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綏芬河對外經貿實力突出、潛力巨大、業態活躍、覆蓋面廣,但俄羅斯政策變化導致貿易波動,中美貿易摩擦影響企業進出口,“民貿”市場受俄羅斯經濟低迷影響,國內中歐班列補貼政策對綏芬河進口俄羅斯木材造成一定壓力,中俄口岸過貨能力不對等制約綏芬河進出口貨物大進大出。綏芬河市應積極拓展外貿發展空間,優化布局;加快實現“過路貿易”向落地加工轉變、資源買賣向投資開發轉變、“手拎包”傳統方式向新興業態轉變,積極探索設立跨境經濟合作區試點;致力解決影響對俄合作互聯互通瓶頸問題;發揮各類特殊功能區的支點作用,撬動政策落地,推動對外經貿提質增效。
[關鍵詞] 綏芬河市;外貿;特殊功能區;優化升級;“雙創”
[中圖分類號] F73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9-6043(2020)01-0038-04
一、綏芬河對外經貿發展概況
對外經濟貿易是綏芬河市的立市之本。自1992年國家實施進一步擴大沿邊開放政策以來,綏芬河市依托自身的區位優勢和政策平臺優勢,積極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充分整合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全力推進境內外產業聯動,對外經濟貿易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對外經貿實力突出
2018年外貿總額為144.5億元,剔除原油因素增長1.7%,占黑龍江全省20%,增幅高于全省7.7個百分點(全省剔除原油因素下降6%)。其中:進口124.2億元,增長9.8%;出口20.3億元,下降29.77%。對俄貿易114.36億元,剔除原油因素下降5.4%,占全省65%。其中:進口98.68億元,增長0.8%;出口15.68億元,下降32.35%。2019年1-10月綏芬河對外貿易額完成136.36億元(全年預計完成外貿額160億元,增長10.7%,),同比增長11.81%,占全省(剔除原油因素)21.1%;對俄貿易額完成111.71億元,同比增長17.11%。
(二)對外經貿潛力巨大
綏芬河擁有全省唯一的鐵路口岸和全省最大的公路口岸,口岸過貨能力達到3850萬噸,哈牡綏高鐵全線開通,綏東機場已進入實質建設階段,基本形成集鐵路、公路、海運、航空一體的立體化交通格局,是名符其實的歐亞物流樞紐。2019年8月黑龍江省正式獲批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區,綏芬河是三個片區之一。此前,綏芬河中俄邊境互市貿易區、邊境經濟技術合作區、綜合保稅區、綏東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相繼落地;境外有烏蘇里斯克經貿合作區、中鼎牧業中俄農牧業產業示范園區、鵬瑞木業產業園區、曲美中俄遠東經貿合作區、僑興遠東現代農業園區等;與綏芬河毗鄰的俄羅斯方面設立了超前發展區、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中俄跨境經濟合作示范區正在研究探討,這些平臺均是綏芬河對外經貿提質增效的有利支撐。
(三)對外經貿基礎堅實
目前,綏芬河進出口商品已經達到243大類,3500余個品種。出口商品主要以果蔬、服裝、紡織紗線、鞋類、建材、木制品、塑料制品、機電產品、農副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等輕工產品為主;進口商品主要以木材、原油、成品油、化肥、紙漿、鐵礦砂、煤炭、鋼材、合成橡膠、初級形狀塑料等資源類商品為主。綏芬河已經成為黑龍江省乃至全國的重要原材料進口基地,1998年至2018年,累計從俄羅斯進口木材10707萬立方米、鐵礦砂1860萬噸、肥料1634萬噸、紙漿及紙板641萬噸、成品油193萬噸,對彌補國內資源類戰略性物資緊缺,調劑國內市場需求做出了突出貢獻。綏芬河市依托“邊合區”平臺和進口資源供給優勢,與中林集團、萬泰集團、曲美集團等行業領軍企業合作,大力發展國際木家居產業,推動木材加工精深化,延伸終端產業鏈條。利用綜保區政策優勢,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開展俄產品回運加工,僑興農業、中鼎牧業、海吉美水產品、辛巴赫精釀啤酒等“一頭在外”“兩頭在外”企業相繼入駐,發展勢頭良好。
