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珊珊 童明榮
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堅戰之一,對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今年是脫貧攻堅戰最后一年,收官之年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各項工作任務更重、要求更高。對口幫扶工作需要繼續發揮重要作用,充分利用東部地區的先發優勢和綜合優勢,幫助對口幫扶地區圍繞脫貧攻堅戰中的重點、難點、焦點問題,精準施策,奪取脫貧攻堅的最后勝利。
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寧波先后與貴州黔西南州、重慶萬州區、新疆庫車縣、吉林延邊州等地開展幫扶合作,二十多年間寧波市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堅持從“兩個大局”和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高度,認真落實扶貧協作協議,不斷加大對口幫扶力度,扶貧協作工作成效顯著。在既有成就基礎上,我們要圍繞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浙江建設“重要窗口”的新目標新定位,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和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從五大方面進一步提升對口幫扶工作的質量和水平,努力爭當高質量對口幫扶的“模范生”,為全國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及“后貧困”時代的對口幫扶工作提供更多可借鑒、可推廣的新經驗。
黨建引領,加強扶貧工作組織保障。加強黨的領導是脫貧攻堅的根本。深入推進中組部提出的“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任務,以黨建為引擎,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變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勢,為脫貧攻堅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提升對口幫扶地區基層黨組織建設水平,推廣余姚“黨建+對口幫扶”模式,組織班子戰斗力強、村集體經濟基礎好的行政村與被援助地區貧困村進行結對幫扶,組建村村“黨建聯盟”,通過復制黨建工作先進經驗、推動干部交流等手段,提高治村強村能力;發動寧波市機關、學校、醫療衛生機構等與對口幫扶單位廣泛開展黨支部結對共建活動,幫助對口幫扶地區打造一支脫貧致富的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定期組織針對對口幫扶地區黨政干部、基層扶貧干部、農村致富帶頭人的教育培訓,擴大培訓規模,提高培訓質量;繼續推動寧波和對口幫扶地區干部的雙向交流、掛職鍛煉,加大對受援地黨員干部人才的培養力度。
產業帶動,夯實扶貧工作基礎支撐。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基礎和支柱。貧困人口依托特色產業發展實現穩定就業和持續增收,才能從根本上保證有效脫貧。首先,要從對口支援地區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經濟發展水平出發,因地制宜幫助受援助地區培育具有區域特色和比較優勢的產業,力爭做到一縣一業、一鎮一品,以產業帶動生產,激活貧困人口和貧困村的內生發展動力,實現由“輸血”救濟到“造血”自救。同時也要把對口產業扶貧與寧波自身的經濟社會發展有機對接起來,在產業選擇上偏向于與寧波互補性較強的產業,在當地勞動力技能培訓上,側重于向寧波市場提供家政、物業等崗位缺口較大的勞務人員等。其次,要更加注重扶貧產業全產業鏈的打造,促進產業的規模化、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以農業產業鏈為例,須大幅提升當地農業的產業化和市場化水平,大力發展生態高效種養業、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和新型鄉村服務業,形成從生產端到銷售端的全鏈條產業發展模式。再次,要充分發揮大型企業集團在產業扶貧中的作用,以有效規避行政導向幫扶模式下過于重視政治效應而忽視經濟效益的現象。引導大型企業特別是國有(控股)大型企業集團深度參與對口幫扶工作,利用其規模大、分支機構和營銷網絡廣、品牌效應好、經營能力強的特點提高產業扶貧投資項目的成功率。
信息賦能,推動扶貧工作精準落實。智能化、信息化是脫貧攻堅的新利器。智能經濟時代背景下,新階段的對口幫扶工作要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增量效應和大數據的乘數效應,加快推進信息化扶貧,構筑精準扶貧的新動能。要協助對口幫扶地區逐步建立起扶貧數字化管理系統,用大數據手段實現對貧困人口、貧困村的精準識別、精準匹配、精準幫扶與精準管控,做到對整個區域脫貧攻堅工作的實時監測評估、全程軌跡監管、精準決策分析,提升政府貧困治理能力。做大做強“甬工惠?寧波館東西部協作商城”等“互聯網+”社會扶貧供需平臺,鼓勵市內電商企業自建平臺或搭載阿里巴巴、京東等大型電商平臺,設立扶貧專賣店、扶貧產品體驗店和幫扶頻道,銷售對口地區農特產品,深入開展精準消費扶貧,切實解決扶貧農產品滯銷問題。樹立“信息化既是扶貧手段,更是脫貧內容”的全新意識,加大對信息化扶貧項目的資金扶持力度,推動對口幫扶地區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努力創造良好通暢的寬帶網絡,支撐和滿足貧困地區網絡覆蓋、農村電商、網絡扶智和信息服務等需求。
教育助力,抓好扶貧工作成果鞏固。教育扶貧是脫貧攻堅治本之策。教育不僅能保障脫貧,還能在鞏固脫貧成果、培育內生發展動力、防止邊緣群體返貧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進一步提升教育幫扶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加強寧波市與對口幫扶地區關于教育幫扶需求、項目、方式的交流與研討,根據各地區不同的教育現狀、特點和實際需求,選擇不同的教育幫扶項目,把幫扶工作落到實處。進一步幫助對口幫扶地區建設優質教師隊伍,優化提升“全鏈式”組團教育幫扶的“寧波模式”,通過師徒結對“傳幫帶”,選派教育干部和教師到寧波掛職、輪訓、交流等舉措,提升當地教師隊伍教育教學水平,幫助當地建立良好的教育體系;鼓勵寧波優秀的退休校長、教研員、特級教師等深入結對地區一線講學送教。進一步完善覆蓋各教育學段的資助政策體系。如在義務教育學段,要協助當地政府進一步完善控輟保學管控機制,以個人為單位實現精準幫扶;為確有需要的地區援建學校和完善設備、設施建設;在中等職業教育領域,應加強職業教育協作,幫助對口幫扶地區設置一批適合當地經濟發展特色的品牌課程,推動技能扶貧。
管理創新,提高扶貧工作水平。創新管理是脫貧攻堅進入新時期、新階段的必然要求。相對貧困取代絕對貧困后,大規模和高強度的扶貧舉措將不再適合,常態化、制度化和標準化的扶貧手段將是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重要舉措,創新管理方法、提高工作水平迫在眉睫。加強工作研判。隨著脫貧攻堅工作全面收官及對口幫扶地區自身經濟狀況的逐步改善,對口幫扶的重點也要相應做出調整,從直接的資金援助、基礎設施的援建投資向教育、醫療、產業服務平臺建設等項目傾斜。根據扶貧工作形勢適時適當、循序漸進地調整幫扶政策,注重各項幫扶政策的銜接,確保對口幫扶地區對政策調整的耐受性,繼續且持續地釋放政策紅利。加強工作方法創新。幫扶黨政干部必須熟練掌握業務政策和工作方法,加強對科技扶貧、信息扶貧等新手段的學習和使用,提高扶貧攻堅的履職盡責能力。加強對各級各類扶貧項目和扶貧資金的管理,提高績效。一方面嚴格監管,另一方面鼓勵扶貧工作人員敢于擔當、勇于作為,以最快速度將扶貧資金用在刀刃上,以最高效率將扶貧項目落到實處。
(作者單位:寧波市社科院)
責任編輯:楊 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