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嘉模
今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
收官之年的脫貧攻堅報道應該有特別的要求、特定的作為和特殊的模樣。
這三個“特”,可以用“精、新、活”這三個字來聚焦表達。
省委宣傳部的有關領導在今年7月曾提出,要寫精寫新寫活脫貧攻堅題材,寫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作品。
閱評員認為,《貴州日報》于2020年10月17日刊出的《千年圓夢,我參與我收獲我幸福——寫在第七個中國扶貧日》特刊報道,《毫不松懈打好收官戰書寫決勝脫貧壯麗詩篇——來自9個未摘帽深度貧困縣的報道》,以及同日推出的天眼新聞客戶端報道《爬行的人也能頂天立地——記“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獲得者、貴州印江牛倌王昭權》等,就是具有“精、新、活”特色的收官年報道。
一、精——精心精細精到
精之體現有三。一是策劃精心;二是組織精細;三是內容精到。
2020年10月17日是第七個中國扶貧日。到年底不足百天,貴州即將徹底撕掉絕對貧困的標簽,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勝利,已經觸手可及;千年追尋,圓夢就在今朝。這是貴州人千百年來夢寐以求的時刻。基于此,貴州日報報刊社主要領導、分管領導高度重視扶貧日的選題策劃,圍繞選題方向和具體稿件作出指導,并參與稿件修改。承擔脫貧攻堅報道主要責任的貴州日報農業農村新聞部,早在9月份就開始著手思考扶貧日報道選題,以人物分類組合的專題策劃就開始構思,并由部門骨干記者寫出詳細策劃方案。策劃的精心、領導的重視、部門的協作,實現了選題策劃的無縫落實。
整個選題策劃在執行過程中,得到了貴州日報全媒體指揮中心、編輯中心、天眼客戶端編輯中心、采訪中心記者部等各個部門的通力支持和配合。農業農村新聞部于9月下旬即開始對經過認真討論確定的策劃方案組織部門全體記者實施。從國慶節長假一直到扶貧日前夕,該部全體采編人員都忙碌在工作崗位上,節假日和白天晚上加班加點,努力落實這組容量達到130多篇的重頭任務。組織的精細保證了選題策劃的有效落實和重點稿件的質量。
評價貴州日報獨家策劃的扶貧日報道內容精到,主要在于該報道通過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以面上呈現和典型挖掘相結合,立體展示了貴州脫貧攻堅的偉大征程和偉大成就。宏觀層面即在頭版刊載綜述性報道:《貴州奮力撕掉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標簽》,并配發評論員文章:《以作風攻堅保障脫貧攻堅的最后勝利》。從“貴州戰法”書寫奇跡、攻克最后深貧堡壘、“大扶貧”合力攻堅三個方面展現貴州脫貧攻堅取得的巨大成就;中觀層面即在4-5版推出連版特別報道:《毫不松懈打好收官戰書寫決勝脫貧壯麗詩篇——來自9個未摘帽深度貧困縣的報道》;微觀層面即《千年圓夢,我參與我收獲我幸福》16個版的特刊報道。三個層次的報道立體架構,展示貴州脫貧攻堅有頂層設計、政策路線,有具體落實、推進措施,有成效統計、對比鮮明,有真實故事、豐富情感,達到了主題突出,表達豐滿。整組報道很好地實現了把握時代脈搏、聚焦時事熱點、鼓舞人心士氣的作用。
二、新——觀念新手法新
新之體現有二。一是觀念有創新;二是手法有新意。