(四)對外經貿業態活躍
綏芬河建有服裝鞋帽、日用小百、五金家電、建筑裝飾材料、木材集散、果菜肉類、俄貨商品等七大專業市場,現有民貿商場建筑面積約56.9萬平方米,營業面積約42.7萬平方米左右,商戶5226戶,從業人員約15000多人。一萬平方米以上的市場有15處。全市擁有民貿攤床(包括商廳和門廳)近2800個。市場按商品類別分為輕工、建材、農貿等,其中輕工類20個,占總數的57%。對俄商場以輕工類為主,占全市輕工類商場總數的95%。商品貨源地覆蓋廣東、溫州、義烏、山東等全國20多個省市,對國內輕工產品的加工出口起到了積極的拉動作用,為綏芬河社會經濟注入生機與活力。在發展傳統經貿合作的同時,既有需求增長空間、又有供給優勢的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由航天信息集團投資的綏芬河“中俄云倉”跨境電商監管中心實現計稅納統,中俄電商智慧園電商業戶超過7000家,自建電商平臺達到16個,跨境電商包裹突破20萬件。互貿區創新實施“四真”(真邊民、真交易、真俄貨、真實惠)“四到”(人到、證到、貨到、錢到)全新運營模式,已累計完成交易額超過25億元。實現境外旅客離境退稅和俄公民入境免簽,俄貨市場面積達到5.4萬平方米、年交易額突破10億元,綏芬河現已成為全國重要的對俄民間貿易商品交易基地。
(五)對外經貿覆蓋面廣
除能源產品外,綏芬河礦產、林產、化工、水產的進口量在全國沿邊城市領先。綏芬河境外園區投資項目200余個,投資總額20多億美元,涉及森林采伐、木材加工、農業種植養殖、煤炭礦產、輕工產品制造、建筑工程承包、房地產開發、商場酒店服務等領域,主要分布在濱海邊疆區、哈巴邊疆區、阿穆爾州、猶太自治州等等10余個州區,有5家企業獲得駐俄遠東超前發展區資質,獲批6個省級境外園區。綏芬河市與俄遠東二十多個城市建立了友好交往關系,地方政府、議會之間的交流形成了機制化常態化,為開展對俄合作營造了良好的溝通環境。在文化、教育、醫療、體育等方面往來密切,成功舉辦了多屆中國(綏芬河)國際口岸貿易博覽會、中俄體育交流大會、中俄萬人大巡游、中俄越野車王爭霸賽等活動,大大提升了綏芬河的城市影響力和知名度。
二、當前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綏芬河對外經濟貿易發展呈現回穩向好態勢,但支撐外貿持續向好的基礎尚不牢固。
(一)木材市場受俄羅斯政策影響大
綏芬河市木材企業主要經營俄羅斯木材,木材生產剛性成本支出受俄羅斯政策、氣候、原木關稅、油料、運距、人力成本等各種因素影響,難以有效控制,造成木材原材料來源高成本性長期存在。2019年年初,俄羅斯對樺木、白松等原木出口實行配額管理,配額內原木出口關稅下調,配額外關稅稅率不斷提高,并且辦理配額申請手續難度大,企業原木進口業務受到嚴重限制,導致1-8月綏芬河市原木進口貿易額同比減少4.42億元。2019年7月1日起,俄羅斯暫時開放樺木原木出口配額,原木進口下降趨勢得到遏制,7月、8月原木進口貿易額分別增長8.95%和4.74%,呈現緩慢增長態勢。
(二)中美貿易摩擦影響企業進口
國際貿易形勢的不確定性使企業訂單量減少。一方面,進口貿易多用美元結算,2019年年初以來匯率波動較大,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由年初的6.84一度上升至7.08,人民幣持續貶值對企業造成一定的匯兌損失。另一方面,中美貿易摩擦使木材下游企業出口受阻,進而間接影響企業擴大木材進口量。
(三)國內中歐班列補貼政策引發進口貨物分流
