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霞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今年的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提出,要“做好退役軍人就業保障”。退役軍人就業保障是社會穩就業、保就業的重要方面,也是穩軍心、鼓士氣,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要工作。
寧波向來重視退役軍人就業工作,寧波市退役軍人事務局于2019年1月成立后,還專門設立就業創業促進處。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緊緊抓住安置就業這個牛鼻子,當年就取得了有就業需求的退役士兵就業率高達95.3%的好成績。寧波退役軍人就業工作尤其是退役士兵就業工作之所以能迅速走在全國前列,記者認為原因有三。
一是工作理念先進。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在成立之初就把退役軍人就業工作當作經濟工作來抓來看待,一改過去尊崇的“補償和救濟”理念,樹立起“退役軍人是寶貴人才”的全新理念。通過把握人才開發規律和人力資源紅利,寧波大力宣傳退役軍人“忠誠度高、紀律性強、執行力強、可塑性強,有頑強拼搏精神”等特質,在全社會營造了退役軍人人才理念,充分調動起市場主體和人力資源機構的積極性,成功推動退役軍人成為企業“爭搶”的對象。
二是崗位對接精準。人才的價值在于使用。只有人崗相適,退役軍人的獨特優勢才能充分顯現。然而,退役軍人服役年限、服役種類、技能水平、學歷基礎等各不相同,其崗位需求和面臨的就業問題也有較大差異。對此,寧波多管齊下,實施退役軍人群體“三分類”原則,建立就業創業評價體系……這些方法,都指向一個目標,那就是提高退役軍人崗位配備“精準度”。事實也證明,較高的人崗相適度,不僅讓退役軍人能迅速適應新崗位,也讓其贏得了用人單位的肯定。
三是培訓體系完善。做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退役軍人教育培訓是提升其就業能力的基本途徑。去年以來,寧波積極創新培訓方式,從就業前的適應性培訓、訂單式培訓,到就業后的跟蹤服務、就業指導,將退役軍人教育培訓貫穿于其就業前和就業后,為退役軍人提供系統全面的、適合個人需求的職業培訓,退役軍人能力水平顯著提升,就業層次明顯提升,已基本消除保安、司機等傳統崗位。
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成立后,退役軍人就業工作更加系統化和精準化。因此,也更需要著眼全局,厘清政府、社會、個人責任;更需要協同融合,實現退役軍人就業工作管理、服務、保障等職能的優化組合。
政府層面。退役軍人安置得好不好、政策落實得是否到位,直接關系著軍人權益的保障、現役士兵訓練的積極性和適齡青年的參軍熱情。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做實做細做好退役軍人轉業安置和就業創業工作,持續在建強隊伍、搭建平臺、優化體系上下功夫,加強軍地協作,加大扶持力度,促進轉業安置人崗相適、人盡其才,讓退役軍人就業無憂、創業有路,激勵他們積極投身地方經濟社會建設,持續提升退役軍人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
社會層面。軍人從參軍入伍的那一天起,就做好了為保衛祖國而勇于犧牲奉獻的精神準備,在他們退役后,也應該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感恩和善意。企業、非營利組織尤其是志愿者系統等要積極發揮自身優勢,為退役軍人就業開發高質量崗位、搭建可交流平臺,與政府部門形成互補,在保障和提高退役軍人物質層面需求的同時,也能注重滿足其精神層面需求。同時,各級職能部門要積極引導全社會共同參與退役軍人就業工作,比如支持為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服務的社會組織依法開展工作,最大限度地發揮各方有利影響。
退役軍人層面。從部隊回歸社會,退役軍人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就業。必須清醒認識到,雖然有政府的政策支撐,有社會力量的幫扶支持,但并不意味著退役軍人就業“高枕無憂”“一路坦途”。盡管有各類崗前培訓,但新的工作崗位必然和之前的服役崗位大不相同。退役軍人要繼續錘煉并發揚好軍人的寶貴品質,在角色轉變過程中,保持迎難而上、攻堅克難的精神狀態,積極補短板、強弱項,自覺更新自己的知識庫,熟悉新的環境,在新的崗位上勇挑“千鈞重擔”,敢接“燙手山芋”,以新作為新貢獻贏得新的尊崇。
責任編輯:張逸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