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文淵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肌體的“神經末梢”,是黨執政大廈的地基,地基固則大廈堅。6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21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基層黨組織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要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抓緊補齊基層黨組織領導基層治理的各種短板,把各領域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充分發揮廣大黨員在改革發展穩定中的先鋒模范作用。”鄞州區基于黨建引領探索實踐的陳黃“五小”工作法,是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領干部群眾深化治理、富民強村、發展文明、共筑和諧的有益嘗試,具有十分重要的實踐價值和借鑒意義。
到底是什么樣的力量,能讓一個資源稟賦差、外來人口多、管理難度大的后進村成為產業多元、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的和美新農村,創下了連續25年“零違建”“零信訪”的紀錄?村黨委書記葉劍飛的答案簡單也不簡單:“這么多年,我就堅持兩點——面對、公正。”面對,既是面對群眾、面對困難,也是敢于面對、善于面對;公正,既是立規矩、嚴執行,也是當表率、作示范。回顧黨的發展歷程,這不正是我們黨一貫堅持和強調的嗎?新時期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手段和方式方法創新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還是“實打實”的發展舉措、“面對面”的工作態度。
要有實事求是、一抓到底的執行毅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政策再好,也靠大家去落實”。農村基層黨建最根本、最重要的任務,是腳踏實地、久久為功,把黨員隊伍帶好、把村民群眾團結好、把政策措施執行好。要立足村情實際,把現有黨員隊伍積極性調動起來,不提不切實際的目標,不作超出能力的承諾,從村莊小事做起,從生活點滴抓起,把上級部署的規定動作做到位、把現有的政策制度抓嚴實,讓群眾從身邊的改變去切身體會制度優越性,從而進一步提升黨組織的公信力、影響力、號召力。
要有敢于面對、秉持公正的堅持韌勁。現代通信手段不能完全取代“面對面”的溝通交流,“時代變化了,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不能變”。農村基層黨組織要少一些心浮氣躁,多一點韌勁耐心,平時多跑一跑村里的“橋頭”“長廊”,多當一當“橋頭老三”,真正沉下心來到群眾中去聽一聽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真誠聽取群眾的建議,勇敢面對群眾的批評,認真回應群眾的訴求,多做統一思想、凝聚人心、化解矛盾、增進感情、激發動力的工作,才能更好地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
要有立足現實、有效盤活的心思巧勁。一個村黨委班子特別是“領頭雁”發展思路活不活、眼界視野寬不寬,在帶民致富、帶民創業上肯不肯花心思,直接決定村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雖然農村資源稟賦有差異,但只要肯花心思下功夫,方法總比困難多。農村基層黨組織要對本地的優勢短板有深刻的認識,把揚長補短發揮到極致,有效盤活區位、土地、人文、歷史等現有資源,引領當地產業特色化差異化發展,帶動村莊建設同步推進、村民群眾共同富裕。
要有聞訊而動、即知即改的決心行動。服務群眾是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本職。把老百姓天天有感的身邊小事辦好了,小糾紛、小苗頭、小問題都能及時妥善解決了,矛盾就不會上行,群眾心氣就順,對基層黨組織的認同度和信任度就高,“黨員服務群眾、群眾支持黨建”的良性循環自然就形成了。農村基層黨組織要把為民服務落實到行動上、體現在效率上,真正做到聞訊而動、即知即改,真正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把矛盾消除在基層一線。
責任編輯:謝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