近年來成都等多個地方開通了中歐班列,享受多項疊加政策扶持,物流成本大幅降低,競爭優勢明顯,使對俄貿易“越頂”。目前俄羅斯從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和共青城進口木材到成都,與運到綏芬河相比,費用持平甚至更低,使綏芬河口岸進口木材等大宗商品的過貨量造成分流。
(四)“民貿”市場受俄羅斯經濟低迷困擾
近年來,受西方制裁和國際金融危機持續影響,俄羅斯經濟長期低迷,盧布匯率下跌,俄羅斯國民購買力下降,加之俄羅斯多次實施旅游購物包裹“限次限重”,民貿商品出口受阻,綏芬河對俄民貿市場鞋類、紡織服裝、箱包等主要出口商品銷量銳減,商場業戶流失、轉型。
(五)中俄口岸過貨能力不對等制約綏芬河進出口貨物大進大出
綏芬河對面的俄羅斯波格拉尼奇內公路口岸改造遲遲不能完成,導致中俄口岸過貨能力不對等,俄方運力已達到飽和狀態。綏芬河市公路口岸年過貨能力為600萬噸,鐵路口岸年過貨能力為3300萬噸。而相對應的俄方公路口岸過貨能力約60萬噸,鐵路口岸年過貨能力約750萬噸。由于過貨能力的不匹配,加上俄羅斯人心理上安于現狀、聯檢部門工作效率低、俄羅斯鐵路國際聯運運輸計劃緊張,企業申請車皮存在困難,影響綏芬河口岸商品進口規模,導致煤炭、木材等大宗商品難以增加過貨量,嚴重制約綏芬河外經貿的進一步發展。
三、對策建議
(一)拓展空間,優化布局
縱觀黑龍江省外經貿分布情況,進出口貨物過多依賴俄遠東中部和東北部地區,以石油、木材、煤炭等傳統的能源資源合作為主,而對俄腹地、歐洲部分合作進程緩慢,對韓日開放合作規模不大,與歐美合作尚未有效破題。2018年,黑龍江對俄貿易占全省對外貿易總額的70%,美國、歐盟和日韓等國家和地區貿易僅占全省的11.8%。2019年,黑龍江自俄管道原油進口基本為恒量,加之俄羅斯限制原木出口、中國收緊煤炭進口政策等影響,外貿進出口很難延續大幅增長態勢。所以必須樹立“邊境有邊、貿易無邊”的全局眼光,立足周邊,放眼世界,在深耕俄羅斯遠東傳統市場基礎上,深度融入東北亞經濟圈,擴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往來,延伸合作觸角,拓展貿易品種,豐富貿易門類,穩定對外貿易大盤,著力構建以對俄合作為重點的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積極拓展與日韓、港澳臺、東南亞、歐洲等國家和地區的交流合作,用更廣闊的視角在更廣闊的空間尋找合作契機,發現新的合作領域和有比較優勢的產業項目,爭取在農產品、海產品、乳制品、名優商品引進上實現更大突破,推動進口來源多元化、貿易門類多元化、合作渠道多元化,促進大宗貿易、加工貿易、服務貿易、電商貿易、旅游貿易、互市貿易協同發展。比如說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的合作。這些國家有人口和勞動力優勢,經濟發展潛力巨大。以越南為例,人口9600多萬,很快會突破1個億,35歲以下人口占比70%,需求十分旺盛,市場潛力巨大。應該向這些國家和地區找生意,找項目,建立貿易聯系,利用好俄“濱海一號”和“中外外”、“中外中”通道,通過物流形成產業聚集。
(二)穩中求變,變中求新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高質量發展階段,支撐經濟的主要驅動力將更多的依靠科技創新、模式創新、業態創新等帶來的“乘數效應”。當前,我國東北振興與俄羅斯遠東大開發戰略互動對接,習近平總書記專程赴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出席了第四屆東方經濟論壇。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省考察調研工作時的重要講話指出,要主動對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發揮地緣優勢,注重同俄羅斯遠東地區開展戰略對接,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加快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這為拓展沿邊開放廣度和深度,實現中俄經貿提質升級指明發展方向、創造更大動力。我們必須搶抓機遇、緊跟時代,推動沿邊開放新舊動能轉換,培育形成競爭新優勢,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高質量發展。
