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葉藍
香港4日出現首宗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死亡個案。在全民呼吁團結抗疫的關鍵時刻,“醫管局員工陣線”開始第二階段罷工,以近9000人參與要挾港府“全面封關”。香港輿論批評稱,醫護人員在抗疫緊張時刻罷工,就像士兵在打仗關鍵時刻不干一樣,置病人權益于不顧,把香港暴露在更大疫癥暴發的風險當中。
香港出現首宗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死亡個案。香港頭條日報網4日稱,該名病人39歲,為長期病患,今年1月21日搭高鐵從香港到武漢,4日早病情突然轉差,心臟停頓。中文大學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稱,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可導致患者呼吸衰竭惡化,也可能產生其他感染或病毒令血壓驟降使心臟停頓死亡,長期病患感染病毒的后果相對嚴重。不過他同時表示,出現死亡個案不反映疫癥死亡風險增加。
然而,在疫情緊張的情況下,香港部分醫護人員卻仍在持續罷工。醫管局稱,3日第一階段罷工行動有近2700名醫護參與,包括370多名醫生、900名護士及近千名專責醫護,比工會估計的3000人少。3日晚,醫管局管理層邀請工會會面,但一個小時后工會宣稱沒有達到目的,隨即宣布發動第二階段罷工,預計涉及9000名醫護人員,占醫管局整體人手超過一成。
4日,有工會到醫管局大樓要求醫管局向港府施壓“全面封關”。“醫管局員工陣線”拋出“5項訴求”,包括禁止任何非香港居民經由內地入境、要求政府落實確切方案確保口罩供應充足、暫停非緊急服務、確保醫護人員人手充足以及“公開承諾對參與罷工的同事絕不秋后算賬”等。
針對罷工,特首林鄭月娥4日在出席行政會議前表示,醫護人員罷工,為病人提供的服務受到很大影響,“對此感到痛心”。醫管局稱,公立醫院4日有大量醫護人員缺勤,部分緊急服務受到嚴重影響,呼吁病情輕微的病人前往私家醫院或診所。據了解,部分醫院ICU及加護病房有大批護士缺勤,有初生嬰兒病房一名護士要照顧22個嬰兒;有一間急癥室因人手不足而關閉,另有癌癥病人無法做手術。其中伊利沙伯醫院及屯門醫院被認為是首日罷工的“重災區”,日間治療中心一度坐滿300多人等候治療,但現場只有數名醫護人員。
在煽動罷工的同時,反對派還搞起“詐暈”的戲碼,刻意制造恐慌。據香港文匯網4日報道,近日網傳一批新照片,包括一名戴口罩男子在荃灣寶石大廈的便利店暈倒、一名女子在佐敦站挨靠欄桿坐下、一名男子在旺角站月臺倒下并由警員處理、一名男子在快餐廣場暈倒、一名外傭在旺角站大堂暈倒等。反對派把他們炒作為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趁機要求“全面封關”。港鐵回應稱,有暈倒者是飲醉酒的乘客,與新冠病毒完全無關。
值得慶幸的是,香港多數醫護人員
仍在堅守崗位。香港助產士會4日發表聲明,向堅守崗位的同業致以祟高敬意,表示罷工影響病人安危,支持醫護人員不參與。聲明說,醫護人員當年能從“非典”撐過來,相信這次只要齊心就能再次戰勝疫情。香港醫學專科學院稱,罷工對當前抗疫工作有負面影響,呼吁醫護人員以廣大市民的健康福祉為優先,團結一致,同舟共濟。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發文稱,根據運輸署的統計數字,2019年1月到11月,平均每天從內地到香港的貨車和貨柜車大約9000輛,車上裝的是香港人的大量生活必需品,包括肉食、蔬菜和其他副食品,那些要求“全面封關”的人是一心一意與香港“攬炒”(同歸于盡之意)。梁振英稱,煽動罷工的縱暴工會“醫管局員工陣線”導致部分醫院的新生嬰兒深切治療部、心胸外科及隔離病房等人手受到嚴重影響,相關行為正在無差別地打擊香港病人。《頭條日報》刊登的一篇評論稱,罷工醫護最突出訴求是“全面封關”,但香港和內地關系密切,無論生鮮食品還是生活用品絕大部分都由內地供應,完全封關后這些貨品怎樣運進來?香港司機跑去內地再來香港也同樣有染疫問題,怎么辦?
“這次罷工雖以抗疫為由,但政治意味甚濃”,香港《星島日報》4日發表社論稱,罷工明顯削弱了公立抗疫的力量,將會令疫情危機加深。香港《東方日報》稱,“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醫護罷工其實又是反對派一手籌劃奪取管治權的戲碼,“但以病人生命作籌碼,又豈是大眾可以接受?”香港《大公報》4日發表社評稱,特區政府的防疫努力得到大多數市民的支持,但反對派持續發動醫護罷工的同時,更擴大規模。因為他們根本不關心疫情,也不在乎市民福祉,而是全力政治動員,盯住下半年立法會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