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組軒
慈溪市總結近年來干部心理素質提升工作的實踐與探索,在現有工作成果的基礎上,遵循干部心理發展特點和規律,突出科學精準、穩妥有序,進一步建立健全干部心理素質提升“1+1+4+N”立體化服務體系,大力推進陣地建設、方式創新、隊伍培養、組織優化等各項工作,構建“預防—發現—援助—應用”全鏈式工作機制,形成組織有為、專家支持、干部主動的工作格局,有效增強干部心理健康意識,增長心理學知識,拓展學以致用本領,切實呵護干部的心理健康。
堅持把陣地建設作為首要任務建立健全“1+1+4+N”立體化服務體系
建立一個協調小組。建立由慈溪市委組織部、市委黨校、市衛生健康局等17個部門組成的全市干部心理素質提升工作協調小組,負責全市平臺建設、人才培育、志愿服務的統籌協調和指導工作,組織制定干部心理素質提升工作實施意見和考核管理辦法。協調小組辦公室設在慈溪市委組織部,履行牽頭抓總職責,各成員單位明確職責分工,加強部門協同,落實工作舉措,形成工作合力。每年定期召開協調小組會議,研究解決工作中碰到的困難和問題,推進各項工作落地落實。
拉起一支本土團隊。發揮本地專業人才作用,加強心理工作志愿者隊伍管理,成立慈溪市干部心理素質研究會,增強干部心理服務能力和專業水平。研究會堅持心理疏導與素質提升相結合、關注個體與優化環境相結合、科學預防與精準干預相結合、發揚傳統與創新方法相結合,突出“五必談”“八服務”,常態化提供知識科普、心理咨詢、團體輔導、站點指導等服務。
提升四大功能平臺。提升教育培訓功能平臺。在慈溪市委黨校增掛干部心理素質(領導力)提升中心牌子,增設心理研究室,落實1個公務員編制、1個中層職數,配強4名專職師資力量。近三年累計投入230余萬元全面升級設施、功能、服務,建成心理體驗區、拓展訓練區、專家工作室等四區四室。優選推出心理健康科普、溝通合作訓練、團隊活力激發等六大類套餐,累計開展心理素質提升系列活動200多次,服務干部2.6萬余人次,切實發揮了教育培訓主陣地作用,示范引領分中心建設。提升線上服務功能平臺。重點打造“心動慈溪”升級版,以“微信公眾號+小程序”的形式,將知識科普、心理測評、在線咨詢等各類心理服務功能和資源搬到網上,通過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使每一位干部不出門就能享受24小時全天候心理健康服務。提升咨詢診療功能平臺。在慈溪市中醫醫院建立市干部心理咨詢診療中心,注重發揮特聘專家工作室作用,通過專家坐堂、門診咨詢、健康體檢等方式,定期為干部提供簡便易行、專業保密的個體咨詢診療服務。提升危機干預功能平臺。深化市干部咨詢診療中心與國內專業機構的戰略合作,建立干部心理危機分類定級、實時預警、精準干預的工作體系,高效運行干部心理咨詢熱線,開通轉接市外專業機構的綠色通道。
推進服務站點全覆蓋。各地各單位結合干部心理需求和機關文化特色,整合既有陣地資源,打造各具特色、充滿活力的干部心理服務站點。鎮(街道)和重點部門心理服務室普遍建成;其他單位心理知識科普角實現全覆蓋;全省首家女干部陽光心理服務站、慈溪市行政服務中心“心靈V空間”、慈溪市公安局民警身心健康服務中心、周巷鎮“心靈有約”工作站等特色站點不斷涌現,為干部就近提供豐富多樣的心理服務。
堅持把方式創新作為根本路徑建立健全全鏈式科學服務機制
健全完善科學預防機制。將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培訓作為科學預防的基礎,列入干部教育培訓年度計劃和主體班次普適課程,通過專題講座、集中輪訓、送學送教等方式,每年對機關事業單位干部開展一次心理知識全員輪訓,引導干部自覺學習心理知識、主動關注心理健康。加大心理健康課程開發和引進力度,編制干部心理素質(領導力)提升教學大綱,分層分類制定課程體系,研發心理培訓課程,編印《生活中的心理學》等讀本,提升教育培訓精準性和實效性。
健全完善科學發現機制。通過日??疾?、定期分析、測評體檢等方式,拓展掌握干部心理健康狀況的渠道。建立紅色不健康、黃色亞健康、綠色健康的三色分類預警機制,確保干部心理健康問題能夠得到及時發現、準確識別和有效應對。將干部心理健康狀況納入日??疾斓闹匾獌热?,建立定期分析研判機制,經常性了解干部工作狀態、心理狀況和精神面貌。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每年開展干部心理狀況測評,目前慈溪全市已開展心理測評2400余人次。完善干部體檢制度,探索將干部心理健康測評列為常規健康體檢項目,定期進行檢查測評。
健全完善科學援助機制。根據分類預警情況,突出重點對象、重點崗位、重點時段的關愛援助,建立安全、保密、專業的干部心理問題干預援助綠色通道。對黨政正職等重點對象,根據其工作壓力情況,定期安排專家開展個體輔導。對在脫貧攻堅、“三改一拆”、“五水共治”、信訪維穩等一線崗位長期承擔急難險重任務的干部,定期組織團體輔導活動,減輕干部的負壓感。注意了解掌握干部身患嚴重疾病、遭遇重大挫折、遭受家庭重大變故、經歷重大自然災害或事故等情況,對遭受嚴重心理創傷或出現情緒異常、言行失常的干部,以及心理測評為紅色預警的干部,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心理疏導和干預,暢通轉接市外專業機構心理援助的綠色通道。
健全完善科學運用機制。重視干部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質情況考察考核,在緊缺經濟管理人才招考、鎮(街道)工作骨干選調、公務員選調、年輕干部比選等過程中探索引入心理素質測評,測評結果作為人選考察錄用、崗位分配的重要依據。在年輕干部培養、干部掛職鍛煉時,開展個性因素、抗壓能力測試,幫助干部更好了解自身個性特點,有針對性補齊短板。在重點崗位干部提任或調整分工時,綜合分析干部的人格氣質、壓力耐受、膽量魄力等方面與崗位的匹配度,增強選人用人精準性,促使干部放下心理包袱、提升工作信心、加速崗位適應。
堅持把骨干培養作為力量支撐加強專業化人才隊伍建設
加大知名專家引進力度。建立專家資源庫,完善趙國秋、傅素芬、邢靜南等專家工作室的運作和柔性引才機制,實現特聘專家量質提升。探索建立專家顧問制度,優選3家資質齊全、專業水平較高的社會心理服務機構,通過購買服務的形式,拓寬干部自我提升自我服務的渠道。加強專家對本土專業人才的“傳幫帶”,定期安排專家來慈開展專題知識講座、心理拓展團輔、個體心理咨詢和志愿者督導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