1.由“過路貿易”向落地加工轉變。沿邊地區的經濟發展大多始于進出口貿易,由此帶來利潤和資金積累。而工業起步晚、占比低、支撐弱。雖然GDP、貿易額、過貨量逐年上升,但大多屬于“過路財神”,綏芬河每年一千多萬噸的進口貨物落地就地轉化不足、深度加工不夠,過埠增值不多。只留下為數不多的過境運輸費用。今后,在擴大資源能源進口回運規模的同時,要積極承接產業轉移,集聚經濟要素,培育口岸特色鮮明的加工產業集群。堅持“重點企業上量、臨規企業晉規、虧損企業扭虧、停產企業盤活”的思路,深化與企業服務對接,加大支持力度,增強微觀主體活力,加快培育頂天立地的大企業和鋪天蓋地的小企業,以貿易帶動工業化,促進城市化,實現現代化,讓口岸經濟規模更大、基礎更牢、質量更優。
2.由資源買賣向投資開發轉變。原蘇聯解體后,除去軍火工業,俄羅斯在國際市場上變成了原料的輸出國和工業品進口國。據俄方統計,中國進口產品中80%以上都是能源、資源。隨著經濟的逐步好轉,俄羅斯不希望在東北亞地區扮演原材料輸出國的角色。尤其是近年來,俄聯邦政府不斷采取關稅調解、配額限量及政策吸引等措施招商引資,鼓勵對其資源加工后再出口。普京總統在2019國情咨文中提出,在未來六年內非原料領域的出口提高50%,俄羅斯不加限制任由“原字號”產品出口的政策將逐漸改變。所以必須兼顧俄方利益,支持境外園區申報注冊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區,納入俄方跨越式發展區。引導和支持更多貿易企業、加工企業直接到俄羅斯投資辦廠,建設境外加工基地,提升企業的跨國經營能力,實現由單純的原材料進口向產品就地加工與初級成品進口轉變,以跨境產業合作求共贏、求可持續發展,拉動沿邊開放走向深入。
3.由“手拎包”傳統方式向新興業態轉變。當前,沿邊口岸傳統“手拎包”貿易受到了新商業變革帶來的巨大沖擊。據了解,2018年中國對俄跨境電商實現2.3億美元,增速高達734%。同時,中俄航空貨運航線逐年增加,對邊境口岸形成了“越頂貿易”沖擊,僅2018年俄羅斯郵政公司從中國運往俄羅斯的貨物發送量增加26%,達3.2億件。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與經濟轉型升級交匯的歷史機遇,誰能在創新上先行一步,誰就能擁有引領發展的主動權,實現裂變式增長。因此必須對貿易方式更迭、產業革新的趨勢保持高度敏感,培育既有需求增長空間、又有供給優勢的增長領域,大力發展跨境電商、互市貿易等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塑造更多依靠創新的引領型經濟業態,形成新的增長點。積極爭取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大力發展“互貿+電商”,充分利用阿里、京東、騰訊等世界級企業紛紛投資東北重大契機,促進俄羅斯特色商品大批量在線銷售,擴大連鎖、代理、特許經營等現代流通組織形式,拓展加盟店和代理商,與東莞互建特色商品電商體驗店,加速實現俄貨“買全俄、賣全國”,大幅提高綏芬河互市貿易進口交易額度。
(三)催生新業態,激活消費經濟
1.迎合高鐵時代,積極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深入實施“旅游+”戰略,促進旅游與文化、體育、教育、醫療等行業融合發展。境內游要補供給,培育自駕游、研學游、紅色游等精品旅游線路。鼓勵社會資本投資俄羅斯風情項目。依托中俄體育交流大會的品牌效應,推進體育賽事市場化運營。完善中醫、體檢醫療設施,提升醫療旅游服務水平。豐富旅游業態,形成消費新熱點。出境游要提升品質,加強旅游市場管理,堅決依法打擊低價團、境外天價海鮮、報廢巴士、黑賓館、黑游艇等亂象,改善出境游吃、住、行條件,讓出境游客有好的體驗。
