宇社區黨建引領作用,助推樓宇經濟高質量發展,最大程度彰顯樓宇社區黨建工作的巨大推力和生機活力。
責任編輯:謝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