觀念創新主要居于這組報道的三個層次內容都注重了新聞的融合表達,尤其是微觀層面的內容在“時度效”上的體現。以《爬行的人也能頂天立地》這一作品為例,它既是扶貧日微觀報道的一個組成部分,更是整個策劃中作為重頭典型、爆款作品來打造的正能量產品。其刊播是10月17日先在扶貧日的天眼新聞客戶端作視頻播出,繼而在10月19日的《貴州日報》頭版頭條作顯要刊載。紙媒上2440余字的作品,在新媒體上被濃縮為2分30秒的短視頻呈現。短視頻中的主人公,“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獲得者印江殘疾人牛倌王昭權爬行勞作的場景,他不服輸不信命,要靠勤勞致富的表白,讓人無比驚詫、為之動容。播出5小時內點擊量就超過10萬,當天晚上就漲到30萬,至10月19日點擊量達38.4萬。10月17日正是王昭權在北京領取“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的日子,貴州的天眼新聞客戶端即推出該人物的報道,體現了“有預而立”及其新媒體的快捷之優。另外,新媒體報道的爆款效果為后續的紙媒報道作了廣告輔墊,后續的紙媒報道又為先前的新媒體報道作了補充深化,兩相發力,各顯其能,顯示了媒體融合發展的題中之義。
手法之新集中體現在《千年圓夢,我參與我收獲我幸福》16個版的特刊報道上。這組報道一改宏大敘事的方式,把鏡頭和筆觸對準普通人,選取“士、農、工、商、學、匠、媒”7個群體,分7個篇章,以“第一人稱”視角講述他們的耕耘與收獲,分享他們參與脫貧攻堅的參與感、獲得感和幸福感,亮點紛呈。此外,用漫畫表現人物形象,在16個版的特刊報道中也很顯新意。報道別開生面地以新聞圖片為底板和原型,以漫畫形式再現人物形象,同時,畫面上還集成了貴州12個特色優勢產業的元素。這種用繪圖表達的方式,為生動的文字稿件錦上添花,增加了報道內容的可視性和吸引力。
三、活——故事化表達
活之體現主要在故事化表達上。《千年圓夢,我參與我收獲我幸福》,七個篇章,每個篇章7個人物講述。故事真實、細膩、生動、感人。
士篇《初心用行動踐行》,展示脫貧攻堅是中國共產黨對人民的莊嚴承諾,黨員干部就是戰士。7位黨員干部講述他們的戰貧故事,他們抱定“貧困不除,愧對歷史;群眾不富,寢食難安;小康不達,誓不罷休”的決心,踐行初心使命,向黨和人民交上合格的答卷。
農篇《幸福憑雙手創造》,7位農民群眾講述他們靠勤勞的雙手,擺脫貧困,擁抱美好生活的故事。他們是脫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攻堅的主人翁、主力軍。
工篇《家園靠大家守護》,7位返鄉創業就業的貴州農民工,講述他們敢為人先、外出打拼事業有成,熱愛家鄉、返鄉發展報效鄉梓的感人故事,家國情懷躍然紙上。
商篇《機遇在鄉村把握》,7位貴州企業家講述他們植根貴州熱土獲得發展,深度參與脫貧攻堅,傾情奉獻鄉村振興的故事。他們是敢想敢干、有情懷、有溫度的新時代企業精英。
學篇《論文在大地書寫》,7位農業科技工作者講述他們用奉獻精神,促進農業增產增效、農民增收致富的故事。他們深入田間地頭,把論文寫在大地上,讓成果惠及千萬家。
匠篇《技藝以匠心傳承》,7位貴州匠人講述他們擇一事、終一生,精益求精干事創業,一手一腳撼動貧困,敲鑿出眾人擺脫貧困的出山之路,照亮無數群眾的小康夢想的感人故事。
媒篇《歷史由我們記錄》,較為少見地讓媒體記者也成為“受訪者”。貴州日報報刊社農業農村新聞部的7名女記者,首次擔綱“主角”,講述脫貧攻堅第一線那些帶著泥土芬芳、散發著思想光芒的采訪故事。
這些由策劃意旨擇定的活化表達,在得到記者“四力”保障的重要前提下,最終得以成功地實現,除了在這次報道活動中體現出的價值之外,還具有更深一層的輻射影響。正如該報刊社農業農村新聞部的總結所言:“在傳統媒體主力軍奔向主戰場的媒體轉型時代,這次策劃獲得了廣泛的傳播力,實現了弘揚主旋律的引導力效果,這也是黨媒在轉型過程中值得繼續努力的工作方向。”
(作者系貴州省省委宣傳部新聞閱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