2.做大做強功能性口岸,推動高端和特色產業集聚發展。全力爭取更多指定商品進口。招引代理企業開展整車進口業務,加快申報平行車進口試點。引進合規性改裝和汽車金融、物流等配套服務。積極爭取肉類進口指定口岸、鉀肥一般貿易進口資質、重油原油進口資質。引進貿易和加工企業發展精深加工,優化貿易結構,向價值鏈高端延伸。
(四)致力解決影響對俄合作互聯互通瓶頸問題
俄方波區公路口岸建設遲緩是造成綏芬河對俄合作許多項目推進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比如小汽車自駕游),綏芬河口岸運能得不到充分釋放。因此,要調動各方面積極因素,推動俄方盡早完成其公路口岸建設,并積極推動綏芬河—(俄)格羅杰闊沃跨境鐵路套軌擴能提速改造和綏芬河—符拉迪沃斯托克高速鐵路納入兩國合作規劃。更好地發揮“哈綏俄亞”陸海聯運優勢,提高班列運行效率效益。加快建設“陸上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打造口岸集疏運體系,深入對接“濱海1號”,提前謀劃空港經濟區建設。積極協調俄方鐵路運輸部門確保日平均入境班列12列以上。重點研究對韓、對日、對美航線開通問題,力爭盡快取得實質進展。進一步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為貨物大進大出、優進優出創造更多便利條件,全面提升綏芬河口岸綜合競爭優勢和規模經濟效應。
(五)發揮各類特殊功能區的支點作用,撬動政策落地
綏芬河特殊功能區種類齊全,對俄合作平臺多元。無論從綏芬河市現有基礎條件,還是未來發展方向,都和黑龍江省委提出的“打造一個窗口、建設四個園區”發展定位高度契合,四個區在綏芬河都能找到對應的落腳點。要利用好現有的條件,讓更多的項目、資金落到綏芬河來。要依托綏芬河綜合保稅區、邊境經濟合作區等現有產業聚集區有序承接東南沿海地區加工貿易轉移,建設加工貿易基地,提高加工貿易質量,培育出口名牌。充分利用綏芬河綜合保稅區“全球采購,全球分銷”的物流功能,在綜合保稅區內設立對俄民貿商品出境服務的物流公司及境外分支機構,將民貿市場業主的貨物按照中俄海關要求,分類包裝,報關出境;保稅區物流公司的境外分支機構對過境貨物接收并進行分裝處理,交給收貨人。充分利用好互市貿易區政策,對入境俄羅斯產品打開方便之門,使綏芬河成為保真的俄羅斯商品集散地,把“買全俄賣全國”的品牌做大做強。同時,廣泛借鑒上海等“自貿區”的改革措施,對標國際投資貿易規則,建設好黑龍江“自貿區”綏芬河片區。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平面媒體及互聯網等新興媒體深入宣傳“綏芬河自貿區”相關知識與優勢,開辦專欄深入解讀“自貿區”最新政策,營造良好社會氛圍,提升廣大干部、職工、市民、商家、企業積極參與“綏芬河自貿區”建設的積極性、自覺性和主動性,形成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市民共同參與的強大合力,共建共享“綏芬河自貿區”發展成果。研究制定在“綏芬河自貿區”試行“先行先試”特別機制和特別政策,爭取上級加大對“綏芬河自貿區”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力度,使政策給足、條件給夠、權限到位,高標準構建“綏芬河自貿區”政策體系,積極推動各項先行先試政策落實、落靠、有效、管用。
(六)爭取國家加大專項資金扶持力度
爭取根據進口量或貿易額,加大資源回運費的補貼力度,不斷擴大資源能源類物資進口。爭取對邊境重點口岸城市實行特殊的財政留繳政策,提高稅費返還比例,加大一般性轉移支付力度。爭取沿邊地區發行城市建設債券,爭取絲路基金和亞投行資金向口岸城市傾斜。爭取以綏芬河口岸為試點探索實行關稅返還政策,支持口岸通關能力建設,更好地服務黑龍江省乃至全國的對外開放。建議從國家角度對境外企業的“外保內貸”予以政策支持,緩解企業融資難問題。爭取開啟國家級境外園區的評審工作,出臺針對境外園區發展的扶持政策,推進境外產業園區加快發展。
(七)鼓勵“雙創”,提升綏芬河“自貿區”人氣
