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麗君CAI Li-jun
(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上海200092)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
隨著經濟社會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城鄉發展模式逐漸從“高速度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在各地落實鄉村振興發展、推進村莊建設規劃的過程中,村莊規劃仍然存在“一刀切”、“齊步走”、“亂規劃”、“被規劃”等問題,鄉村自身的發展問題也隨之凸顯[1、2]。村莊規劃不能簡單的依據各類規范以及指導意見來編制,需要探索更具適應性的村莊規劃策略和方法。
本文基于如東縣域村莊的特點,首先對影響縣域村莊發展的要素開展分類解讀,從自然、人工、人文環境三個方面對如東縣域村莊現狀發展條件進行總結。其次確定影響村莊發展的因素,建立村莊發展潛力評價體系,對縣域村莊進行潛力評估,導出評價結果,根據實際需求對村莊分類結果進行校正,得出村莊分類結果[3、4]。最后針對不同類別村莊提出發展策略,通過規劃手段進行建設指引。
3.1.1 自然環境
如東地貌是典型的濱海平原,分屬三角洲平原區、海積平原區和古河汊區三種類型。如東境內河網密布,水系較為平直,多呈水平和垂直分布。村莊多臨水而建,呈“丁”字形,“十”字形、“非”字形等形態。
3.1.2 人工環境
如東縣區域交通較為便利,公共服務設施覆蓋率較高。民居建設方面,除近年新建的集中居住區外,大量村莊建筑是21 世紀前后農民建房高峰期建設。房屋以平房和二層半樓房為主,建筑質量較好,建筑風格、色彩相對統一。
3.1.3 人文環境
如東縣總面積1872.7 平方公里,下轄12 個鎮,3 個街道,29 個城鎮社區,225 個行政村及1163 個自然村。如東現階段人口特征主要表現為長期處于負增長、人口老齡化嚴重、農村流出人口主要為青壯年男性、從事二產居多。
使用層次分析法(AHP)確定目標層,找出相應準則層,最后根據分析需要細化指標層。根據如東現狀及發展條件劃分為6 個準則層,16 個指標層,并通過問卷調查驗證評價體系的合理性。隨后進行給定數值、公式分析,最終得出評價結果。多數指標定量確定,少數指標通過通過構建差異化等級標準,轉換成可量化的值。定量指標分為3級(百分制),分別為30、50、80 分,定性的指標分為兩級,分值分別為50、80 分。
根據表1 對村莊的潛力進行評價打分,從而得出縣域內村莊發展情況評價,數值與村莊發展潛力成正比,通過評價可以初步對村莊進行分類。
3.3.1 村莊發展類型
結合江蘇省村莊發展要求及如東縣域村莊發展現狀條件,將村莊分為重點、一般及特色發展村莊三類:重點發展村莊指綜合發展條件較好的村莊;一般發展村莊指發展條件一般的村莊;特色發展村莊指具有特殊風貌或者可以培育特色潛力的村莊。
3.3.2 評價結果分類
根據上述村莊發展潛力評價結果對縣域內自然村進行分類,將評價結果中前20%的村莊作為重點發展村莊,其余作為一般發展村莊。在一般發展村莊中結合基層意愿,考慮既有村莊特色,選擇具有特殊產業、文化、景觀、風貌的村莊作為特色村莊。
3.3.3 評價結果修正
上述評價指標的建立多從現狀分析角度出發,分類結果仍需從宏觀政策應用、重大基礎設施影響、公眾意愿征集三個方面進行修正。
4.1.1 配套合理策略
重點發展村莊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立以人為本的均等化設施體系。一般發展村莊設施配套基本沿用現狀,通過查缺補漏和局部改善提升水平。特色發展村莊參照重點發展村莊要求,適當增設旅游服務配套、綠道、廣場等配套。
4.1.2 底線控制策略
重點、一般和特色發展村莊均需遵循統一的底線控制策略。根據如東縣整體空間發展和土地利用情況,實行“三區三線”嚴格控制的監督考核和生態補償機制,并追究損害責任。
4.1.3 公眾參與策略
重點、一般和特色發展村莊均需遵循統一的公眾參與策略。公眾參與不僅體現在規劃公示及意見征集上,更是村莊自治能力的提升與創新,從深度、廣度、高度、密度四個方面全方位的加強參與力度。
在村莊分類的基礎上,從村莊建設、建筑風貌等方面對各類型村莊提出相應的規劃建設指引。重點發展村莊主要培育建設“康居村莊”,一般發展村莊主要達到“整潔村”的標準,特色發展村莊主要建設“美麗村莊”。
4.2.1 空間布局指引
主要對重點和特色發展村莊進行保護和延續,而對一般發展村莊進行適當約束。街道空間通過沿街建筑錯落有致的布局形成富有韻律的街道界面,適當引入商業提升街道活力,營造尺度宜人的街道空間。公共空間在主要街道交叉口通過圍合形成特色空間,結合綠化配置、休憩健身設施營造舒適有趣的公共空間。

圖1 整體布局示意圖
4.2.2 建筑特色指引
對當地歷史建筑進行特色梳理,即“古樸大方、白墻灰瓦”的特色,在建筑特色指引中進行應用。重點與特色發展村莊建筑形態上更強調形式與風格的統一,繼承延續并適當創新。一般發展村莊新建建筑與當地特色融洽,現狀建筑對外墻面進行合理翻新,滿足村民日常生產、生活需要。
4.2.3 政策建議指引
重點與特色發展村莊為彈性、特色政策傾斜對象,應從組織機制、資金籌措、土地政策、規劃管理和宣傳引導等方面進行政策制定,并采取實施保障措施。一般發展村需滿足剛性政策基本內容,維持村莊生產、生活模式正常運作。
構建了一套具有針對性及可操作性的發展潛力評價體系,并基于評價將縣域村莊分為重點、特色和一般發展村莊,并對分類結果進行了修正。
從配套合理、底線控制和公眾參與方面提出規劃發展策略,從空間布局、建筑特色和政策建議方面提出規劃建設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