1.落實和完善“雙創”政策措施,大力吸引國內外客商、高校畢業生和各類人才帶項目、帶技術、帶資金到“綏芬河自貿區”就業、創業、落戶。爭取“綏芬河自貿區”實行寬松、特殊的人口人才政策,建立與“自貿區”建設相適應的人才隊伍,增強“自貿區”吸引人、留住人的競爭力,適當提高“自貿區”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才高級崗位結構比例,促進人才集聚。爭取更多的財政轉移支付,加強“綏芬河自貿區”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提升人口吸引力和承載力。
2.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深入貫徹《黑龍江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落實落靠綏芬河《促進民營經濟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招商引資項目扶持辦法》等政策舉措,推進“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改革,從簡化程序、產品創新、技術改造、金融扶持、招人招工等方面給予支持。經常走訪幫扶企業,暢通政企溝通渠道,積極為企業排憂解難,嚴厲查處違規干涉企業生產經營、干預工程項目、插手經濟糾紛等影響發展環境的人和事,以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留住企業、吸引企業、服務企業。
3.完善工作機制、發揮協同效應。加強政府部門之間的協調聯動,激發創業主體活力,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和制度環境,加快推動形成更有吸引力的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營商環境。凡是法律、法規沒有明令禁止的一切行業和領域,各類投資者均可以獨資、合資、合作等方式進入。完善各級領導包保、協調聯動等工作機制,提高抓招商、上項目、育產業的實效性。建立完善容錯糾錯機制,對因改革創新出現失誤、因顧全大局受到委屈的干部給予容錯,切實讓改革創新、擔當奉獻、攻堅克難成為干事創業的主旋律。
(八)大力加強人文領域的合作交流,努力消除中國“威脅”的陰影
如果說經貿合作是“壓艙石”,那么人文交流就是“粘合劑”,“壓艙石”和“粘合劑”都是不可或缺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之交在于民相親。要以建立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為宗旨,通過擴大中俄人文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加深相互了解、消除俄羅斯人的心理障礙、增強互利互信等方式解決中國“威脅”的陰影。可考慮建立一些能發揮綏芬河優勢、體現綏芬河特點、展示綏芬河韻味的合作交流平臺和載體,建抓手、樹品牌、講故事。比如,在綏芬河市建立一個東北亞區域口岸城市經濟、物流及產業帶建設地方促進機構,由中、俄、韓、日、朝、蒙等國的地方政府、外交機構、貿易促進機構、企業、科研機構、民間團體和自然人等組成,把秘書處放在綏芬河,作為東北亞區域口岸城市開展廣泛、全方位合作的平臺和載體。先以論壇的形式出現,得到認可擴大影響后,可以建成NGO,最終形成東北亞口岸城市交流合作常態化機制,成為綏芬河對外合作和開放升級的重要抓手。打造一批對外合作的品牌展覽、展會、論壇、文化體育交流大會,開展對俄醫療旅游、山地摩托大賽等活動。講好綏芬河故事,把綏芬河的人文、山水、經濟等在國內外兩個舞臺宣傳推介出去,讓更多的國內外人士充分了解綏芬河。
[參考文獻]
[1]馬友君.以區域合作助力中俄經貿全面合作快速發展[J].商業經濟,2019(11):1-4+36.
[2]高玉海,安春生.關于利用俄羅斯農產品資源開展精深加工的對策研究[J].商業經濟,2018(12):5-8+119.
[3]張溯,張成立.深化中俄地方合作的幾點思考[J].商業經濟,2018(12):81-83.
[責任編輯:潘洪志]